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非东宫细作 > 第24章 番椒鱼香茄子

我非东宫细作 第24章 番椒鱼香茄子

    这天下午,圣上竟少见的没有召凌承业到御书房议事,正好给了他所需的时间去打点一切事宜。

    虽说文官派系以任、程、张三家为首,对东宫多有掣肘,但凌承业也不是全无可用之人,这其实和他当年在东宫培育亲信的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将军府和程贵妃的势力在东宫扎根已深,凌承业若想要扶植自己的人马,就只能从年轻无势的奴才中挑选。越不显眼,便越难引起贵和宫及大将军府的注意。

    所以他选了毫无背景的福全、采风和采露等人,自小养在身边观察,直到他开始理事,他们也被磨练得差不多了 ,可以慢慢担起重任。

    当外头的人察觉到太子身边冒出这些可用之人,试图出手把他们压下去时,早已为时晚矣。

    而在朝中,他既拉拢不了任、程、张三家或是其附庸,就干脆在民间访寻些有潜质的寒门子弟,在他们考取功名,成功入仕前提供各种援助,先把人心收买过来,之后若真有能用的,便收入东宫麾下作幕僚,若资稍欠的,亦可留在地方办事。

    凌承业就这样从五年前开始,逐渐建立起东宫的文士势力,如今受他资助的寒门子弟亦有不少成功通过科举入仕,虽然所在官位尚未足以和任、程、张这些世家大族比肩,但在某些时刻已能派上用场。

    就像这次。

    东宫太子是个巨大且明显的目标,这个身份使凌承业几乎动弹不得。若他突然离宫约见人,身后绝对会跟着一大票探子,恐怕连他在宫外走了几步、掉了几根头发,也会被汇报给有心人知道。

    但那些寒门出身的小官吏,虽然大多官职尚低,其中几个也终于有了能在御书房行走的资格,凌承业若要指派他们办事也方便多了,只消随便找个让人来,修书或讨论诗文之类的名目,就能把他们召到小书房说话。

    今天,他回到小书房后,还顾不上用午膳,便让福全先把秘书省的林少岭唤来。

    林少岭出身于江苏地区,家里做着茶叶买卖的生意,如今由他的长兄林少峰当家。除了贩售批发外,也供茶叶给三大运河沿岸的茶楼,经常聘用五大航运商的船队,对当地情况有一定了解,之前就曾动用家里的人脉,替凌承业打听和整理了不少消息。

    透过林家,就能和五大航运商搭桥沟通。

    当凌承业和林少岭仔细分析完五大航运商之间的生意竞争和利害关系,并安排好一切部署,让林家及东宫安插在各地的人马去办时,时间已快过未时。

    福全见凌承业终于把林少岭打发走了,忙命人把一直热着的午膳送了上来。

    凌承业视线扫过那些饭菜,便知道任轻欢又插了手。

    除了御膳房备的膳食外,桌上还出现了几道颇具家常风味的菜式:鱼香茄子、镇江小排骨、凉瓜炒蛋和小白菜饭等,虽非什么大菜,但胜在香口味重,热腾腾的还冒着白烟。

    嗅着阵阵饭菜香,凌承业才发觉自己真的有点饿了。

    福全在老太监把菜式逐一夹去试毒的同时,靠在凌承业身边汇报:「殿下,太子妃说中午这些饭菜味道比较重,同时备了上好的普洱茶,让殿下在饭后解腻。」

    「这些也是太子妃亲手弄的?」他瞄了瞄放在前头,最为显眼的那几道家常菜。

    「回殿下的话,太子妃早上得到贵和宫请安,没法亲自下厨。这些菜式是她命小厨房准备的,说殿下公务繁重,中午自然想吃些香口醒胃的东西,所以让人在这道鱼香茄子中加了根小红番椒,说是味道香辣,用来佐饭更好。奴才不敢轻忽,派人问了王院判,说番椒有健胃和除风发汗的功效,对殿下的身体有益无害,这才敢把东西送到殿下面前。」

    凌承业闻言仔细一瞧,在肉丝和茄子中果真混了些红红的番椒碎粒。这小红番椒是他之前派人在西南地区搜集而来,送到东宫的一种异国物产,橙红橙红的很是好看,听说是番商由海外运来,卖给富户人家作观赏之用,却从未听过有人把它入菜。

    王院判懂得这些就算了,任轻欢又怎会晓得能用这小红番椒做菜?

    福全见凌承业紧盯着那道鱼香茄子,待老太监试完毒后,便立即盛了点放到他眼前的小碟子上。

    凌承业捧着碗,夹了根泛着油光的茄子入口,茄子炖得软烂入味,除了小红番椒的辛辣外,还带了淡淡的咸香味儿,咸辣咸辣的十分可口。

    他没有多话,只把碗递给了福全,让他去盛点饭,又再夹了根肥大的茄子入口。这番椒的辛辣和姜蒜花椒的味道极为不同,用来作佐料,竟让这道平平无奇的小菜生色不少。

    「殿下,说来有趣,原来这小红番椒的辣味主要来自当中的小籽儿。太子妃说,若是没有清掉籽儿,把整根小红番椒搁进去炒,那整道菜便会呛得人泪水直流。」福全自是知道凌承业的心思,专挑着和这小红番椒有关的事来说:「东宫里还储存着从关外或是沿海地区收集来的异国香料,太子妃派人拿去一一仔细看了,似乎是在研究怎样用它们做菜。」

    凌承业不置可否地继续吃着,转眼间已把福全舀到他碟中的鱼香茄子吃了个一干二净。事不过三,不用老太监提醒,他便指了指鱼香茄子,示意福全把它挪到最后。

    如果任轻欢真能钻研出法子,把那些番国的香料跟食材融入中原的饮食,亦非一件坏事。就像是这道番椒鱼香茄子,用料虽平实,却是色香味俱全,引得人食欲大动。

    又一个主意突然在凌承业的脑海中浮现。他看着被放到最远处的鱼香茄子,对忙着布菜的福全道:「待会儿你到小厨房去,让煮这道菜的御厨把菜谱默写下来,再派人把菜谱和东宫剩下的小红番椒送到八达楼去。

    福全一听,便明白凌承业的意思,忙点头称是。

    八达楼是京中最有名的客栈,不只因其客房宽敞舒适,更因它的菜肴酒水天下一绝。陈皮八宝鸭、红烧肉和佛跳墙这些功夫大菜远近驰名。饕客不怕价格不菲,只怕订不到席位。

    不论是富商宴客,或是逢年过节,总有人捧着大把银子到八达楼订酒席,就连圣上也特别喜欢八达楼的核桃奶酪酥,不时派人去采买,还不一定每次都能抢到。

    八达楼,是太子的私产。

    凌承业的钱尽是花在不见光的地方,若只靠太子的份例,根本没有办法在京内京外养着那么些人,办成那么多事。

    有钱使得鬼推磨,这点凌承业在很多年前便懂得了,出资让些信得过的小商替他营运各种生意,当中有赔钱倒闭的,也有生意兴隆日进斗金的,其中就属坐落在启盛大街中央的八达楼办得最是有声有色,为凌承业赚进了巨额银子。

    如今还是少有人知晓,八达楼幕后的大老板竟就是太子爷,所有光顾的食客也在不知不觉间,资助着东宫的事业。

    客栈的生意不单赚钱,更重要的是容易搜集和散播消息,左右民间风气。

    凌承业让八达楼的厨子琢磨任轻欢的番椒鱼香茄子,一来是看中这道新菜的潜力,知道若把之加在八达楼的限时菜单上,定能吸引到大量贪鲜的饕客赶上门来,掏出银子来品尝新菜,二来也是想透过八达楼的名气,带动民间对异邦香料和食材的兴趣。

    只要京中百姓习惯了并且开始对这些新口味产生需求,那么全国的饮食风气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最后不只是东宫,想必还会有更多商人加入,协助打通对外及全国的交通,方便运送这些时令食材到各地换银子。

    在经营八达楼的这些年间,凌承业逐渐明白饮食对寻常百姓而言,是何等的举足轻重。

    想来任轻欢在手执小红番椒,琢磨这道新菜式时,也没有料到她这个主意,其后竟会改变了全国百姓的口味。

    而凌承业同样没有注意到,他这顿午饭吃得格外尽兴,除任轻欢特地吩咐御厨备的菜式外,连小白菜饭也顺带多添了一碗。

    在接过福全送上来的普洱茶时,他不小心打了个饱嗝,眼睛扫过去瞪了眼偷着乐的福全,却还是把手中的普洱茶喝光,这才重新投入公务。

    今天晚上,还是再到西殿去吧。有些话,得跟任轻欢交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