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科院来娱乐圈捞人!黑粉全蒙了 > 第80章 诺奖得主来了也得敬酒

中科院来娱乐圈捞人!黑粉全蒙了 第80章 诺奖得主来了也得敬酒

    加州大学的时差和沪上差了近十一个小时。

    此时明媚的阳光照射的乔治有些心猿意马。

    “怀亚特,你要先听完我诚挚的道歉,我很早就想告诉你了,但一直羞于面对你,感谢你主动……”

    “我没工夫听你的废话,”怀亚特道:“如果愿意帮我的话,整理好当年的资料,来华夏找我。”

    乔治有些激动:“你还愿意让我加入你的研究?”

    实验室中,怀亚特一边观察着培养皿,一边无奈的摇摇头。

    华夏的顶尖生命科学人才是弱势,

    在沪上交大这么多年,他算是半个华夏通。

    在生命科学领域,华夏科学家数量其实不少。

    但如果范围画小一些,提升到卓越科学家的层次,那和西方的差距就瞬间被拉大了。

    简单来说,华夏的优势学科,如果让他这个外人看来,基本上就三个特点,偏向技术、偏向工程,更偏向应用。

    对基础学科的探索和发展,一直是弱势。

    而他要研究的,是当年在丑国时就提出的一个猜想——关于脑神经工作机理与最小自由能和意识的产生诱因。

    在这个工作上,他在沪上交大乃至整个华夏人才库中,几乎找不出来一个得心应手的帮手。

    所以哪怕再不情愿,他也没得选。

    至于乔治是否改过自新认清自己,他不敢确定。

    但当年提出这个猜想和进行验证的时候,乔治就是自己的助手。

    对这个项目多少有点了解,

    这算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等你。”

    挂上电话。

    怀亚特看着ipad上顾然的直播画面,脸上又恢复了不可思议。

    不仅对这个少年的奇思妙想和惊人脑洞感到惊讶,

    他更是好奇,华夏人才培养制度下竟然会有这样的人才出现。

    怀亚特一边观看着直播,一边打开邮箱,撰写了一封诚恳的邀请邮件。

    分别向科工委负责人和中科院负责人各发送了一份。

    ……

    中科院这边,

    王苏杭还在诉苦中科院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忽视时,

    两道提示音突然从胡安和丁一的手机中响起。

    胡安打断了诉苦,诧异道:“真是说什么来什么,是怀亚特教授的邮件。”

    闻言,丁一抬头看了胡安一眼:“我这封也是。”

    王苏杭仅仅是听到怀亚特这个名字,整个人便肃然起敬了几分。

    生命科学重要推动者,现代脑神经科学的奠基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曾经大名鼎鼎的哈佛鲍尔生命科学实验室负责人……

    这无数名头几乎奠定了怀亚特在生命科学领域崇高的地位。

    如果拿她和怀亚特教授比……

    就这么说吧,她在生命科学上的很多造诣,都是从怀亚特主编的书籍和论文中得来的。

    只可惜,怀亚特出走丑国科学院之后,并没有更改国籍,而且也明确拒绝了进入中科院,

    否则有这样一位生物学泰斗在,现在华夏的生命科学发展水平和西方的差距恐怕能缩小许多。

    “怀亚特教授现在在上交大的生物联合实验室中从事脑神经研究,”王苏杭道叹息道:“不过成果专利还是上交大和哈佛共有,要是他能来中科院就好了。”

    胡安和丁一细细的查看这邮件,没有回应王苏杭。

    只不过随着阅读,两人的神色都有些古怪了起来。

    在这封邮件中,

    这位向来说话直白、不善变通的生物学泰斗,

    竟然也开始绞尽脑汁的用起了各种修辞手法,

    什么赋比兴,什么敬语,什么客套话,

    可以说把华夏的人情世故应用的淋漓尽致。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生物学泰斗的致信,竟然是为了邀请顾然。

    他甚至在邀请邮件中都没有把顾然称作“合作者”,

    而是谦逊的称为了“老师”。

    “顾然老师”。

    绷不住了。

    真的,如果不看发件人的话,恐怕没人敢想这是一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发出的邮件。

    而现在即便看了发件人信息,他们也都得反应半天,

    这特喵怕不是被盗号了。

    胡安回信,询问怀亚特教授是怎么知道顾然的,并且先入为主的告诉怀亚特,顾然的确是中科院的人,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就职。

    丁一那边回信的内容基本也一样,只不过把顾然是中科院的人,改成了顾然是科工部的人。

    很快,两人同时收到了回复。

    【我无意间看到了顾然的直播,从他的猜想中,收获很多。】

    胡安把邮件展示给了其他院士。

    所有人看到邮件上的内容后,脸上都有一种说不出惊喜还是惊吓的神色。

    王苏杭更甚。

    网上开玩笑说的“诺奖得主来了也得敬酒”,

    没想到真让顾然这小子给办成了。

    ……

    此时,直播间中。

    当所有人完全消化了“活下去”和“畏惧死亡”的区别之后。

    顾然才继续说道:“要解释为什么产生‘畏惧死亡’的‘求生’逻辑之前,可能还需要大家进行一个思想实验。”

    “假如有一个人,自从出生之后就一直在深度睡眠,从来没醒来,直到一百岁那天死亡。”

    “那么大家觉得,该怎么定义这个人的死亡?”

    “是一百岁那天死亡呢?”

    “还是其实一出生就死了,只是一百岁才埋?”

    弹幕上的答案千奇百怪,几乎囊括了各种可能。

    甚至还有人发明了死与活的叠加态,如死。

    看着弹幕越发离谱,顾然说道:“如果从信息继承猜想的角度来讲,容我说一个暴论——”

    “睡到一百岁死去和死了一百年并无区别。”

    “因为在深度睡眠状态下,自主意识和非自主意识完全消失,所有的生命活动仅仅是一种生理维持。”

    “此时的人体,和原始生物没有区别。”

    “体内细胞和微生物只以‘繁衍’和‘竞争’逻辑在运作,”

    “而独属于高等生命体的‘求生’逻辑,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答案已经潜藏在了题干上,

    顾然顿了顿,看了一眼弹幕上的反应,

    有一些弹幕已经说出了答案。

    “聪明的人已经猜到了,”

    “对死亡的恐惧,和意识共生。”

    “那么接下来,我将会带大家去了解那个让无数生物学家至今也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意识又是怎么出现的?”

    顾然声音落下,

    中科院汇报厅中,王苏杭目光变得极为认真。

    上交大生物联合实验室,怀亚特坐的笔直,

    已经拿出了本子,取出了怀中的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