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 第110章 省委党校培训

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 第110章 省委党校培训

    国庆假期结束后,李达康回到了官田乡。

    可没过几天,李达康就接到了信英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他于三天后,到省委党校参加全省县处级干部培训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岗培训。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李达康既感到意外又倍感振奋。

    他知道,这次的学习机会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政治生涯中一次不可多得的跳板。

    这次全省县处级干部培训班含金量很高,学员都是来自各地市以及省直各单位的年轻处级干部,年龄都在三十五岁以下,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佼佼者。

    能够与他们同堂学习,无疑将是一次极为宝贵的交流与碰撞思想的机会。

    李达康深知,在这样的平台上,他不仅能学到最前沿的政策解读和治理理念,还能结识一群志同道合、未来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青年才俊。

    而且,每个地市和每个省直单位最多只有两个名额,这样的稀缺性更加凸显了这次培训的重要性。

    而李达康的这个名额是单独的。

    据说,这是省委书记赵立春亲自点将的结果。

    这份殊荣让李达康既感到荣幸,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他明白,赵立春的看重不仅仅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期待。

    接到通知后,李达康紧锣密鼓地安排着手头的工作,确保在离开官田乡期间,各项事务能够平稳过渡。

    好在如今的官田乡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各项工作都已经划分了责任人。

    而且培训也就一个月而已,时间并不是很长。

    因此李达康也是很放心的去省委党校报到了。

    ……

    江省省委党校坐落于明州市天杰路。

    党校的正门显得朴素而大气。

    正上方刻着“江省省委党校”,简简单单的六个大字却透露出气势磅礴,隐隐间有着一股威严。

    走到党校门口,李达康出示了一下自己的党校通知书和工作证。

    门卫检查了一番之后,示意李达康可以进去了。

    进去之后,李达康在报到处遇到了两个熟人。

    一个是信英市的团委书记程天来,另外一个则是信英市米来县的副县长许倩。

    程天来今年才三十二岁,就已经是正处级的团市委书记了,此人是信英市上一任市长的秘书出身。

    前任市长调任之时,把程天来放到信英市下面某个县担任常委副县长。

    在县里待了两年后,因为赶上了好时代,高层大力提倡干部要年轻化,所以程天来就被调任为团市委书记。

    而许倩今年也不过才二十九岁,她的父亲是信英市政协的副主席。

    在其父的帮助下,许倩的从政之路一直很顺畅,从刚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不过八年时间,就从一个科员晋升为副县长,跨过了无数基层干部的天花板。

    程天来和许倩都可谓是年少有为。

    不过与李达康一比,两人又显得黯淡一些。

    李达康虽然与这两人交集并不多,但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打过交道的。

    “达康书记,没想到能在这儿碰到你!”。

    程天来热情地迎了上来,伸出右手与李达康相握。

    “看来咱们信英市这次可是出了不少风头啊,一下来了三位青年才俊”。

    李达康微笑着回应:“是啊,程书记,还有许副县长,能在这里与你们并肩学习,我感到很荣幸”。

    许倩也温婉一笑,说道:“达康书记客气了,你在官田乡的工作成绩可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还得多向你学习呢”。

    “这次培训机会难得,希望能借此机会提升自己,为信英市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三人简短交流后,一同前往分配的宿舍楼。

    男女的宿舍在同一栋大楼,不过中间是分开的。

    左边是男的,右边是女的。

    李达康和程天来虽然都在男的这边,但是两人并没有分在同一间宿舍楼。

    这是党校特意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们能够快速认识更多的人。

    宿舍是四人间,但是面积并不小,并且每间宿舍里面都有独立的卫生间。

    宿舍条件简洁而舒适,每间配有基本的生活设施,还有一个小型的学习区域,显然是为了方便学员们课后继续学习。

    李达康走到属于他的宿舍,此时宿舍门是打开的,很远就能听到里面的说话声。

    等李达康站在门口时,立即就吸引了宿舍里面几个人的目光。

    李达康微笑着步入宿舍,先是环视了一圈,然后礼貌地打招呼道:“大家好,我是李达康,来自信英市安江县”。

    宿舍内的三人中,看起来年龄相仿,都在三十岁左右。

    他们或坐或站,用好奇和友善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新来的室友。

    听到“李达康”这个名字后,三人都惊讶了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官田乡可是在江省如雷贯耳,连带着作为乡党委书记的李达康的名字,也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虽然很多人并没有见过李达康本人,但对于这个名字却并不陌生。

    “哎呀,原来你就是李达康啊!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一个身材魁梧,皮肤略显黝黑的男子率先开口。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热情地伸出手来迎接李达康。

    李达康微笑着与他握手,说道:“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没想到还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另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子也笑着说道:“李书记太谦虚了,你在官田乡搞的那些改革和创新,可是给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啊”。

    “我这次来培训,还想好好向你请教请教呢”。

    最后一位是个身材消瘦,面容坚毅的男子,他也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李书记,我们都很期待能和你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呢”。

    李达康一一回应着他们的热情,心中也感到一丝欣慰。

    自己在官田乡的工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