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 第100章 省报采访的影响力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第100章 省报采访的影响力

    走进豆制品厂的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

    只见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械设备,将一颗颗黄豆加工成各式各样的豆制品。

    厂长郑红旗向两位记者介绍了豆制品厂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

    他表示,官田乡的豆制品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和独特的口感。

    张晨和王璐在生产车间里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生产环节,他们不时地停下脚步,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

    他们深深地被豆制品厂工人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些普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参观结束后,张晨和王璐对官田乡的发展成果表示了高度的赞扬。

    他们认为,官田乡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着的成就,离不开官田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他们表示,将把在官田乡采访到的真实情况报道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而勤劳的乡镇。

    同时,张晨和王璐也对乡党委书记李达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今天不管两人到哪里采访,谈及官田乡如今的变化,人们挂在嘴上最多的就是李达康。

    ……

    在返回的路上,张晨和王璐忍不住向毛云刚打听起了李达康的情况。

    毛云刚闻言,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李书记啊,他来官田乡任职才一年多,但做的实事却是一桩接一桩”。

    “无论是‘村村通公路’工程,还是学校升级改造、蔬菜基地建设、养殖业发展,以及豆制品厂的壮大,都离不开他的精心谋划和亲自推动”。

    “他总是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心里装着全乡的父老乡亲”。

    张晨感叹道:“难怪乡亲们提起李书记都是赞不绝口,看来他确实为官田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王璐也点头附和道:“是啊,这样的好干部真是难得”。

    “我们一定要好好报道一下他的事迹,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了解他”。

    毛云刚笑着点头:“那可就拜托两位记者了,李书记一直低调务实,从不张扬,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官田乡的老百姓”。

    “如果能够通过你们的报道,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官田乡的变化,看到李书记的付出,那将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说着,他们已经来到了乡政府。

    毛云刚邀请张晨和王璐留下来共进晚餐,顺便再聊聊接下来的报道计划。

    李达康也出席了晚宴,感谢了两位记者的奔波忙碌。

    在晚宴上,两人也适时的提出了想对李达康进行个人专访的请求。

    不料却被李达康拒绝了。

    李达康书记微笑着摆摆手,谦逊地说:“官田乡能有今天的变化,这都是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尽了我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职责”。

    “你们要采访的话,可以多去采访一下我们的乡村两级干部,和官田乡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可亲可敬的人”。

    尽管李达康婉拒了个人专访的请求,但张晨和王璐更加被他这种谦逊低调、心系群众的品质所打动。

    他们意识到,这位乡党委书记的故事,本身就是官田乡巨变的一个缩影,值得通过另一种方式去呈现。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晨和王璐又深入到了官田乡的其他村庄和企业进行采访。

    他们走访了更多的村民、干部和企业员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官田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看到了在李达康的带领下,官田乡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终于,经过紧张的采访和写作,张晨和王璐的报道完成了。

    他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稿件,踏上了返回明州的路途。

    他们知道,这份报道将是一份见证和记录,见证着官田乡的发展历程,记录着那些为官田乡付出过辛勤汗水的人们。

    ……

    几天后,《江省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官田乡:小乡镇展现大作为》的深度报道。

    这篇报道详细地介绍了官田乡在“村村通公路”工程、学校升级改造、蔬菜基地建设、养殖业发展和豆制品厂壮大等方面取得的显着成就。

    报道一经发表,立即在江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江省省委大楼,省委书记赵立春正坐在办公室里。

    赵立春虽然快六十岁了,但浑身上下却散发着一种威严与自信,那是权力带给他的底气。

    赵立春是京城八大家族之首赵家的二代掌门人,而赵家与李家乃是姻亲。

    李达康的亲大哥——李达平的妻子,正是出身于赵家,是赵立春二弟的女儿。

    李达康要是见了赵立春,得恭恭敬敬的叫一声“世伯”。

    此时,赵立春正按照往常的惯例,拿起桌上的《江省日报》,准备花几分钟浏览一下。

    这是赵立春每天上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

    今天他的心情不错,一边喝着茶水,一边仔细看着报纸。

    当赵立春看到《官田乡:小乡镇展现大作为》这篇报道时,顿时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细细阅读起来,越读越觉得这篇报道不同寻常。

    官田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这不禁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报道中提到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学校升级改造、蔬菜基地建设、养殖业发展以及豆制品厂的壮大,每一项都是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大事。

    赵立春深知,这些成就的背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推动。

    他放下报纸,陷入了沉思。

    官田乡的变化,无疑给江省的其他乡镇树立了一个榜样。

    如果全省的乡镇都能像官田乡这样,那么江省的整体发展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想到这里,赵立春不禁对官田乡产生了一丝兴趣。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省委秘书长高天杰的电话。

    “老高啊,我刚看了《江省日报》上关于信英市官田乡的报道,很不错”。

    “你安排一下,我想亲自去看看”。

    “好的赵书记,我马上安排,争取尽快让您去官田乡调研”,高天杰连忙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