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东宫细作 第40章 筹备明日午宴
热门推荐:
我的伊太太,我来宠
四合院:开局入战场归来是科长
风水解密局
生而为人,于世
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
郁病少女远离我!我不是心理医生
天辰神域
开局族灭,从零打造永恒帝族
都离婚了,我还装什么正人君子?
而在同一时间,任轻欢正在东宫筹备明天的午宴。
在东宫给莫家人设宴接风洗尘,是圣上亲口御准的。太子早早便交代了由她去操持,只道是寻常家宴,太子妃一切从简便可,无需铺张浪费。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易办。殿下不想铺张,是怕落人口实,怕别人说太子偏宠外戚、结党营私。
但莫马行毕竟是太子的外祖父,东宫势位得固与莫家的支持有着莫大关系。且老人家镇守边关重地多年,难得能回京一趟,这又是任轻欢首次以太子妃的身份款待,说是认亲宴也不为过。于情于理,这洗座宴也得办得好看。
办洗座宴所耗的人力物力极多,东宫领着圣旨设宴,贵和宫自然不敢明着多加阻挠,但自从发现了任轻欢的阳奉阴违后,姨母对她也多了几分防范。
掌宫的皇贵妃只要让各宫管事放慢手脚,处处拿足了规矩办事,便够任轻欢头疼的。
姨母是想着她在宫中根基不深,没有操办宴席的经验,借此给她点苦头吃,小小惩戒她的不听话。
任轻欢知道这确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宴席若办得有声有色,那是应该的。太子妃如果连这点本事也没有,凭什么掌管东宫?之后又如何扶助太子,作后宫之表率?但宴席若有半点不完美之处,不管是多小的小事,也是在外臣面前丢了东宫的脸面,叫太子颜面无光。
太子向来做事极有分寸,他敢把洗座宴交给任轻欢去操办,一来是对她的能力尚算有信心,二来是因为他很清楚东宫尚有个可用之人——李嬷嬷李荷。
李嬷嬷是静德娘娘留下的旧人,在宫中多年,什么样的宴席没经历过?再加上这次款待的莫家人是她的旧主,不用太子特意吩咐,她也必会全力协助任轻欢,做到宾主尽欢的。
但是,出乎李嬷嬷意料之外的是任轻欢的表现。各道菜式的先来后上,该配搭什么酒水、调味料和碗碟用具,她竟如数家珍,打点得清清楚楚,完全不像个新妇。
在琢磨酒菜单子时也一样,莫家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忌口,她都一一打听仔细了,再来敲定菜式。不会只一味的迎合殿下、老将军和老夫人的口味,而忽略了其他人。
在筹备洗座宴的过程中,李嬷嬷渐渐看出了任轻欢的手腕跟能耐,年轻却不失稳重,心思细腻又不会独断专行。
李嬷嬷甚至觉得,任轻欢若要像程贵妃那般独揽掌宫之权,把东宫事务一手抓了,也不是办不到。
但任轻欢嫁入东宫这么多个月了,依然没有半点要插手东宫事务的意思,还是只顾着天天下厨做饭,讨殿下欢心。放任她这个老嬷嬷管着东宫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所有事情 。
若说李嬷嬷不好奇任氏有什么打算,那是不可能的。在宫中,能多挣几分权势,就能多几分顺遂。
想逍遥度日,不问世事的人,从一开始就不该入宫。难道任氏以为嫁入东宫就似寻常女子嫁作人妇那般简单吗?任道远的女儿,不可能那么单纯无知吧?
李嬷嬷猜不透任轻欢在想什么,但她确实情愿这太子妃继续游手好闲,虚度光阴。只要她一直不管事,不试图在东宫中建立自己的势力,日后刚玉姑娘入住东宫时,就能更顺利的接管大权。
她听说老将军和老夫人这次回京,带在身边的还有年方十五的小小姐莫刚玉。本来,刚玉姑娘大可随父母留在边疆过年,无需这样长途跋涉的,在严冬中赶回京师。老将军和老夫人既然决定把姑娘带回来了,自然是为了把握这三年一次的回京述职机会,把她送到殿下身边。
如今,一切就要拨乱反正了。
在宫中,权与宠是分不开的,太子妃的位置虽被占去了,但刚玉姑娘只要得到殿下的宠爱,就算没有正妃的头衔也一样能手握正妃的权杖。
日后殿下登基了,谁能成为中宫的女主人,还说不定呢?
李嬷嬷立在东宫侧殿的桌子旁,瞧着任轻欢把小厨房送上来的菜式一一试味,作最后的点评。
「这道百合腰果肉丁虽然香口,但肉丁太多,百合腰果太少,记得提醒御厨留意食材的份量。」任轻欢轻声交代采风。她喝了口清茶冲淡嘴里的咸味,再举筷把桌子中央的清蒸海鱼夹开,检查鱼肉的鲜度:「这鱼蒸得不错,中间还有一点红,鱼肉嫩滑,明天保持这个水准就可以了。」
如今刚玉姑娘回京之事已在宫中传开,不知有多少人睁大了眼睛等着看东宫这边的事态发展。任轻欢自然也听到了那些传闻。就算她不想听,也会有太多有心人,想尽办法把话传到她耳边。
但她的态度还是那样沉着冷静,行事不慌不乱的,好像并不为将要发生的事感到苦恼。
采露快步走了进来,朝任轻欢欠身行了礼,道:「太子妃,福全总管派人来说,殿下已从大将军府起程回宫。」
「嗯,知道了。你先让人去把东殿的地龙升起来,备好蒸帕子和热水,待殿下回来后,就呈上去吧。」任轻欢把筷子搁下,转头看向李嬷嬷,客气的问:「这边菜式也试得差不多了,嬷嬷觉得如何?」
「老奴觉得一切皆好,太子妃费心了。」李嬷嬷垂眸,恭敬的回答。
「既是如此,就把东西撤下去吧。」任轻欢转头吩咐采风:「刚才我交代的事,记得传达给小厨房知道。」语毕,她便起身返回西殿,准备更衣迎接太子。
李嬷嬷亦步亦趋的跟了上去,任轻欢回头一看,停下脚步疑惑的问:「嬷嬷还有事吗?」
「回太子妃的话,明天的午宴以圆桌的形式进行,不知您想怎样安排座位?」李嬷嬷扯了扯嘴角,道:「老奴好命人做好准备。」
「嗯,是我疏忽了,该早点交代好的。」任轻欢浅一笑,却是不答反问:「我的经验不多,依嬷嬷看,座位怎样安排最为妥当?」
然后她便立在原地,笑眯眯地瞅着李嬷嬷。
李嬷嬷的呼吸微顿,不知怎的心头一虚,知道任轻欢这是猜到自己的心思了。
明日会到东宫参加洗座宴的莫家人,除了老将军、老夫人、一直留守在京中的二爷和二夫人外,就是刚玉姑娘和她的弟弟刚珀少爷。
虽说老将军和老夫人是长辈,但按身份还是以太子和太子妃为尊,理应坐在主位。而老将军和老夫人坐在旁边作陪,其他人则按身份,男女分开,坐在老将军和老夫人两侧即可。
李嬷嬷不是没想到这样理所当然的座位安排。她只是.......想试探一下任轻欢的底线,看其是否会主动提出,让老将军和老夫人坐在主位。
这样的话,殿下和任轻欢势必要分开坐,她只要再动点手脚,就能在开席后把刚玉姑娘的位置安排在殿下旁边。届时任轻欢即使再不满,也不好在老将军面前发作。
然而,任轻欢竟一眼就看穿了她的打算,并且难得的没有打算退让,上来便把问题抛还给了她。
既然任轻欢没有发话,李嬷嬷也不可能自作主张的安排老将军和老夫人坐在主位,只好扯出一抹笑装傻道:「既是在东宫设宴,殿下和太子妃自是该坐在主位招待客人的。 」
「嬷嬷既这样说了,就这么办吧。」任轻欢闻言勾唇一笑,朝李嬷嬷略一颔首,便转身继续步往西段。
~~~~~~~~~~~~~
小插曲
李嬷嬷(恨铁不成钢状):太子妃,你其实什么都会,为什么就是不肯长进些?
太子妃:长进些做什么?
李嬷嬷:打点东宫上下、算账、看看库房的东西、管管下人。
太子妃(苦恼状):这些若我都做了......(声音变小)
李嬷嬷不自觉地走近,俯耳倾听...
太子妃(认真问道):那请你回来做什么?
在东宫给莫家人设宴接风洗尘,是圣上亲口御准的。太子早早便交代了由她去操持,只道是寻常家宴,太子妃一切从简便可,无需铺张浪费。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易办。殿下不想铺张,是怕落人口实,怕别人说太子偏宠外戚、结党营私。
但莫马行毕竟是太子的外祖父,东宫势位得固与莫家的支持有着莫大关系。且老人家镇守边关重地多年,难得能回京一趟,这又是任轻欢首次以太子妃的身份款待,说是认亲宴也不为过。于情于理,这洗座宴也得办得好看。
办洗座宴所耗的人力物力极多,东宫领着圣旨设宴,贵和宫自然不敢明着多加阻挠,但自从发现了任轻欢的阳奉阴违后,姨母对她也多了几分防范。
掌宫的皇贵妃只要让各宫管事放慢手脚,处处拿足了规矩办事,便够任轻欢头疼的。
姨母是想着她在宫中根基不深,没有操办宴席的经验,借此给她点苦头吃,小小惩戒她的不听话。
任轻欢知道这确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宴席若办得有声有色,那是应该的。太子妃如果连这点本事也没有,凭什么掌管东宫?之后又如何扶助太子,作后宫之表率?但宴席若有半点不完美之处,不管是多小的小事,也是在外臣面前丢了东宫的脸面,叫太子颜面无光。
太子向来做事极有分寸,他敢把洗座宴交给任轻欢去操办,一来是对她的能力尚算有信心,二来是因为他很清楚东宫尚有个可用之人——李嬷嬷李荷。
李嬷嬷是静德娘娘留下的旧人,在宫中多年,什么样的宴席没经历过?再加上这次款待的莫家人是她的旧主,不用太子特意吩咐,她也必会全力协助任轻欢,做到宾主尽欢的。
但是,出乎李嬷嬷意料之外的是任轻欢的表现。各道菜式的先来后上,该配搭什么酒水、调味料和碗碟用具,她竟如数家珍,打点得清清楚楚,完全不像个新妇。
在琢磨酒菜单子时也一样,莫家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忌口,她都一一打听仔细了,再来敲定菜式。不会只一味的迎合殿下、老将军和老夫人的口味,而忽略了其他人。
在筹备洗座宴的过程中,李嬷嬷渐渐看出了任轻欢的手腕跟能耐,年轻却不失稳重,心思细腻又不会独断专行。
李嬷嬷甚至觉得,任轻欢若要像程贵妃那般独揽掌宫之权,把东宫事务一手抓了,也不是办不到。
但任轻欢嫁入东宫这么多个月了,依然没有半点要插手东宫事务的意思,还是只顾着天天下厨做饭,讨殿下欢心。放任她这个老嬷嬷管着东宫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所有事情 。
若说李嬷嬷不好奇任氏有什么打算,那是不可能的。在宫中,能多挣几分权势,就能多几分顺遂。
想逍遥度日,不问世事的人,从一开始就不该入宫。难道任氏以为嫁入东宫就似寻常女子嫁作人妇那般简单吗?任道远的女儿,不可能那么单纯无知吧?
李嬷嬷猜不透任轻欢在想什么,但她确实情愿这太子妃继续游手好闲,虚度光阴。只要她一直不管事,不试图在东宫中建立自己的势力,日后刚玉姑娘入住东宫时,就能更顺利的接管大权。
她听说老将军和老夫人这次回京,带在身边的还有年方十五的小小姐莫刚玉。本来,刚玉姑娘大可随父母留在边疆过年,无需这样长途跋涉的,在严冬中赶回京师。老将军和老夫人既然决定把姑娘带回来了,自然是为了把握这三年一次的回京述职机会,把她送到殿下身边。
如今,一切就要拨乱反正了。
在宫中,权与宠是分不开的,太子妃的位置虽被占去了,但刚玉姑娘只要得到殿下的宠爱,就算没有正妃的头衔也一样能手握正妃的权杖。
日后殿下登基了,谁能成为中宫的女主人,还说不定呢?
李嬷嬷立在东宫侧殿的桌子旁,瞧着任轻欢把小厨房送上来的菜式一一试味,作最后的点评。
「这道百合腰果肉丁虽然香口,但肉丁太多,百合腰果太少,记得提醒御厨留意食材的份量。」任轻欢轻声交代采风。她喝了口清茶冲淡嘴里的咸味,再举筷把桌子中央的清蒸海鱼夹开,检查鱼肉的鲜度:「这鱼蒸得不错,中间还有一点红,鱼肉嫩滑,明天保持这个水准就可以了。」
如今刚玉姑娘回京之事已在宫中传开,不知有多少人睁大了眼睛等着看东宫这边的事态发展。任轻欢自然也听到了那些传闻。就算她不想听,也会有太多有心人,想尽办法把话传到她耳边。
但她的态度还是那样沉着冷静,行事不慌不乱的,好像并不为将要发生的事感到苦恼。
采露快步走了进来,朝任轻欢欠身行了礼,道:「太子妃,福全总管派人来说,殿下已从大将军府起程回宫。」
「嗯,知道了。你先让人去把东殿的地龙升起来,备好蒸帕子和热水,待殿下回来后,就呈上去吧。」任轻欢把筷子搁下,转头看向李嬷嬷,客气的问:「这边菜式也试得差不多了,嬷嬷觉得如何?」
「老奴觉得一切皆好,太子妃费心了。」李嬷嬷垂眸,恭敬的回答。
「既是如此,就把东西撤下去吧。」任轻欢转头吩咐采风:「刚才我交代的事,记得传达给小厨房知道。」语毕,她便起身返回西殿,准备更衣迎接太子。
李嬷嬷亦步亦趋的跟了上去,任轻欢回头一看,停下脚步疑惑的问:「嬷嬷还有事吗?」
「回太子妃的话,明天的午宴以圆桌的形式进行,不知您想怎样安排座位?」李嬷嬷扯了扯嘴角,道:「老奴好命人做好准备。」
「嗯,是我疏忽了,该早点交代好的。」任轻欢浅一笑,却是不答反问:「我的经验不多,依嬷嬷看,座位怎样安排最为妥当?」
然后她便立在原地,笑眯眯地瞅着李嬷嬷。
李嬷嬷的呼吸微顿,不知怎的心头一虚,知道任轻欢这是猜到自己的心思了。
明日会到东宫参加洗座宴的莫家人,除了老将军、老夫人、一直留守在京中的二爷和二夫人外,就是刚玉姑娘和她的弟弟刚珀少爷。
虽说老将军和老夫人是长辈,但按身份还是以太子和太子妃为尊,理应坐在主位。而老将军和老夫人坐在旁边作陪,其他人则按身份,男女分开,坐在老将军和老夫人两侧即可。
李嬷嬷不是没想到这样理所当然的座位安排。她只是.......想试探一下任轻欢的底线,看其是否会主动提出,让老将军和老夫人坐在主位。
这样的话,殿下和任轻欢势必要分开坐,她只要再动点手脚,就能在开席后把刚玉姑娘的位置安排在殿下旁边。届时任轻欢即使再不满,也不好在老将军面前发作。
然而,任轻欢竟一眼就看穿了她的打算,并且难得的没有打算退让,上来便把问题抛还给了她。
既然任轻欢没有发话,李嬷嬷也不可能自作主张的安排老将军和老夫人坐在主位,只好扯出一抹笑装傻道:「既是在东宫设宴,殿下和太子妃自是该坐在主位招待客人的。 」
「嬷嬷既这样说了,就这么办吧。」任轻欢闻言勾唇一笑,朝李嬷嬷略一颔首,便转身继续步往西段。
~~~~~~~~~~~~~
小插曲
李嬷嬷(恨铁不成钢状):太子妃,你其实什么都会,为什么就是不肯长进些?
太子妃:长进些做什么?
李嬷嬷:打点东宫上下、算账、看看库房的东西、管管下人。
太子妃(苦恼状):这些若我都做了......(声音变小)
李嬷嬷不自觉地走近,俯耳倾听...
太子妃(认真问道):那请你回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