下书看 >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 第70章 树胶

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 第70章 树胶

    时间倒回到去年年中。

    去年年中的时候,工部派去乌戈郡的官员,在东南亚发现有一种树,在其枝干、树叶受损之后,会流出一种白色的胶状物。作为工部的官员,出于本能的,将这种白色胶状物采集了一些,保存了下来。

    倒也不是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用,纯粹就是宋瑜和田行两个人的要求,遇到什么没见过的东西就搞一些送回来,大家可以做研究用嘛。而且之前刘平在看蒸汽机原型机的时候,给他俩说过材料的问题,他俩对这方面更上心了。

    材料学刘平虽然不懂,但也知道,很多新式材料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材料上进行再处理,比方说元素配比,高温处理啥的。他把他能知道的都告诉了两人。

    两人平日里也会做一些研究。

    这些白色胶状物被送回来成都之后,就被田行看上了。因为保存的缘故,当时那些胶状物已经凝固了,但是还有一些弹性。

    “当时吧,某就想着加热看看。”田行尴尬的笑了笑:“但是当时有些没注意,不小心把硫磺给混了一些进去.....”

    “最后出来的东西,某还以为没用呢,就放到了一旁。谁知道等降温之后,这东西变得....很多有弹性而且拉扯,挤压都不会被破坏。”

    “某又做了很多次尝试和研究,最后才能确保每一次都炼制出来。”

    “不过吧....一开始某也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就去问了宋瑜。”

    宋瑜这个时候接过话来,说道:“那时候军中正在推广马球,某就想着这东西可以做成马球,这种弹性正合适。”

    刘平听完了之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日后东南亚是全球知名的橡胶产区这没有问题,但那是在十九世纪以后,橡胶树的原产地在美洲大陆呢,眼下东南亚可没有橡胶树。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搞的?难不成南美洲的橡胶树种子漂洋过海来到了东南亚,生根发芽了?

    这太离谱了吧!

    其实刘平不知道的是,东南亚还真有可以产出天然橡胶的植物。一种跟橡胶树在外观上很像,但是橡胶产量和质量不如橡胶树的植物。

    学名是印度橡胶树。

    工部的官员在南海诸国发现的,就是这种印度橡胶树。

    同时,田行也是人品大爆发,当了一辈子的手耿工,第一次失误,就莫名其妙的点亮了橡胶硫化技术这一个科技术.....

    “不管了,先带某去看看你们是怎么生产橡胶的。”刘平摆了摆手,不再思考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

    “喏!”

    两人连忙带着刘平,往工部衙门后面走去。田行在衙门内有一个专门的院子,用来搞研究的,橡胶马球的制作也是在他的独立小院里完成的。

    “都督府那边预定了上百个,目前还在赶工呢。”田行一边走一边介绍着:“其实这东西制作起来不算太困难,就是比较耗时间。”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田行通过刘平的表现,已经猜到了自己搞出来的这个马球,应该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

    但肯定不是马球本身,刘平在意的应该是制作马球的材料。田行把这种材料称之为树胶。

    进了院子,刘平就看到了两个官员正在制作马球。

    “那是?”

    刘平指着一个大概一米多高,半米直径的木桶问道。那木桶再一个转盘上面,旁边有人正在摇动一个把手,随着把手的摇动,木桶在快速旋转着。

    “方便搅拌树胶和硫磺的。”田行解释道:“这东西您以前也见过,还记得某之前那个手摇扇子吗?用那个改装的,这样比较省力。”

    “某也是万万没想到,那东西竟然在二百多章之后还能出现,还真的有作用了。”刘平感慨了一句。

    木桶里搅拌好的橡胶,会导入一个球形模具中,等冷却好了之后,再放置几天就算做成了一个马球了。

    刘平更在意的是球形模具。

    这玩意比橡胶马球给他的震撼还大,他实在不能理解,在如今这个工业条件下,是怎么生产出来这么标准的球形模具的。

    “这些模具怎么搞出来的,它们....太球了。”刘平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哦,某用手和锉刀,车了一个铁质的出来。剩下的都是用这个铁质的搞出来的。”田行无所谓的说道。

    “你手搓出来的?”刘平惊呆了:“大国工匠啊你。”

    大概弄明白之后,刘平也不在意这些了,而是问起了橡胶的产量:“你们这个树胶,产量如何?”

    “产量?”田行摇摇头:“没有特意采集过,就是都督府要马球,才让人从乌戈郡送了几百斤过来。”

    一旁的宋瑜接过话说道:“年产应该能在上千斤吧,这东西很有用?”

    “太有用了。”刘平说道。

    “你们之前那个蒸汽机原型机,最大的问题就是气密性不足,如果有橡胶的话,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刘平快速说道:“不光如此,还能用作履带,做成雨衣、胶鞋等等。”

    “最关键的是,可以做成轮胎啊。咱们可以搞自行车,三轮车。”

    田行和宋瑜两个人听不太懂。

    刘平继续说道:“不重要。这个东西做好保密工作,接下来这段时间,你们每天去丞相班房一个时辰,某跟你们一起研究这个东西怎么用。”

    “喏!”

    “那这马球还做吗?”田行又问了一句。

    “不做了,之前发出去的也都收回来。”刘平直接说道:“接下来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把轮胎给做出来。”

    两人虽然不知道轮胎是什么,但是听着应该跟车轮差不多。

    “轮胎、车链.....”刘平小声嘀咕着:“一项一项解决吧。”

    “还有蒸汽机的原型机,有了橡胶之后可以保证一定的功率了,说不定可以先手搓一个火车头出来,只是不知道拉力有多少....”

    看着喃喃自语的刘平,田行和宋瑜两个人知道,他们肯定要迎来一次技术大爆发了。

    对这件事,两个人都是非常的兴奋。

    翌日,刘平找到了刘备,把橡胶的事情告诉了刘备,并且强调了这种材料的重要性。

    刘备虽然不太理解,但对刘平的判断还是非常认可的,决定大力支持树胶树的种植和树胶的采集工作。

    这项工作直接给到了工部,由丞相班房牵头,工部负责具体实施。同时让乌戈郡的诸葛瑾协作。

    “你说的那个自行车,真的这么好用吗?”处理完正事,刘备有些好奇的问道。

    刘平想了想道:“于民生来说很好用,军事方面.....这个不好说,就自行车的运载能力来说,跟战马差不多....这个还要具体研究,某也不不太清楚。”

    主要还是不清楚现在的橡胶质量,以及生产出来的自行车是个什么情况。受限于如今的材料和技术水平,谁知道做出来的自行车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太过笨重,那么短时间内肯定是没啥意义的。但技术这种东西,就是一代一代积累,一代一代更新的。

    现在有这个可能,刘平肯定还是要搞得。

    不光自行车,还有三轮车,马车也可以换装轮胎。最重要的还是蒸汽机,如果真的能把蒸汽机给搓出来,哪怕功率很低,哪怕寿命有限,刘平都得搞。

    就算现在不能实际使用,但只要有了,就解决了从零到一的问题,剩下的从一到一百,到一千,时间都给出答案的。

    ......

    三月,乌戈郡。

    诸葛瑾拿着一张图递给李骁。

    李骁拿过来看了看之后,有些奇怪地问道:“这树怎么了?不是挺常见的吗?”

    “成都派人送来的。”诸葛瑾回道:“春耕结束之后,咱们的人去找这种树,最好能够成规模的种植起来。”

    “种树做什么?不当吃不当喝的。而且这树不是多得是吗?”李骁完全不理解。

    诸葛瑾摆摆手:“某也不清楚,不过这是丞相要求的,肯定是有原因的。”

    “丞相亲自要求的?那这东西肯定很重要。”李骁认真起来:“某知道了,这件事交给某就行了。”

    诸葛瑾笑了笑:“你倒是越来越熟练了。”

    “嗐,除了之前反击扶南国,某在这乌戈郡干的不都是种地的活吗?”

    “那叫军屯。”诸葛瑾强调了一下。

    “某知道的,某知道的。”李骁嘿嘿一乐:“对了,咱们打下来的扶南国的土地怎么处理?还给他们吗?”

    “具体还不知道呢。”诸葛瑾摇摇头:“估计还在商量细节,但是大概率是要还回去的。给了吾等,吾等也很难有效统治,毕竟扶南国还在呢。咱们又不可能大规模将汉人迁移过来。”

    “听说这扶南国王室是从大海西边来的,你说他们会不会去求援?他们的老国王不是那边什么国家的将军吗?”

    “他们若是真敢如此,那咱们就可以直接打掉整个扶南国。”诸葛瑾自信地说道。

    李骁听了比了一个大拇指:“那某还是挺期待的。”

    “行了,那树的是你上心一些,丞相亲自关照的肯定是一等一的大事。”诸葛瑾强调道。

    “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