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 第158章 西晋的分封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第158章 西晋的分封

    刘邦看着这一大段内容,摸着下巴说道:“这司马炎统一之路,波折不少啊,各方意见不一,着实考验决断力。”

    韩信点头附和:“那羊祜、杜预、王濬等人皆是有识之士,提出的见解十分在理。尤其是羊祜,对局势看得透彻,可惜未能亲自领军灭吴。”

    萧何皱眉道:“不过这司马炎也真是犹豫,大好时机差点错过。贾充等人一味阻拦,实在误事。”

    张良轻摇折扇,缓缓道:“司马炎分封诸王未竟全功,顾虑颇多,这才举棋不定。但最终能在张华支持下下定决心,也算做对了选择。”

    樊哙大大咧咧地说:“管他那么多,最后能一统天下就行。这孙皓暴虐,吴国早该灭了。”

    陈平笑着说:“此次统一,各方势力角力,局势复杂。不过西晋之后如何,还得接着看呐。”

    刘邦深以为然,点头道:“确实,这天下统一不易,守成更难,且看西晋后续如何作为。”

    ******

    【刚才青鸟讲过,司马炎为了防止自家重蹈曹魏被篡权的覆辙,于是大力推行分封诸王的政策。

    而且啊,司马炎对宗室的宽松程度,那可真是前所未有的,说这是晋朝内耗的开端,也不为过。

    那他这政策到底宽松到啥地步呢?青鸟带大家好好瞧瞧!

    首先,司马炎把从他祖父司马懿以下的宗室子弟,统统都封为王。而且是以郡为国,食邑达到二万户的就是大国,大国可以设置上、中、下三军,兵力有五千人;食邑一万户的算次国,能设置上军和下军,兵力三千人;食邑五千户的就是小国啦,兵力有一千五百人。

    像司马炎的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他弟弟司马攸被封为齐王,这些可都是大国。还有他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更是超越了制度规定,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

    这里面的司马伦和司马亮,后面咱们会详细讲到,他俩就好比西晋版的吴王刘濞,在西晋历史上那可是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司马炎这一分封,他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的居然多达27人。

    你看,司马炎本来预想的是通过这一招巩固司马氏政权,可结果呢?

    事与愿违啊!在命令在京诸王前往封国的同时,司马炎对于那些担任都督的诸王,采取了“各徙其国使(都督之地与封国)相近”的做法。

    这部分宗王,那可都是位高权重,他们既能持节掌控一方的军政大权,又能在中央朝廷里左右朝权,野心就这么一点点膨胀起来了。

    他们在封国内拉拢士族人士,还任用那些难以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寒族士人,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个和中央政权离心离德的政治集团。

    而且啊,他们还凭借着王国军队,拼命争取自己的利益。

    这边司马炎放任诸侯势力坐大,那边呢,他还干了件自废武功的事儿,就是罢州郡兵。

    灭吴之后,司马炎把全国版图划分为十九个州,州下面一共设置了一百七十三个郡和国。当时政府统计的在籍人口是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

    就在同年,司马炎下令让州郡地方政府解散或者削减所下辖的军队。

    他规定,刺史以后就只管监察,把将军的名号给罢去,不能领兵,也不能兼任领兵的校尉官。

    实行兵民分治,都督和校尉负责军事,刺史和太守负责民政。

    司马炎还说,这是为了改革汉末州刺史既管政事又掌军权的弊病,目的是维护“天下统一”,防止再次出现“四海分崩”的混乱局面。

    在削减州郡军队的同时,他又规定大郡设置武吏一百人,小郡设置武吏五十人,用来维持地方治安。

    可这事儿,当时就遭到了尚书右仆射山涛和交州刺史陶璜的反对。

    后来到了八王之乱的时候,就看出问题来了,州郡根本没办法控制局面。

    后人更是批评废除州郡武备这个措施,认为“永宁以后,盗贼成群出现,州郡没有防备,根本没办法擒拿制止,天下就这么大乱起来”,这事儿和司马炎的这个措施脱不了干系。

    从这一系列举措来看,司马炎压根儿就没从根本上弄明白汉末诸侯纷争的真正原因。

    汉末的时候设置州牧,一开始啊,州牧其实还是朝廷中央用来把控地方的耳目。

    虽说后期州牧成了诸侯的代名词,但这中间有个演变过程。

    那汉末到底啥时候开始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呢?

    青鸟觉得啊,是从袁绍等人组成关东联军那会儿开始的。

    虽然董卓先把持了朝政,但袁绍带头公然对抗中央,甚至为了打压董卓的嚣张气焰,还打算另立一个新君,这不就形成了东西对立的局面嘛。

    那袁绍是啥人呢?

    他可是士族门阀的代表啊!

    盘根错节的士族都选他当带头人,所以前期他才能威震天下。

    你看,司马炎就单纯地把汉末大乱的问题,归结在州刺史既管政事又掌军权这个弊病上。

    可他把权力收回来之后,又没完全集中到中央,反而给了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势力跨州连郡,怎么可能没有异心呢?】

    ******

    嬴政看着这段内容,神色凝重,率先开口道:“这司马炎,分封诸王之举,看似巩固宗室,实则埋下大祸,重蹈了周室覆辙。”

    李斯点头附和:“陛下所言极是,如此宽松对待宗室,致使其权力膨胀,各自为政,国家焉能不乱?”

    王翦捋着胡须,缓缓说道:“罢州郡兵更是失策,地方无兵,一旦有变,何以应对?这司马炎,目光短浅呐。”

    蒙恬皱着眉头,接口道:“国家之乱,根源复杂,他却只看到州刺史权力之弊,未触及根本,这举措,实在糊涂。”

    嬴政冷哼一声:“朕当年废分封,行郡县,将权力牢牢握于中央,方保大秦一时太平。这司马炎却反其道而行之,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