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活活烧死后,绝色通房杀疯了 第99章 西北旱灾,时家哄抬物价
热门推荐:
神秘复苏:诡异将至
方舟生存:别人官服我私服!
胎穿后,我从弃女变成了团宠
与龙并肩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说好到期离婚,傅总你怎么后悔了
穿书之惊!异能王妃又在扮猪吃
领主崛起从骑砍系统开始
朕只想做个昏君
继二皇子举办秋闱,且圆满收官后。皇上觉得应该,再次平衡一下朝堂,于是,便决定将秋季各地方,征收赋税的差事,交给三皇子去办。
以三皇子急于立功的性格,按理说不会推辞这件事,但他知道,今年的查收赋税,与往年可是大有不同。
因着西北旱灾,这趟差事,不仅不会像往年一样是个肥缺,还即将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一个弄不好,便会被皇上所迁怒,故此,在皇上点到他名字的时候,三皇子便以旧疾发作为由,名言无法出门远行。
三皇子自幼便患有心疾,皇上自然知道,想到他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宜长途奔袭,便临时又将这个差事,落到二皇子的头上。
谁知二皇子也推拒了,理由是自己的皇子妃,近日便要生产,这是他的第一个嫡子,他想留在身边照看。
虽然这样的话,会让皇上觉得他很没志向。可他也得到了内幕,西北那边的旱灾,早就已经哀鸿遍野,这时前去收税,岂不就成了顶锅的人?
最后,这件事竟然落在,身体最差的太子身上。太子其实也在顾南萧处,得知西北旱灾的情况。
但正是因为如此,忧国忧民的他,才决定要亲自前往主持赈灾,只要能多救一个灾民,他便值得跑这一趟。
太子站出来,应下了这件差事,立刻便得到全朝堂人的赞叹。他们把太子夸得是天上有地上无。若不是太子身体太差,皇帝都要担心,他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了。
这时,时首辅和三皇子,都在暗搓搓地高兴。祸事有人顶了,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赚钱就好。屯了那么久的粮食,现在终于可以收益了。
而且,他们还有个意外之喜,柳家如今还被压在大狱中,当时他们也是出了血本,一起囤粮的。
现如今卖了粮食,一分钱都不用分给他们,等于他们囤的那部分粮食,属于无本买卖,可以平白给添上许多进项。
顾南萧将所有人的神色,都尽收眼底。心中不禁冷笑,就让他们先高兴高兴,有他们哭的时候。
至于太子奉命赈灾,他并不担心,因为云溪早就在西北地区,做了大量部署。届时,太子一到西北,便立刻可以调出粮食,救济灾民。
而且灾民也没有想象的多,毕竟很多人的地,已经卖给云溪,而且,佃户们也被雇佣起来,此刻正在荒山上,开垦梯田,
过一段时间,还会配合祁锦修,兴修水利,还能再赚一份银子。对于西北百姓来说,今年非但不是他们的灾年,反而会成为过得最富裕的一年。
当地官员报出旱灾时,预算灾民的人数,是按照户籍上来统计的。
所以,太子去的粮食,看起来并不充足,实际上可能还会有剩。不过用不了才好。那样的话,云溪还可以将粮食省下来,供给舅父统率的虎啸军。
朝廷决定先征集三十万石粮食,而后再陆续征粮,打算总共送去一百万石粮食。最先的一批粮食,朝廷打算在全国急调。
征粮的消息放出之后,京都的粮价便开始不断飙升。本来不应该升得这么快,但这里有时首辅与三皇子的操控。
他们不断散播消息,又暗中哄抬粮价,甚至迫使其他粮商,与他们一同抬高粮价。
这种情况下,又过了十日,京都的粮价,已翻了五倍有余。很多百姓都直呼,揭不开锅了。
但时首辅他们对于这个结果,还不是很满意。于是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伙同粮商们,将粮食全部囤积起来,每天在店铺限量销售。
如此一来,买不到粮的百姓,都产生了极大的恐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开始传言,西北的旱灾已经影响到了京都,以后的粮价会越来越高,甚至可能有银子都买不到粮食。
梁粮价在百姓的哄抢中,几日之内,再次猛增,一直翻到过去的十倍。才终于放缓了涨价的速度。
这回,时首辅他们,才满意地开仓售粮。他们先放出十万石,这些粮食很快便被百姓,以及户部征粮官们,立刻抢空了。
停了两日,他们又模仿粮商从外地调粮的节奏,再次放出十万石粮食。如此反复操作五次,总共放出五十万石粮食。
太子集结的赈灾粮,才算堪堪凑齐。只是这样高价购来的粮食,却狠狠掏空了国库,原本预计的一百万石赈灾粮,恐怕是凑不出来了。
皇帝对于粮商囤粮的行为,十分恼火,但又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去惩罚他们。
这次征粮的事,让皇帝久违地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憋屈。但是再憋屈,眼下的这关也要过。
没有办法的皇上,开始缩减自己以及后宫的用度。甚至开始暗中让户部的官员,向一些商贾抬钱,准备再征集第二批粮食。
当皇上将省吃俭用,以及外抬来的银子,都用作购买第二波赈灾粮后。皇上对于这些囤货居奇的粮商,已经起了杀心。
云溪这边掌握所有情况,见时机已经成熟,便让顾南萧把十家屯粮的三大粮仓,禀报给皇上。
而且还抓了三个护卫,他们都是从一开始就看守粮仓的人,还有三名掌柜,他们都是时首辅,匿名开设的粮铺的经手人。
顾南萧将这六名已经招供的人证,以及时首辅屯粮售粮的,又如何与粮商们勾结的证词,全部呈给皇上。
皇上看完这些证词,又亲自审问了六名证人后。愤怒地砸了龙案上,除了玉玺以外的所有东西。
他决定亲自出宫,带着御林军和金吾卫,控制住三座粮。
等时首辅得到消息,赶来粮仓时,看到的便是,坐在华盖下,一边喝茶,一边等着他现身的皇上。
时首辅在与皇上那满含怒意的双眼,四目相对时。吓得双腿发软,险些无法站立。
他跌跌撞撞地来到皇上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而后一边磕头,一边向皇上解释:
“陛下明鉴,臣囤积这么多粮食,是因为我那不成器的庶子,曾做过一个梦,他说西北会闹旱灾。
当时臣不说出来,只是为了不引起恐慌,但又怕真有此事,朝廷为难,这才早早并高价囤积了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没想到时清臣的梦,竟然真的应验了,所以并非臣有意欺瞒陛下。
皇帝可不是傻子,听着他漏洞百出的谎言,意味深长的“哦”一句,而后问道:
“时首辅既是想为朝廷分忧,怎不在征集赈灾粮食时,便将粮食售卖出来,却联合京中粮商,囤货居奇,哄抬物价,这可和你说的为朝廷分忧,背道而驰啊!”
以三皇子急于立功的性格,按理说不会推辞这件事,但他知道,今年的查收赋税,与往年可是大有不同。
因着西北旱灾,这趟差事,不仅不会像往年一样是个肥缺,还即将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一个弄不好,便会被皇上所迁怒,故此,在皇上点到他名字的时候,三皇子便以旧疾发作为由,名言无法出门远行。
三皇子自幼便患有心疾,皇上自然知道,想到他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宜长途奔袭,便临时又将这个差事,落到二皇子的头上。
谁知二皇子也推拒了,理由是自己的皇子妃,近日便要生产,这是他的第一个嫡子,他想留在身边照看。
虽然这样的话,会让皇上觉得他很没志向。可他也得到了内幕,西北那边的旱灾,早就已经哀鸿遍野,这时前去收税,岂不就成了顶锅的人?
最后,这件事竟然落在,身体最差的太子身上。太子其实也在顾南萧处,得知西北旱灾的情况。
但正是因为如此,忧国忧民的他,才决定要亲自前往主持赈灾,只要能多救一个灾民,他便值得跑这一趟。
太子站出来,应下了这件差事,立刻便得到全朝堂人的赞叹。他们把太子夸得是天上有地上无。若不是太子身体太差,皇帝都要担心,他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了。
这时,时首辅和三皇子,都在暗搓搓地高兴。祸事有人顶了,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赚钱就好。屯了那么久的粮食,现在终于可以收益了。
而且,他们还有个意外之喜,柳家如今还被压在大狱中,当时他们也是出了血本,一起囤粮的。
现如今卖了粮食,一分钱都不用分给他们,等于他们囤的那部分粮食,属于无本买卖,可以平白给添上许多进项。
顾南萧将所有人的神色,都尽收眼底。心中不禁冷笑,就让他们先高兴高兴,有他们哭的时候。
至于太子奉命赈灾,他并不担心,因为云溪早就在西北地区,做了大量部署。届时,太子一到西北,便立刻可以调出粮食,救济灾民。
而且灾民也没有想象的多,毕竟很多人的地,已经卖给云溪,而且,佃户们也被雇佣起来,此刻正在荒山上,开垦梯田,
过一段时间,还会配合祁锦修,兴修水利,还能再赚一份银子。对于西北百姓来说,今年非但不是他们的灾年,反而会成为过得最富裕的一年。
当地官员报出旱灾时,预算灾民的人数,是按照户籍上来统计的。
所以,太子去的粮食,看起来并不充足,实际上可能还会有剩。不过用不了才好。那样的话,云溪还可以将粮食省下来,供给舅父统率的虎啸军。
朝廷决定先征集三十万石粮食,而后再陆续征粮,打算总共送去一百万石粮食。最先的一批粮食,朝廷打算在全国急调。
征粮的消息放出之后,京都的粮价便开始不断飙升。本来不应该升得这么快,但这里有时首辅与三皇子的操控。
他们不断散播消息,又暗中哄抬粮价,甚至迫使其他粮商,与他们一同抬高粮价。
这种情况下,又过了十日,京都的粮价,已翻了五倍有余。很多百姓都直呼,揭不开锅了。
但时首辅他们对于这个结果,还不是很满意。于是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伙同粮商们,将粮食全部囤积起来,每天在店铺限量销售。
如此一来,买不到粮的百姓,都产生了极大的恐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众人开始传言,西北的旱灾已经影响到了京都,以后的粮价会越来越高,甚至可能有银子都买不到粮食。
梁粮价在百姓的哄抢中,几日之内,再次猛增,一直翻到过去的十倍。才终于放缓了涨价的速度。
这回,时首辅他们,才满意地开仓售粮。他们先放出十万石,这些粮食很快便被百姓,以及户部征粮官们,立刻抢空了。
停了两日,他们又模仿粮商从外地调粮的节奏,再次放出十万石粮食。如此反复操作五次,总共放出五十万石粮食。
太子集结的赈灾粮,才算堪堪凑齐。只是这样高价购来的粮食,却狠狠掏空了国库,原本预计的一百万石赈灾粮,恐怕是凑不出来了。
皇帝对于粮商囤粮的行为,十分恼火,但又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去惩罚他们。
这次征粮的事,让皇帝久违地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憋屈。但是再憋屈,眼下的这关也要过。
没有办法的皇上,开始缩减自己以及后宫的用度。甚至开始暗中让户部的官员,向一些商贾抬钱,准备再征集第二批粮食。
当皇上将省吃俭用,以及外抬来的银子,都用作购买第二波赈灾粮后。皇上对于这些囤货居奇的粮商,已经起了杀心。
云溪这边掌握所有情况,见时机已经成熟,便让顾南萧把十家屯粮的三大粮仓,禀报给皇上。
而且还抓了三个护卫,他们都是从一开始就看守粮仓的人,还有三名掌柜,他们都是时首辅,匿名开设的粮铺的经手人。
顾南萧将这六名已经招供的人证,以及时首辅屯粮售粮的,又如何与粮商们勾结的证词,全部呈给皇上。
皇上看完这些证词,又亲自审问了六名证人后。愤怒地砸了龙案上,除了玉玺以外的所有东西。
他决定亲自出宫,带着御林军和金吾卫,控制住三座粮。
等时首辅得到消息,赶来粮仓时,看到的便是,坐在华盖下,一边喝茶,一边等着他现身的皇上。
时首辅在与皇上那满含怒意的双眼,四目相对时。吓得双腿发软,险些无法站立。
他跌跌撞撞地来到皇上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而后一边磕头,一边向皇上解释:
“陛下明鉴,臣囤积这么多粮食,是因为我那不成器的庶子,曾做过一个梦,他说西北会闹旱灾。
当时臣不说出来,只是为了不引起恐慌,但又怕真有此事,朝廷为难,这才早早并高价囤积了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没想到时清臣的梦,竟然真的应验了,所以并非臣有意欺瞒陛下。
皇帝可不是傻子,听着他漏洞百出的谎言,意味深长的“哦”一句,而后问道:
“时首辅既是想为朝廷分忧,怎不在征集赈灾粮食时,便将粮食售卖出来,却联合京中粮商,囤货居奇,哄抬物价,这可和你说的为朝廷分忧,背道而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