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 > 第188章 爱意昭然

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 第188章 爱意昭然

    第188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张诚的书房里,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张诚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仔细翻阅着手中关于科举改革的资料。自从踏入官场,他便深知科举制度虽为朝廷选拔人才,却也存在诸多弊端,若想为国家输送真正有识之士,改革势在必行。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一袭淡蓝色衣衫的苏瑶走了进来。苏瑶是当地书香世家的千金,知书达理,才情出众,与张诚因诗词结缘,对他暗生情愫。她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茶盘,上面放着一杯刚泡好的香茗。

    “张公子,看你又忙了一夜,喝口茶,歇歇吧。”苏瑶的声音轻柔温婉,如同春日里的微风。张诚抬起头,看到苏瑶,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接过茶杯,浅尝一口:“多谢苏姑娘,这茶香沁人心脾,让我精神一振。”苏瑶在一旁坐下,目光落在张诚手中的书卷上,好奇地问:“张公子,你在研究科举改革之事吗?我虽一介女流,但也听闻科举关乎国家兴衰,不知公子有何见解?”

    张诚微微颔首,认真地说道:“苏姑娘,如今科举考试内容拘泥于八股,考生们为求功名,死记硬背,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我想在考试中增加策论、实务等内容,选拔出真正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学子。”苏瑶听得入神,眼中满是钦佩之色:“张公子果然高瞻远瞩,若能如此,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只是这改革之路,怕是困难重重。”张诚叹了口气,神色凝重:“是啊,科举关乎众多学子的前途,也牵扯到各方利益,定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我定要坚持下去。”

    两人正说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灵儿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看到苏瑶也在,灵儿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张大哥,原来你在这儿啊,我找你半天了。”张诚看着灵儿,无奈地摇摇头:“灵儿,你还是这么毛毛躁躁的,有什么事慢慢说。”灵儿走到张诚身边,神秘兮兮地说:“张大哥,我听说城外的山里又有土匪活动的迹象了,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张诚闻言,脸色一正:“此事不可大意,我这就去安排人手调查。灵儿,你先别乱跑,等我消息。”灵儿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好吧,张大哥,你可一定要带我一起去啊。”苏瑶看着灵儿,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她知道灵儿性格直爽,能与张诚一同经历许多冒险,而自己更多的是在后方默默支持。

    张诚刚要起身,管家匆匆走进来,禀报道:“老爷,知府大人派人送来了加急信件。”张诚急忙接过信件,打开一看,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原来,知府在信中告知,朝廷中一些保守势力听闻张诚有意改革科举,纷纷上书弹劾,指责他妄图破坏祖宗成法,扰乱科举秩序。

    “这些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未来,实在可恨!”张诚愤怒地将信件拍在桌上。苏瑶和灵儿看着张诚,心中也为他担忧。苏瑶轻声安慰道:“张公子,你切莫着急,总会有办法应对的。”灵儿则握紧拳头说:“张大哥,这些人太过分了,咱们不能就这么任由他们欺负。”

    张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我要立刻写一封奏折,向皇上阐明科举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着,他便坐到书桌前,提笔蘸墨,开始奋笔疾书。苏瑶和灵儿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张诚专注的神情,心中满是敬佩。

    奏折写好后,张诚立刻派人送往京城。然而,等待的日子却异常煎熬。每天,张诚都在焦急地期盼着京城的消息,同时还要应对地方上的各种事务,剿匪工作也不能松懈。

    这日,张诚正在军营中部署剿匪事宜,突然接到消息,说京城有使者前来。张诚心中一紧,急忙赶回府中。使者见到张诚,宣读了皇上的旨意。原来,皇上对科举改革之事十分重视,命张诚进京面圣,详细阐述改革方案。

    张诚领旨谢恩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当面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紧张的是此次进京,必定会面临诸多挑战,朝中保守势力定会百般阻挠。

    回到家中,柳儿、苏瑶和灵儿都围了过来,询问情况。张诚将事情告诉她们后,柳儿眼中满是担忧:“官人,此去京城,吉凶难料,你一定要多加小心。”苏瑶也柔声说道:“张公子,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相信你。”灵儿则坚定地说:“张大哥,我跟你一起去,我要保护你。”

    张诚看着她们,心中满是感动:“有你们的支持,我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只是此次进京,家中事务还要多多劳烦你们。”柳儿点点头:“官人放心,家中一切有我。”

    出发的日子很快到来,张诚带着几名亲信,踏上了进京之路。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回想着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一个穿越而来的书生,到如今为了改革和百姓的福祉而奔波,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京城繁华依旧,张诚却无心欣赏。他来到客栈安顿好后,便开始四处拜访朝中支持改革的官员,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然而,保守势力的阻挠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许多官员在保守势力的压力下,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敢轻易表态。

    张诚并未气馁,他利用各种机会,向一些有识之士阐述科举改革的好处,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认可和支持。终于,到了面圣的日子。张诚身着朝服,神情庄重地走进了皇宫。

    在大殿之上,张诚向皇上行了大礼,然后开始详细阐述科举改革的方案。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从科举制度的现状,到改革的必要性,再到具体的实施步骤,一一说来。皇上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询问。

    然而,张诚的话刚说完,便有几位保守派大臣站出来反对。他们言辞激烈,指责张诚改革科举是离经叛道,会破坏朝廷的稳定。张诚据理力争,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时间,大殿上争论不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皇上看着下面争论的大臣们,陷入了沉思。良久,皇上开口道:“此事关乎重大,朕需仔细斟酌。张诚,你先退下吧。”张诚心中忐忑,只得退下。

    回到客栈,张诚心中烦闷,独自一人来到街头散步。不知不觉间,他走到了一座寺庙前。张诚走进寺庙,想要寻求片刻的宁静。在寺庙的后院,他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见张诚神色忧虑,便上前询问。张诚将自己的烦恼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和尚。

    老和尚听完,微微一笑:“施主,世间之事,有得必有失。你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这是大善之举。但改革之路,本就充满坎坷,只要你秉持初心,坚持下去,定会有云开雾散之时。”张诚听了老和尚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向老和尚道谢后,便离开了寺庙。

    回到客栈,张诚重新振作起来,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能放弃。他要为科举改革,为国家和百姓,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