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 第7章 朱允炆的“丰功伟绩”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第7章 朱允炆的“丰功伟绩”

    听到朱雄英直呼吕氏,还如此恶意揣度太子妃,朱元璋本想发怒,但忍了忍,提醒道:

    “雄英,你这么大了,也该明白,吕氏虽然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但按照礼法,你也该称呼他为母亲,而不是你这样直呼其名。”

    “允熥从小就失去母亲,是她一手养大的,他待允熥视若己出,丝毫没有亏待于他。”

    朱雄英冷笑一声:

    “母亲?她也配?”

    朱元璋眉头一皱,瞪了朱雄英一眼,但这次朱雄英却没有认输,板着脸,仰着头,也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心想,要让孩子接受另外一个母亲,确实有点难,他也不忍心苛责这个刚刚失而复得的大孙。

    朱雄英却没打算放过这个话题,继续问:

    “皇爷爷,我八岁时,是得什么病死的?”

    他没有恢复之前的记忆,正史上也没有明确记载,是不是痘症(天花)他也不确定。

    “你跟随你父亲在外巡视,跌落马下,这时太医才发现你得了痘症。”

    果然是这样,朱雄英冷笑道:

    “痘症?皇爷爷,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人,恰恰只有我这个皇长孙得了痘症?”

    “您有没有想过,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为什么会在生允熥之后会去世?”

    “您有没有想过,我母亲和我都去世了,允熥被养废了,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朱元璋认真地给他解释:

    “雄英,咱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你说的这些,咱不是没有想过,锦衣卫和内宫都调查过,没有发现吕氏跟这几件事情有丝毫关联。”

    朱雄英冷笑道:

    “调查太子妃?就算他们敢,也必然没法深入调查,而一个人如果处心积虑,很多隐秘就很难查得出来。”

    “一个母亲,要养好一个孩子不容易,但要养废一个孩子,还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毫无破绽,实在是太简单的事儿了。”

    “皇爷爷,这事儿我会调查清楚的,但要让我认贼作母,那我还是走吧。”

    “十年的孤儿都当了,继续当孤儿也无所谓。”

    说着,朱雄英就站起身,作势要走。

    朱元璋没办法,直接投降了,拉住他的手。

    “好好好,我们不说这个事儿了。”

    “但你要记住,别太过分了,无论怎么说,你不尊重吕氏,都是礼法所不容许的。”

    朱雄英当然不是真的要走,大明朝的皇长孙不当,难道要回去当社畜吗?

    看皇爷爷让步了,他当然也得给皇爷爷面子。

    “您放心吧,皇爷爷,孙儿有分寸。”

    刚刚正在说允炆当皇太孙的事儿,被认母这个事儿打断了,朱元璋仍然很好奇,问道:

    “雄英,咱是什么时候驾崩的?咱驾崩之后,允炆这个皇帝干得怎么样?”

    朱雄英看看他,这个问题他实在不好回答,总不能说,爷爷,还有六年,你就要死了。

    他灵机一动,笑道:

    “陛下万岁。”

    朱元璋呵呵一笑,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但他对生死看得很开。

    “万岁?这只不过是哄人的,你既然不愿意说,咱也不问了。”

    “咱现在身体还硬朗,你也回来了,若标儿你能治好,咱应该还能多活好几年。”

    “那咱驾崩之后,允炆到底干得怎么样啊?”

    朱雄英冷笑一声:

    “他这个皇帝当得非常好,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跟胡亥有得一比。”

    朱元璋一听,顿时就急了,腾的一下站起身来。

    “什么?你的意思是,我大明二世而亡?”

    朱雄英赶紧说:

    “没有没有,皇爷爷,我就是打个比方,你别急,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朱元璋狐疑地看看他,这才板着脸坐下。

    朱雄英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说:

    “他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大致总结起来,有这样几项。”

    “第一,大量裁撤税课司。”

    “第二,均江浙田赋,让江浙的赋税跟北方各省看齐。”

    朱雄英还没说完,朱元璋已经怒了。

    “糊涂!江浙富饶,当然应该多缴纳赋税。大量裁撤税课司,朝廷的税收从哪来?”

    “把咱留下的家底败光了,他靠什么维持朝廷运转?”

    朱雄英笑了笑,继续说:

    “皇爷爷别急啊,还有很多,你听了别生气。”

    “第三,收缩边关,裁撤开平等处的卫所。”

    “第四,保举法选官,官员由朝廷和地方官吏推荐保举。”

    “第五,裁撤六科给事中(相当于六部监察),裁撤各地衙门检校(地方监察)”

    朱元璋已经怒不可遏了。

    “混账!混账!”

    “咱打了几十年仗,好不容易将北元灭了,设立开平卫等卫所,保障边境安宁,一旦裁撤了这些卫所,蒙元残余马上就会卷土重来。”

    “保举法选官,那都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事儿了,让那些官员保举推荐,能保举些什么好鸟?”

    “裁撤了这些监察单位,那些官吏那还不无法无天啊,他怎么能干出这种混账事儿来?”

    别说朱元璋这种雄才大略的帝王,就是随便拎一个昏君出来,也干不出这种事儿出来。

    看皇爷爷已经被气得不行了,朱雄英说:

    “算了,剩下的我还是不说了,不然我怕您气得吐血,这个可没有特效药。”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说!”

    朱雄英是真怕他听了吐血,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缓一缓,顺顺气。

    “他登基之后,立即启动大规模削藩,一口气将周王、代王、齐王、岷王和湘王废黜王爵,囚禁起来。”

    “十二叔湘王朱柏不甘受辱,带着全家在王府自焚而死。”

    “什么?老十二竟然被逼得自焚?”

    削藩,朱元璋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废黜王爵,囚禁起来就实在太过分了。

    听到老十二竟然被逼得全家自焚,他暴跳如雷,要是朱允炆这时在旁边,他必然会揍得他满地找牙。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朱雄英,问道:

    “雄英,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朱雄英笑道:

    “皇爷爷,你觉得这些我一下子编得出来吗?回头我把历史书拿过来给你看。”

    “其实,还不止这些,还有更离谱的。”

    “四叔燕王朱棣知道下一个就轮到他了,被迫装疯卖傻,在闹市中大喊大叫,抢夺别人饭食,露宿街头。”

    “后来忍无可忍,带领八百府兵起兵靖难,最后竟然奇迹般得造反成功,夺了朱允炆的江山。”

    朱元璋愣了半天,摆摆手,大声说: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朝廷有百万精兵,无数战功赫赫的骁将,老四就算造反,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造反成功。”

    朱雄英提醒道:

    “洪武二十六年,为了给朱允炆登基扫清障碍,您一口气杀了凉国公蓝玉一个公爵、景川侯曹震等十三个侯爵和两个伯爵。”

    “后来又杀了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大明能打的勋贵武将几乎被您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