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九极太平令 > 第二十四章 作桃花源记,两家比技艺

九极太平令 第二十四章 作桃花源记,两家比技艺

    第二十四章作桃花源记,两家比技艺

    山峦起伏兮,渔人归。

    绿水长流兮,妇人烹。

    山野小墅兮,待我客人……

    大伙从扶风寨吃起,一连吃了半月,才轮到崔家庄的主人。

    好客热情,乃是陶明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夜幕降临,陶潜便陪着他住在空下来的通天岛白塔。

    桃林的夜里恬静,就好像是开天辟地所遗忘了的一处仙境。

    兄弟二人多年未见,聊至夜深,也舍不得睡去。

    二人对坐,酒,干果,简单朴素。

    大哥,这些便是弟弟多年来研究的心血。”

    “玄学一道,路长且岖,这里,我不如你啊。”

    “但在诗文经学这一块,弟弟却差您万里之遥。”

    “哈哈哈哈。”陶明大笑,他当然明白自己兄弟的意思。

    “多年不作,估计已手生不识词句了。”

    “大哥,您看这里怎么样?”

    “挺好的。”

    “那您就留下来吧。”

    “好,留下就留下,反正外面也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

    兄弟两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长夜漫漫,蛐蛐相伴。

    “大哥,您一定要作上一首啊。”离开白塔前,陶潜还不忘嘱咐,尽管已经嘱咐了许多遍。

    “好,好,我会为作的,不仅仅是为了这世外桃源,更是为你。”

    “嗳!”陶潜高兴极了,回去的路上,都是一路小调。

    第二天一早,白塔里已经空无一人。陶潜虽然很失落,但望着桌上密密麻麻写着小字的宣纸,失落的情绪便缓了下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好,真好!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妙,妙极了!”陶潜一边读一边拍手,高兴之余,更是捧起长卷,拿去读给大伙听。读了一遍又一遍,读了一年又一年。

    通天岛正东,并排着三间房子,左边修的是庑殿顶,宝气端庄。右边排墙高檐,朱红大门,正是苏杭一带的样式。中间二丈,一半是京城,一半是江南。本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经得公输榆和墨成规两人合伙一折腾,倒也相处融洽。这三座屋子并排相连,远远看去,显得不伦不类,待近观望,才发觉奇妙无穷。

    左边千机营,门口立有两只石狮,狮子腹空,平时可填装香料,点燃之后,便可观石狮子吞云吐雾,十里飘香。

    右边万变城,高墙有灯,彻夜通明。在无星无月的阴天里,这两盏夜光石打造的宝贝就像是两颗指引迷失人们归家的星宿。

    中间太处安然,安然之下,无惧千机万变。

    公输榆和墨成规自聚义以来,天天斗法,日日比拼。两人向来都是谁也不服谁。

    公输家祖传木工,造出来的物品朴实无华,坚固耐用。

    墨家机关术,造型精美,设计巧妙。两家各有长短,各有千秋。但二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取长补短,就只知道比拼,每每造出些奇怪之物,就想让别人来做个评判。

    但是旁人也不好得罪他们其中的一位,因此,评判的话语通常都是模棱两可,不分高低,这也常常惹得二人大怒离去。不过过几天之后,两人又开始叫嚣比拼了。

    也是陶潜道行高超,在二人中间住了这么久,居然还能一直保持中正之和乐太平。

    “当当当当……”这是榔头捶打的声音。

    “咣咣咣咣……”那是凿子扣木的声响。

    这响声已持续了大半个时辰,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又仿佛是一同发出,谁也不让谁的样子。

    “吱呀!”陶潜的门终于打开,他实在是有些着不住了。

    一见到他,二人连忙凑上来。

    “先生早!”听得这么一声,火气之人哪里又还有火气。

    “一大清早你二人又在鼓捣什么?”

    “我要做一个能飞到百里之外的鹰车。”公输榆道,脸上满是自信。

    “能飞百里?”陶潜不敢相信。

    “先生先生,我要做一个能带着人升上天的,就叫做登云车。”墨成规也连忙说。

    “升天?”陶潜揉了揉额头,这两人,陆上的玩够了,开始折磨升天的事宜了。摇了摇头,他大步离开。

    “陶先生,你不信吗?”二人在后面大喊。

    “信,我信,我不仅信,我还着急等着看呢!”当然,这话只是气话,如果能够重来的话,他铁定不会说此话。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

    “嘿嘿!”两人皆是大喜,各自回到各自门前。

    “当当当当……”

    “咣咣咣咣……”

    声音更大了,好像力气又重新回来了。

    如此少言寡语的过了差不多三个多月的样子吧,那天早晨陶潜并没有再听到当当当,咣咣咣的声音。他只听到……

    他听到了桃林里有人在大声欢呼,并且不仅仅是一个人欢呼。

    走出门来,爬上高墙。他看到了,看到公输榆像只大鸟一样在天上飞,看到了墨成规仿佛会腾云驾雾一样升天而起。

    “哦呼……”

    两人在天上欢愉,人们也在地上仰着头观望,喝彩。

    “哈哈!”陶潜也笑了。

    “先生,我没骗你吧!”公输榆由他的身边飞速掠过,而后朝着天上而去。

    他造了一对雄鹰一样的翅膀,还是沿用了搬山爪的设计,手上使力,翅膀便有五倍的力气。又是从北山顶上滑翔而来,虽然最终也是落地,但一飞百里并不是吹牛造势。

    “先生!”墨成规降下“云头”,邀请陶潜上去。

    这是一个超大的孔明灯,上面可以控制火源的大小,灯下是一个木箱,木箱宽敞,至少可以容纳四个大人。

    “哦呼……”

    墨成规与陶潜已升得很高,高得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一片白云。

    向下望去,百里桃林尽收眼底,如梅花,如浮云,如游龙,如彩凰。妙不可尽,美不可言。

    这时,备在孔明灯上的火油却已燃尽,整个人也跟着灯缓缓下降,越降越快。

    看着地上犹如蚂蚁一般大小的人们,陶潜不由得脸色发白。

    心里暗道:完了完了,大事不好……

    大概距地面还有二十来丈的时候,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一柄巨大的昊天伞在灯顶打开,有得如此缓冲,陶潜才得以平安落地。

    走下木箱,他已是手软脚软,脸色难看,仿佛后怕无穷,胆战心惊。

    “先生,怎么样?”

    “咳咳……”陶潜有些后悔自己好奇了,他甚至对自己发誓,以后再也不好奇这两人的鬼把戏了。

    这时,公输榆也从天上坠了下来,一阵风起,他的身后便打开了一个大布袋子,于是大伙便仰酸了脖子,为的就是专程看他由天上下来。

    他摇摇晃晃,如同一只胖胖的笨笨的大鹅,飞不高又落不快。总算,这只大笨鹅扑通一声落在了水里。

    “哈哈,落水狗!”朱家美言美语笑了起来,一边笑还一边鼓掌,美不胜收。

    “陶先生,怎么样?”这落水的小狗也不管浑身湿透,已是奔了过来。果然输赢要比全身湿透更加重要重要。

    眼见陶潜一脸煞白,显然是还未从方才的惊吓中缓和,杨半仙连忙给他解围。

    “二位小友手艺高超,当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过仅凭一物,不知方圆棱角,我等凡夫俗子,如何能定夺高低输赢。”

    “那怎么办啊?”二人异口同声的说。

    “咳咳,老道倒是有一计,只是不知道二位是否愿意。”

    “但凭道长吩咐,只要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公输榆定然都能打造出来。”

    “嘿嘿,榆木脑袋,且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墨成规对着杨半仙恭恭敬敬一拱手,道:“道长尽管吩咐下来,墨家子弟,从来不会选择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