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东宫细作 第54章 太子妃有了喜脉
当凌承业从御书房走出来时,世界好像变了个样。
天空还是一样的灰蒙蒙,厚厚的云层随时要坠下雪花,而拂在脸上的北风,始终刺得人眼睛干涩。
簇拥在跟前的奴仆同样卑躬屈膝,红墙黄瓦依旧连绵不断,永安宫仍是那么深不见底。
世界还是老样子,但是凌承业知道,外面的世界没变,而他的内心有了变化 。
母后,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虽然她不在那么多年了,凌承业还是觉得,只要自己时时想着她,母后便刻刻近在咫尺的守着他、护着他。
这信念,让他在这吃人的深宫中熬了过来,成为如今无人敢小觑的东宫太子。
但到了今天这个时刻,他们才忽然来告诉他,母后并不是他所认识的那个人。
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
母后在他脑海中留下的印记,那些他赖以为生的回忆,好像在一瞬间被推翻,再也无法支撑他的精神信念。
凌承业瞄了眼在御书房外候着的铜辇,没有乘坐,就这样徐步绕了过去,漫无目的地走着。
东宫的人远远地跟在后头,或许还有别的宫里的人,躲在暗处冷眼监视,看这太子如何在宫中离魂似地游荡。
永安宫,是他的家。他的此生,或迟或早,也会死在此地。
不同于后宫妃嫔,或是宫娥太监,凌承业不是从宫外来的,这无边的皇宫就是他唯一拥有过的「家」。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容身之所。
「许多事情,在她的眼底心中,早已知道将如何发生,如何终结。」父皇的话,再次在耳畔响起。
如果母后真能洞悉天机,知人所不能知的事,她可曾预见,在她离开后他是何等的孤独;可曾预见他是如何在这深宫中挣扎求存,不让自己被这个「家」吞噬殆尽?
假使她知道,当初又怎么能轻易地让相思索命,败在后宫的争斗之中,留下年仅十岁的他,独自面对这一切?
父皇说,她由始至终,就只是想当他的母后。
真的就只是想当他的母后吗?那为何当年在他伴其左右时,她还是日夜守在雪梅林中静看日月,任由她自己消瘦下去?
他在当年就已经知道,自己留不住她。
在更小的时候,凌承业也曾暗暗羡慕过凌祈原、敏弦和欣弦,只因他们有一个愿意为了孩子而变得无比强悍,屹立不倒的母妃。
这是他,永远求之不得的东西。要在后宫当一个母亲,很难很难,而母后,没有坚持下去。
今天,凌承业并没有想过要这样去思量母后,他就只是想要从父皇口中确认一下,看任轻欢的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却莫名其妙牵扯出这么些事情来。
哼,凌承业在心底冷笑一声,他那太子妃可真有本事。
脚步陡地停住,凌承业仰望着凤德宫的牌匾,不知不觉间竟从前廷回到后宫,逛到这里来了。
又向前踏了一步后,沉重的脚步却再也挪不动了。
见自家主子呆立在凤德宫大门外,福全悄悄凑了上去,低声询问:「殿下,这天怕是要下雪了,您是要进凤德宫去看看吗?要不奴才...去开门?」
凌承业再次抬头,瞅着那挂得高高的「凤德宫」三字牌匾,他可以在脑海中清楚勾勒出里面的景致与摆设,一林一木,一桌一椅。
太子霍地转身,往回走去:「回东宫吧。」既然他能挺过那段青涩无依的日子,之后又有什么是熬不过的?
太子没有坐上紧随其后的铜辇,只用自己的两条腿,一步又一步地由凤德宫走回东宫,脚步再无半分拖沓。
他在第一片雪花飘落前回到了东宫,刚踏进东宫,便敏锐地察觉到气氛有点奇怪。
宫人全都安分守己地在值班,该点灯的点灯,该守门的守门,该备茶送水的也没有偷懒。但不知怎的,东宫上下每人的脸上都带着丝压抑的兴奋,连带动作也比平日来得利落。
凌承业边观察,边走进烧着地龙,无比温暖的正殿。率先迎上来的是李嬷嬷,这也是稀奇。
太子不动声色地接过李嬷嬷奉上的热茶,轻呷一口,再一口。忍着没有开口询问,在他回宫后通常会第一时间赶来的女人。
李嬷嬷在他喝茶的同时,福了福身,恭敬的道:「殿下,太医院的人来给太子妃请平安脉了。」
太子一挑眉,瞅着李嬷嬷,示意她把话说完。
「听那意思,似乎是好消息呢。」李嬷嬷偷瞄了他一眼,便垂下眼眉,没再多说什么。
凌承业的心在霎那间漏跳了一下,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但在察觉到李嬷嬷暗暗投来的目光时,还是力持镇定的举杯,把手中热茶慢慢喝尽,才简
单的嗯一声,再问:「太医还在西殿吗?」
「回殿下,还在的。」
「好。」把茶杯轻轻搁回桌上,凌承业缓缓站了起来,提步往西殿走去。
直到离开正殿,出了李嬷嬷的视线范围后,那前进的步伐才渐渐快了起来。
可怜刚刚才跟着太子逛了半个永安宫的福全,还来不及喘口气,便又得匆匆忙忙地跟上去,追随着生了两条长脚、走得飞快的主子。
凌承业大步流星,长袍在半空中飘扬,转眼间便由正殿走到西殿。
但他还没有失去理智,猛地在西殿外停住,待呼吸放缓后,才重新举步。
太子妃的西殿比正殿还要暖上两分,太子一眼便瞧见了年近古稀的的王院判领着两个太医院的小太监,立在屏风之外。
见到他来了,王院判忙施礼请安。
待王院判慢吞吞地行完礼,凌承业淡淡开口问道:「王院判请平安脉了?」
「回殿下的话,微臣是来请平安脉的。」老院判躬身回道。
「太子妃身子可好?」太子再问:
「微臣给殿下报喜了。」王院判布满皱纹的脸上扯起了一抹笑,拱手再答:微臣刚才诊脉时发现太子妃有了喜脉,脉象沉黄,胎像极是稳妥,殿下安心。」
凌承业淡淡地点了点头,「有劳王院判了,这么冷的天,王院判就别走回去了,」又回过头去交代福全道:「派人备轿送王院判回太医院。」
「谢殿下恩典,微臣回去写好安胎的方子,会亲自把药熬好再送过来的。」王院判又简单施了一礼,再慢慢往外走去。
王院判是个聪明人,虽然凌承业没有明言,但他也知道太子妃这胎有多金贵。若是个男胎,不只是太子的嫡长子,更是圣上的皇长孙,这个胎
儿若能在太子妃的肚里待的稳稳当当,东宫也能在永安宫中稳稳当当。
太子自然不可能等闲视之,这抓药熬汤还是由他老头子亲自去做吧。若太子不派个人跟在他身旁守着,王院判还会觉得比较意外呢。
看来这阵子又有得忙了。
而太子,在目送王院判出去后,便绕过屏风,入了寝殿。
该见见他那太子妃了。
天空还是一样的灰蒙蒙,厚厚的云层随时要坠下雪花,而拂在脸上的北风,始终刺得人眼睛干涩。
簇拥在跟前的奴仆同样卑躬屈膝,红墙黄瓦依旧连绵不断,永安宫仍是那么深不见底。
世界还是老样子,但是凌承业知道,外面的世界没变,而他的内心有了变化 。
母后,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虽然她不在那么多年了,凌承业还是觉得,只要自己时时想着她,母后便刻刻近在咫尺的守着他、护着他。
这信念,让他在这吃人的深宫中熬了过来,成为如今无人敢小觑的东宫太子。
但到了今天这个时刻,他们才忽然来告诉他,母后并不是他所认识的那个人。
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
母后在他脑海中留下的印记,那些他赖以为生的回忆,好像在一瞬间被推翻,再也无法支撑他的精神信念。
凌承业瞄了眼在御书房外候着的铜辇,没有乘坐,就这样徐步绕了过去,漫无目的地走着。
东宫的人远远地跟在后头,或许还有别的宫里的人,躲在暗处冷眼监视,看这太子如何在宫中离魂似地游荡。
永安宫,是他的家。他的此生,或迟或早,也会死在此地。
不同于后宫妃嫔,或是宫娥太监,凌承业不是从宫外来的,这无边的皇宫就是他唯一拥有过的「家」。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容身之所。
「许多事情,在她的眼底心中,早已知道将如何发生,如何终结。」父皇的话,再次在耳畔响起。
如果母后真能洞悉天机,知人所不能知的事,她可曾预见,在她离开后他是何等的孤独;可曾预见他是如何在这深宫中挣扎求存,不让自己被这个「家」吞噬殆尽?
假使她知道,当初又怎么能轻易地让相思索命,败在后宫的争斗之中,留下年仅十岁的他,独自面对这一切?
父皇说,她由始至终,就只是想当他的母后。
真的就只是想当他的母后吗?那为何当年在他伴其左右时,她还是日夜守在雪梅林中静看日月,任由她自己消瘦下去?
他在当年就已经知道,自己留不住她。
在更小的时候,凌承业也曾暗暗羡慕过凌祈原、敏弦和欣弦,只因他们有一个愿意为了孩子而变得无比强悍,屹立不倒的母妃。
这是他,永远求之不得的东西。要在后宫当一个母亲,很难很难,而母后,没有坚持下去。
今天,凌承业并没有想过要这样去思量母后,他就只是想要从父皇口中确认一下,看任轻欢的话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却莫名其妙牵扯出这么些事情来。
哼,凌承业在心底冷笑一声,他那太子妃可真有本事。
脚步陡地停住,凌承业仰望着凤德宫的牌匾,不知不觉间竟从前廷回到后宫,逛到这里来了。
又向前踏了一步后,沉重的脚步却再也挪不动了。
见自家主子呆立在凤德宫大门外,福全悄悄凑了上去,低声询问:「殿下,这天怕是要下雪了,您是要进凤德宫去看看吗?要不奴才...去开门?」
凌承业再次抬头,瞅着那挂得高高的「凤德宫」三字牌匾,他可以在脑海中清楚勾勒出里面的景致与摆设,一林一木,一桌一椅。
太子霍地转身,往回走去:「回东宫吧。」既然他能挺过那段青涩无依的日子,之后又有什么是熬不过的?
太子没有坐上紧随其后的铜辇,只用自己的两条腿,一步又一步地由凤德宫走回东宫,脚步再无半分拖沓。
他在第一片雪花飘落前回到了东宫,刚踏进东宫,便敏锐地察觉到气氛有点奇怪。
宫人全都安分守己地在值班,该点灯的点灯,该守门的守门,该备茶送水的也没有偷懒。但不知怎的,东宫上下每人的脸上都带着丝压抑的兴奋,连带动作也比平日来得利落。
凌承业边观察,边走进烧着地龙,无比温暖的正殿。率先迎上来的是李嬷嬷,这也是稀奇。
太子不动声色地接过李嬷嬷奉上的热茶,轻呷一口,再一口。忍着没有开口询问,在他回宫后通常会第一时间赶来的女人。
李嬷嬷在他喝茶的同时,福了福身,恭敬的道:「殿下,太医院的人来给太子妃请平安脉了。」
太子一挑眉,瞅着李嬷嬷,示意她把话说完。
「听那意思,似乎是好消息呢。」李嬷嬷偷瞄了他一眼,便垂下眼眉,没再多说什么。
凌承业的心在霎那间漏跳了一下,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但在察觉到李嬷嬷暗暗投来的目光时,还是力持镇定的举杯,把手中热茶慢慢喝尽,才简
单的嗯一声,再问:「太医还在西殿吗?」
「回殿下,还在的。」
「好。」把茶杯轻轻搁回桌上,凌承业缓缓站了起来,提步往西殿走去。
直到离开正殿,出了李嬷嬷的视线范围后,那前进的步伐才渐渐快了起来。
可怜刚刚才跟着太子逛了半个永安宫的福全,还来不及喘口气,便又得匆匆忙忙地跟上去,追随着生了两条长脚、走得飞快的主子。
凌承业大步流星,长袍在半空中飘扬,转眼间便由正殿走到西殿。
但他还没有失去理智,猛地在西殿外停住,待呼吸放缓后,才重新举步。
太子妃的西殿比正殿还要暖上两分,太子一眼便瞧见了年近古稀的的王院判领着两个太医院的小太监,立在屏风之外。
见到他来了,王院判忙施礼请安。
待王院判慢吞吞地行完礼,凌承业淡淡开口问道:「王院判请平安脉了?」
「回殿下的话,微臣是来请平安脉的。」老院判躬身回道。
「太子妃身子可好?」太子再问:
「微臣给殿下报喜了。」王院判布满皱纹的脸上扯起了一抹笑,拱手再答:微臣刚才诊脉时发现太子妃有了喜脉,脉象沉黄,胎像极是稳妥,殿下安心。」
凌承业淡淡地点了点头,「有劳王院判了,这么冷的天,王院判就别走回去了,」又回过头去交代福全道:「派人备轿送王院判回太医院。」
「谢殿下恩典,微臣回去写好安胎的方子,会亲自把药熬好再送过来的。」王院判又简单施了一礼,再慢慢往外走去。
王院判是个聪明人,虽然凌承业没有明言,但他也知道太子妃这胎有多金贵。若是个男胎,不只是太子的嫡长子,更是圣上的皇长孙,这个胎
儿若能在太子妃的肚里待的稳稳当当,东宫也能在永安宫中稳稳当当。
太子自然不可能等闲视之,这抓药熬汤还是由他老头子亲自去做吧。若太子不派个人跟在他身旁守着,王院判还会觉得比较意外呢。
看来这阵子又有得忙了。
而太子,在目送王院判出去后,便绕过屏风,入了寝殿。
该见见他那太子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