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 第86章 张家的应对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第86章 张家的应对

    李达康微微一笑,心里已经肯定了苏志国的态度。

    “志国同志,近期我们乡里的领导班子会再调整一下,我准备推荐你为乡党委委员”。

    “这样一来,你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希望你能不负众望,继续发挥你的长处,为官田的事业添砖加瓦”。

    李达康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鼓励,几分期待。

    李达康之所以把苏志国列为乡党委委员的推荐人选,是因为苏志国作为党政办主任,对乡里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是个难得的“地头蛇”。

    这样的人,如果能安排得当,对官田乡的发展大有裨益。

    而且自从李达康到官田任职以来,苏志国对他的态度一直很恭敬,工作上也相当配合。

    这也算是对苏志国的奖赏。

    另外把苏志国提拔起来之后,党政办主任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刚好让郑世俊顶上去。

    可谓一举两得。

    苏志国闻言,激动得差点没从椅子上跳起来。

    不仅副科解决了,还是党委委员。

    这不仅仅是职务上的提升,更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认可。

    他强压下内心的狂喜,恭敬地答道:“感谢书记的认可,以后您看我表现”。

    “嗯,不过这个事还没定下来,暂时不要对外声张,以免节外生枝”,李达康细心地叮嘱道。

    苏志国连连点头,神色间满是郑重与感激:“我明白的,书记”。

    在官场上,但凡关于人事问题,只要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就会有变数。

    因此,即便是心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喜悦,在没有看到任命自己为官田乡党委委员的文件之前,苏志国就不敢大意。

    他可不想到嘴的鸭子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飞了。

    ……

    等苏志国离开之后,李达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乡党委委员的人选有了,还有一个副乡长的名额应该给谁呢?

    李达康在脑海中逐一审视着乡里那些符合条件的干部,却仍旧未能寻得合适之选。

    切勿小觑一个副乡长的位置,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打破乡里现有的和谐局面。

    涉及切身利益之事,即便是亲人亦可能反目,更何况是同事之间。

    李达康不禁感到一阵头痛。

    算了,不想了,反正还有几天时间,再观察观察。

    随后,李达康给父亲李宏继打去了电话,询问张家的情况以及京城可能的变故。

    李宏继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显得异常沉稳,他告诫李达康,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达康,记住,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站稳脚跟”。

    “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李宏继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李达康前行的道路。

    是啊,打铁还需自身硬。

    张家之所以会这样,不就是因为张家二代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嘛。

    试想,要是张家二代里有个zj局常委,就算张老走了,谁又敢动张家呢?

    哪怕有个zj局委员,张家的处境也会比现在好的多。

    虽然张家原本的派系里不乏zj局委员的存在,但外人毕竟是外人,跟家族直系带来的影响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在这一点上,如今的李家就要好的多了。

    虽然李宏继兄弟几人当中也还未有人入局,但李达康的大姑父齐明志却是zj局委员兼南方省省委书记。

    女婿也算半个儿嘛,说齐明志是李家人也没错。

    不过,终究还是比不上姓李的自己入局带来的影响力大。

    因此,李达康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攀登高峰。

    只有这样,将来不管李家遇到什么风浪,他都能庇护家族平安。

    ……

    而此时的张家,也在张锦荣的带领下,逐渐从悲痛中走出,开始着手规划家族的未来。

    张锦荣召集了家族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张家未来的应对策略。

    张家,气氛凝重而紧张。

    张锦荣坐在首位,目光坚定,声音沉稳:“父亲虽然离去,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悲痛,更有无尽的责任与使命”。

    “张家不能就此沉沦,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是啊大哥,得想想办法,父亲刚走,京城各大世家这时候还不好意思对我们张家下手,那样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可是等过了这段时间,那就说不准了”。

    “唉,昨天我们部长已经找我谈话了,说是过段时间让我下地方去锻炼一下,积累一些基层工作经验,以后才好提拔”。

    说话的是张家二代中年龄最小的张锦帆。

    张锦帆原先是华国交通部的一个司长,风暴后清算张家的时候,被平调去了卫生部当司长。

    从交通部到卫生部,级别没变,权力却变了,很明显是降职使用。

    没想到这还不够,现在竟然还要把张锦帆下放到地方去。

    什么下地方锻炼,以后才好提拔,说的好听。

    要是换做以前张家鼎盛时,到地方去镀镀金未尝不可,反正随时都能调回来。

    可现在让张锦帆下去,显然不会安排什么好去处。

    而且以现在张家的情况,一旦张锦帆去了下面,再想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搞不好,这辈子就在下面退休了。

    张锦帆口中说的部长,张家二代们都认识。

    张家还没有出事前,那个部长想进张家门都还要排队。

    现在竟然如此迫不及待的要打压张家了。

    简直是欺人太甚,这是看张家要倒了,谁都想上来踩一脚嘛。

    张锦荣的心中充满了愤怒。

    张锦辉说道:“大哥,你说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张家不能散,我们必须团结起来”。

    其他家族成员也纷纷表态,誓言要守护张家的荣耀与地位。

    张锦荣见状,心中稍感宽慰,他知道,只要家族上下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随后,张锦荣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

    一是加强家族内部团结,避免内耗。

    二是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尤其是与那些曾经受到张家恩惠的势力。

    三是加大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力度,为张家注入新鲜血液。

    四是低调行事,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五是找机会与其它家族联姻,借助其它家族的势,帮助张家度过这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不过这最后一点想要实现却很困难,毕竟京城各大家族又不是傻子。

    这个时候跟张家联姻,那不是把自己家族也给拖下水嘛。

    尽管困难重重,但张锦荣的话语中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联姻之事虽难,却也不可轻易放弃”。

    张锦荣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世间之事,往往峰回路转”。

    “或许就有那么一两个家族,愿意与我们张家共渡难关,只要我们给出的筹码足够吸引人”。

    张锦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大哥,你是说……”。

    “不错”,张锦荣点了点头。

    “虽然我们张家如今大不如从前了,但我们手中仍有一些资源和人脉,这些都是我们的筹码”。

    “只要我们愿意割舍,总能找到愿意合作的人”。

    张家成员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明白,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丝希望都不能放过。

    (今天一章,家里有事请两天假,这几天欠的都会补回来,大家放心,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