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小镇神仙 > 第23章 老太爷

小镇神仙 第23章 老太爷

    这位国强太爷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听爷爷说,他年轻时候很帅,而且已经定好了一门亲事,结果还没等到结婚,解放了,天变了。

    政府把他们家的土地全部收了回去,而且有一段特殊时期,为了把这些地主老财的钱都收缴上来,对他们进行了严刑拷打。

    国强太爷的婚事自然也就吹了,因为成份不好,没有哪个姑娘再愿意嫁给他。

    后来一直到30来岁,才娶了一个满脸都是麻子的女人,与其说是娶,还不如说是他捡来的。

    因为那个女人得了天花,被家里人赶出来,没人要,都快被饿死了。

    国强太爷那时候就剩他一个人,其他人都死光了,他也不怕女人把病传染给他,就收留了女人。

    然后,给她吃,给她喝,并且悉心照顾,最后女人竟然奇迹地活了下来。

    病好了之后,两人就顺理成章地结了婚,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就是三爷爷李文水。

    三爷爷也很争气,在80年代初,就考上了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县里的交警大队工作,现在已经是交警大队的队长,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官。

    李长生还没到村口,就听见了那高音大喇叭,在播放唢呐队的表演,今天是吊唁的日子,明天才会下葬。

    到记账处,交了钱,写上爷爷的名字,然后领了一顶白色的孝帽。

    因为李长生是重孙辈,还需要在孝帽的角上,再钉上一根红布条。

    领了孝帽,就要戴上,然后再去灵堂磕头祭拜。

    灵堂里有一张老式的八仙桌,八仙桌上面放满了贡品,上方挂着一张老人的黑白遗照。

    按照规矩,祭拜的人要给老人磕了四个头,老人的至亲晚辈也要回四个。

    然后,坐在八仙桌两侧的主持人同时站起来,高声喊一句:“有人来拜!”

    后面的棺材前,自然有孝子,往灵盆里添加火纸。

    磕完头,李长生站起来,朝着两位主持人施礼,主持人回礼,这祭拜就算完了。

    因为是村里人,大家都熟识,相互之间还要再打声招呼,李长生是学生,简单地称呼一句叔叔大爷,问声好就行。

    离开灵堂前,李长生又仔细看了看,观察一下主家为去世的老人都准备了哪些祭品,可能这也是一种职业病吧。

    祭品很有讲究,准备不好,容易被人戳脊梁骨,骂不孝的。

    首先,要有一对童男女,穿绿或者蓝色衣服的是童男叫勤勇,穿红色衣服的是童女叫春香。

    童男女是专门为了伺候亡灵的在阴间生活的。

    它们只画眼,不点睛。

    其次,要有花轿,花轿是用来载着死者的亡灵去地府报道的,花轿还要配四个轿夫,分别叫做:一路,走好,平安,到达。

    最后,还要有纸马,纸马是亡灵在阴间的交通工具。

    以上都是传统必须的,要是有钱,还可以再为老人配点其他的。

    比如,这几年开始流行的汽车,手机,电视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李长生他们家的店铺都有卖的,一套下来也是不少钱。

    看完别人家的祭品,李长生就到外面听唢呐,唢呐的声音很吵,特别是用高音喇叭扩音之后,就更吵了,深夜里,甚至能传好几公里。

    可能是从小就听习惯了,李长生对唢呐的声音特别有感觉,有时候表演的人吹的不好或者吹错了,他都能够听得出来。

    在苏北地区,唢呐在葬礼上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唢呐要配合葬礼的各个流程。

    送汤,起灵,下葬,都需要唢呐的参与。

    正当李长生还陶醉在唢呐声中的时候,那面已经开席了,然后主持宴席的大总管,把他拉过去坐席。

    苏北的酒席,又称八大碗,实际是20个菜。

    李长生是被安排到了老人妇女儿童一桌,他本来也是个孩子,正上着学呢,哪能去和村里的那些老酒鬼一起呢。

    要是真那样安排,大总管估计能被李长生的奶奶骂死。

    这一桌都是老人和孩子,对他都不是很熟悉,其中有一位年纪大点的还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呀?”

    “李文德家的!”

    “奥奥,李文德那个老神棍还养了个好孙子,漂漂亮亮的,就是黑了点,小伙子,你爷喊我表姐,你要喊我表姑奶。”

    “表姑奶好!”李长生腼腆地笑了笑,心里却在吐槽,对这种没有分寸感的老人很是无语。

    不过在村里,都是长辈,自己也不能犯浑,要是失礼了,到时就不是丢他的人,是丢他家长辈的人。

    等了好久,终于上菜了,每个人都是等着八个凉菜都上齐了才开始动筷子。

    现在生活变好了,没人再做那种抢菜的事了。

    李长生最喜欢凉菜和小炒,后面的八个大菜,什么猪肘子,鲤鱼,甲鱼汤等,他一般不会动筷子,顶多喝点汤。

    李长生一边吃一边张望四周,并没有看见自己的爸爸,估计他带着主家的人去田里选墓穴,还没回来。

    墓穴的选择很不容易,寻龙点穴也并非都是封建迷信,阴宅选得好,可以旺好几代人。

    所有的寻龙点穴之法,都出自《葬经》,只是后世之人对葬经进行细化,多了许多可操作性。

    李长生家也有一本家传的风水点穴之法,他也学过,虽然没为别人选过墓,但是理论知识还是蛮丰富的。

    整个酒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等他快吃完的时候,爸爸才出现。

    看见儿子在坐席,李明福也挺意外的,他原以为是自己的弟弟过来。

    李明福交代儿子,吃完饭不要先回去,在这里等他。

    李长生想了想,回去也没啥事,也就答应了下来。

    吃完席,在这听人吹唢呐,也不会无聊。

    李明福没赶上这趟酒席,主家肯定会安排厨子再做几个菜,李长生也不用为自己的爸爸担心。

    现在舞台上只有吹唢呐的,并没有其他的节目,所以没有多少人看的。

    晚上还会有大型的表演,农村的表演,你想象一下,内容无所顾忌,那时候才会是人山人海。

    曾经有一个苏北的女大学生,给国家领导人写信,斥责这种庸俗的民间丧葬文化。

    国家派人查了一段时间,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李长生听着曲子,悠哉悠哉,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爸爸可能也有其他事情,一直没有过来找他,等他抬起头再看,太阳已经落山了。

    突然这时,他想起了一件事,一直说找机会开天眼,看鬼魂,现在不正是时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