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小时相亲,我闪婚豪门 > 第423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小时相亲,我闪婚豪门 第423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第423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懂了,人生在世,一定要做个好人善人,多帮助他人。王熙凤虽然是碍于面子给了刘姥姥20两银子,但是对于刘姥姥来说,这20两银子却是她一家人接下来的活命钱呀。刘姥姥铭记于心。她心里感恩王熙凤。”

    如意总结着。

    就像秦梦瑶曾经给过如意三万块钱份子钱。如意一直都记得。因为那会她刚和陆君庭闪婚的时候,三万块钱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所以如意当时就说了,秦梦瑶结婚的时候她要给秦梦瑶30万元份子钱呀,如意愿意10倍偿还。

    这就是如意心中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对的。刘姥姥第1次进大观园,就从心里记住了王熙凤的好。王熙凤心里这会儿对刘姥姥还是嫌弃的。但是当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刘姥姥扛着两麻袋瓜果蔬菜回礼,打破了施恩不图报的预期,让王熙凤看到底层贫民的诚信品质。王熙凤开始觉得刘姥姥还是一个挺值得信任的人。并没有之前觉得那么难堪。刘姥姥明知被捉弄仍配合表演,既成全了贾母的兴致,也维护了王熙凤的体面。刘姥姥这种大智若愚的处世之道颠覆了王熙凤对村妇的刻板印象。刘姥姥的智慧与隐忍得到了王熙凤的认可。”

    “老公,你说的很有道理。王熙凤真是个有智慧的人,她见多识广,知道什么样的人在做什么事情,意味着什么。她全都看得出来。刘姥姥情商超群,一个小小的村妇居然能在赫赫荣国府内如鱼得水,勇敢地放下自己的面子,以插科打诨的手段将贾母和王夫人以及众小姐们哄得开怀大笑,王熙凤深深地知道了,刘姥姥非一般村妇可比呀。”

    如意兴奋地回应。

    “老婆,提醒一下,这里刘姥姥的过人之处并不是她所谓的情商超群,而是她骨子里原本的淳朴和善良呀。刘姥姥没有什么功利心,她配合着贾府的那帮人开玩笑,取乐,无非就是发自内心地开心回应。所以精明的王熙凤才看到了刘姥姥身上的纯真。倘若刘姥姥耍心眼的话,王熙凤是绝对不会敬重她信任她的。”

    如意频频点头,“嗯嗯,王熙凤那么聪明干练,阅人无数,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刘姥姥的心事呢?王熙凤能看出刘姥姥的纯真,说明王熙凤也是一个挺善良的人。”

    “不错呀,老婆,王熙凤的确也算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所以才会同频。这会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她从利用刘姥姥到开始尊重刘姥姥。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态度变得热情起来甚至有些依赖。王熙凤破例让刘姥姥住进大观园,安排刘姥姥逗乐贾母。并且和刘姥姥平等对话。面对女儿病弱,王熙凤开始相信民间贫名压灾的说法,向刘姥姥求助本质是对淳朴生命力的精神寄托。王熙凤向刘姥姥倾诉女儿病弱的烦恼,并请刘姥姥取名巧姐。”

    “老公,我晓得了。这大概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实写照吧。刘姥姥这块金子终于被王熙凤发现了。刘姥姥虽然贫穷但却有情有义。懂得报恩。如果是妙玉,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慧眼。妙玉看不到刘姥姥身上的真善美。”

    “是的。刘姥姥的确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呀。妙玉看不到,而王熙凤却在不知不觉中看到了。所以才有了王熙凤临终托孤的信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王熙凤褪去了她所有的傲娇,以近乎恳求的姿态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

    “贾府抄家后,王熙凤清醒认识到权贵阶层的虚妄,唯有刘姥姥这类民间力量能突破墙倒众人推的人性困局。经历权势倾轧后,王熙凤最终在刘姥姥身上看到超越阶级的善良本质,这种认知与其早年毒设相思局的狠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其人性中尚未泯灭的良知。”

    “王熙凤的态度演变本质上是一场祛魅的过程。从最初用金钱维系阶级优越感,到通过互动发现底层智慧,最终在绝境中完成对人性真善美的皈依。这一转变既因刘姥姥用真诚打破世俗偏见,如穷山恶水出刁民,也因王熙凤自身从掌权者到母亲的身份蜕变,促使她在权力崩塌后重新审视人性价值。这种双向救赎成为红楼梦超越时代的人性寓言。”

    “而刘姥姥终不负所托。刘姥姥曾经受过贾家大恩,懂得知恩图报,在贾家被抄家,阖府败落之际,刘姥姥倾尽家产,从青楼中赎回贾巧,尽一己之力保护着王熙凤唯一的血脉。这也算是王熙凤慧眼识珠的深深回报吧。”

    陆君庭言罢,如意重重鼓掌。

    “老公,你依旧是那么那么优秀。你真是我见过的最博学多才的老师呀。听你讲课,我收获甚多。多谢了,多谢了。”

    被老婆这么一夸,陆君庭笑得合不拢嘴。

    “好啊,好啊,朕就是喜听美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