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 第246章 整顿高州和丽州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第246章 整顿高州和丽州

    建安三年,刘华格外重视朝鲜半岛的统治,一直待在这里不走,把高句丽一族折腾了个底掉。

    小崽子是想要一劳永逸,彻底把这里汉化,让其融入大汉疆土。

    为此,刘华下了血本,调集了整个卫将军府的力量,大力改造高州和丽州,事无巨细。

    亲自盯着马良和冯熙,在这新归附两州登录人口户籍,划拨田亩,同时收拢民心。

    设立郡县,细化行政区域,完善行政体系。

    设立军营据点,布置海陆防线,清剿流寇,稳定地方,守境安民。

    对不肯臣服大汉的势力,大肆清剿,高览的大刀挥舞不停,都砍卷刃了。

    直接将高句丽有实力,有思想,有名望,有影响力的人物,都屠了个干净。

    高压政策下,活着的高句丽人,就剩下分得土地和财货,得了大汉好处的中下层贫民。

    这些贫民得了好处,却又看到无数族人惨死,也都畏汉如虎,老实的跟鹌鹑似的,对大汉又爱又恨。

    为了消弭高句丽族人的仇恨,刘华把洛阳中枢创造署的杜袭,也调过来了,

    想让他刊印官报,大搞宣传工作,给活着的高丽人洗脑。

    杜袭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些苟活的高句丽人,基本都不识字,没思想,没立场,很好忽悠。

    官报发出来,他们也看不懂,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当擦屁股纸用。

    若想快速起到引导舆论的效果,只能用图画、雕像这些原始的形式了,简单易懂,清楚明了,只要脑子没病,有眼睛就能看明白。

    于是,无数宣传画刊印,贴满高句丽各地大街小巷,每个村落、街道也都树立起好多雕像。

    都是描绘汉高两族人民友好互助,亲密无间的景象。

    比如,汉城一条主街上,就矗立起一座高达十米的石像。

    内容是:一个少年将军袒露上身,酷似刘华样貌,怀抱一个婴儿,正在在给孩子喂奶。

    生怕众人看不明白,石像底座还刻画一段大字:汉将军刘华爱民如子,哺育高句丽儿童,汉高两族水乳交融一家亲。

    直看得小崽子老脸发红,血脉偾张,心里吐槽杜袭过分了,简直是胡搞,都分不清公母了,自己有这哺育孩童的功能吗。

    杜袭则一本正经说道:“小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能用凡俗眼光去看待。

    您呕心沥血,为高句丽百姓分钱分地,救万民于水火,难道不比一口奶重要吗,我如此刻画宣传,过分了吗。”

    这么一讲,荀彧、郭嘉等人纷纷点头附和:“不过分,不过分,此雕像甚至都保守了,不能彰显小主功德之一二。”

    刘华本想发火来着,可听完杜袭和手下军师们的话,好像自己喂口奶也没啥不妥哈。

    弱弱的说道:“低调,小主我历来默默无闻,做好事不留名。

    到这巨大的石像既然已经落成,定然花费不少钱财,捣毁太过浪费,那就留着吧,嗯嗯。”

    身后吕玲绮被眼前几人没品的,惊的三观尽毁,受不了了。

    没想到小夫君的手下如此不靠谱,小夫君本人更是不要脸。

    你们这么搞,都给孩子喂奶了,让我们这些女子面子往哪搁,直接捂住胸口,嗷嗷开始干呕。

    如此种种,杜袭夸张的宣传工作,狂野而不羁,起初都被人不耻,但时间长了,就都慢慢看习惯了,再往后看着就顺眼了。

    总之,杜袭是要表达一个意思:大汉是高句丽的亲朋和挚友,两族好的跟父子哥俩似的,不能忘了大汉卫将军刘华的恩情。

    刘华还感觉不够,为了彻底给高句丽人改性,又让杜袭联合了马良、冯熙这两个刺史,在两州各地设立官办学堂。

    免费教授孩童汉字和文化,凡适龄儿童必须进官学堂学习,禁止民间流通高丽文,编造高丽的历史。

    只要高丽人过来学上两个月,保证他们忘了自己宗族是谁。

    还能学到,高丽人祖先乃中原春秋时期的箕子,往根上刨,大家都是大汉苗裔,同根同源,一家人啊。

    现在可能还有人不同意,但刘华相信,坚持不懈,这么干上几十年,定能给高丽人重新树立三观,最终离不开大汉怀抱。

    同时,把儒家思想搬过来,树立三纲五常观念,禁锢他们思想。

    诸子百家全部罢黜,让他们聪明不起来,科技发展停滞,永远超不过大汉的脚步。

    刘华还发展民生,让程昱的农署,优选良种,送往高句丽,发展农桑。

    又组织沿海居民,打造舟船,勇于出海捕捞,发展渔业。

    在高州大力种植人参、乌拉草,争取把这玩意干成白菜价。

    短短半年多,高句丽民众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一切都规律起来,稳定下来,富裕起来。

    这一系列举动,传到大汉,诸侯们也看不明白了。

    一边责骂小贼太过无耻,把人家折腾成这样,无异于刨了人家祖坟。

    一边感叹,小小的高句丽族何其有幸,能让卫将军如此用心。

    至建安三年冬,朝鲜半岛的事情梳理完毕,形势趋于稳定,小崽子总算心满意足,打算离开。

    此时,派往青州的千机卫传来消息,,说布置好了一切。

    刘华也下定决心,打算前往青州,二次入朝面圣。

    一来:给老刘家的皇帝刘协站站台,打打气;二来:会一会曹操,给他提个醒,欺负别人可以,欺负我刘华,是要付出代价的。

    刘华动用了刚组建成军的海师,搭载净世白骑、业火红骑、灭世黑骑三支精骑渡海。

    上百艘大海船排着队形,一路向南航行,最后登陆青州东莱郡海岸,直插曹老板后腰。

    此时,刘华手下文武又惊讶到了,犹如醍醐灌顶,有了新的认知,原来海师也不是一无是处,还能这么玩。

    这么突然来一下子,哪个诸侯不得吓个半死,谁能防得住。

    这个时代,没有大军是能横渡大海,海疆都是不设防的。

    荀彧、郭嘉、张辽等人也服了,眼中冒着小星星,暗叹小主目光深远,真乃明主之姿。

    刘华昂着脖子,收到无数恭维的马屁,那是高兴的不行,小辫子又翘起来了,走路都不自然了。

    吕玲绮美目莲莲,拉着刘华小手,感觉小夫君神仙手段,嫁给他似乎也不错。

    刘华在曹操那不设防的海边,带着张辽、赵云、许诸、典韦、鲜于银、吕玲绮、荀彧等人,好好吃了顿海鲜大餐。

    一夜无事,睡美了的众人,在三支精骑的护卫下,向曹操的老巢冲去。

    曹操的老巢,也就是如今的大汉朝廷中枢所在地,青州齐国郡临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