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东宫细作 第111章 召宰相入宫
热门推荐:
我的伊太太,我来宠
四合院:开局入战场归来是科长
风水解密局
生而为人,于世
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
郁病少女远离我!我不是心理医生
天辰神域
开局族灭,从零打造永恒帝族
都离婚了,我还装什么正人君子?
第二天下午,当任轻欢歇晌起来后,便收到隆亨宫派人传来的消息:圣上御准了宰相任道远在太子妃生辰当日,于早朝后到东宫一趟,给太子妃贺寿。
蓉妃并没有说谎,这对她来说确是件难办的事,首先得知会并说服共同掌宫的婉妃,让婉妃答应和她一起面圣,再找机会到龙翔宫求见圣上,为任轻欢求来这个恩典。
在这之间不知要打通多少关卡,免不了还要费上些钱财疏通底下的人,光是要说服圣上和婉妃已经够困难了,更何况还是未经姨母同意,便私自召宰相入宫,一定会引起贵和宫的注意,甚至是不满。
然而,蓉妃还是办到了,且只费了如此短的时间。
由此可见,蓉妃对姨母也是颇有微词吧?只不过人在屋檐下,只得一直隐忍着不平,低头伺机而动罢了。
任轻欢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直接去求圣上给个恩典,如今她因着要报告姨母的近况,出入龙翔宫多了,面圣也不算是件难事。但这毕竟是后宫,后宫有后宫的规矩,妃嫔除了要听圣上的话,也得守后宫主子--皇后的令。如果每个妃嫔有事相求时,都直接冲到圣上跟前,那便是失了体本统,失了对皇后娘娘的尊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同样作为后宫中人,太子妃有事相求时,该去找的主子并非圣上,而是皇后娘娘。
可是中宫已经悬空多年,她该找的便成了位同辅后的程皇贵妃。但即使姨母还在管事,恐怕也未必愿意让任轻欢见到她父亲。去隆亨宫求蓉妃便成了任轻欢唯一的选择。
本来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却被这些规矩弄得复杂无比。
幸好,还是成事了。
任轻欢先是给隆享宫的小太监作了丰厚的赏赐,又让福全跟着小太监回去答谢蓉妃的帮忙,待生辰过后再亲自去请安谢恩。
之后便是派人到南厢房知会莫刚玉和李嬷嬷一声,有外臣到东宫来,若非伴在太子旁边,东宫妃嫔按规矩是要避见的。加上如今是莫刚玉和李嬷嬷在理事,总得让她们有个准备。
待这些事情都办妥了,任轻欢终于能闲下来,好好想想在见父亲前该作何准备,以及到底要说些什么。
抚心自问,任轻欢对父亲乃至整个任家针对母亲和她的轻视,始终是有点耿耿于怀吧。
在这个世界,男子和女子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亲生骨肉,难道女儿就真的如此比不上儿子吗?为何她母亲因着只生了一个闺女,便像是犯下弥天大罪,欠了整个任家似的?
就是因为心中这根刺,自那日父亲到东宫代替三朝回门来探望她后,任轻欢便让那道厚厚的宫门把自己和任家切割开来,从此没有只言片语的交流,彼此不闻不问。
大婚以后,她便把自己视作东宫的人,与任家再无瓜葛。而事实证明,即使没有父亲和所谓娘家的庇护,任轻欢还是活下来了,即使中途不免跌跌撞撞。
直到上次,太子把她带回宰相府。
那趟回家,任轻欢其实并没有和父亲说上什么话,加之她一直担心着,猜测着父亲会怎样回复太子的要求,更是无心思考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事。
后来,在知道父亲拒绝向太子投诚,引来殿下对她的迁怒时,心中的不安便慢慢演变成一种彻骨的寒。
就算她已经是东宫太子妃了,他还是不肯对太子尽忠!
女儿不值钱,父亲不过是再次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可有可无!
也许,任轻欢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云淡风轻。
很多事情她都看得很开,唯独这件事,始终没法释怀。
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却也在许多时候,给了他们最难以磨灭的伤害。
所以,不管轻欢的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她都没有想过要向父亲求助。
这次,却是例外了。
任轻欢望向窗外,静静思考着。其实,她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向任家求助。
只不过在听到圣上之前的话后,在知道父亲插手甚至可以说是主导了敏弦小产一事后,她真的很想亲口问一句为什么。
您为何可以如此狠心?为何可以对一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姑娘做出这样的事来?敏弦还称呼您一声姨父呢,难道除了牺牲敏弦以外,就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好好守护这个国家吗?
为什么被牺牲的,总是她们?
任轻欢的双手微微握紧,感觉一股酸楚在胸口中沸腾,就像之前害喜一样,差点儿就要吐出来。但最矛盾的是除了内心的种种不平外,她还清楚记得太子在那三个月的不闻不问后,曾经说过的话:「人人皆说任宰相无情无义,原配夫人逝世刚满一年便另娶续弦,对嫡长女的婚事袖手旁观,由着程贵妃摆布.....但其实你父亲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在乎自己的闺女吧。你父亲是在实打实的警告孤,若想得到任家的支持,就必须真真心实意的对你好。只要孤有半分假意,他也能瞧得出来。」
骤然听到这些话时,任轻欢的情绪极其不稳,她根本没法认真品味这话中的意思。
直到过了这么久,细细回想他话中之意,才发觉这些话处处透着不寻常。怎么太子所说之人,和她认识的父亲完全判若两人?
任轻欢好像看见有一个罩拢在自己眼前,明明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却无法伸手触及,摸到它的形体,找到它存在的证明。
这种感觉,让人极其不安。
特别是,她如今已非孤身一人。任轻欢伸手,抚上腹中的孩儿。
在太子回来之前,她必须设法保住东宫,还有肚内这个小小的生命。
曾经,她狠心打算放弃了这个孩子,如今,她便得拼尽全力去护其周全。为了孩子,她不得不舍弃对任家的芥蒂,寻找一切可用的助力。
作为一个太子妃,任轻欢握在手中的权势太少了。一直以来,她单凭着些许小聪明,在后宫的夹缝中攒动,像在旱地挖金似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尝试给太子挖来一些助力。
她做得最好的,就是给殿下争来莫刚玉这个侧妃,还有怀上皇孙吧?
而如果她能透过父亲,让娘家成为自己的后盾,那一切将不再一样。
任家将会彻底越过文官武将两派之间的楚河汉界。从此,前朝与后宫的局势将不再一样,任氏一族的命运亦会因此而改变。
她其实并没有这份自信,觉得父亲会为了她做出这样的抉择。
唯一庆幸的是,任轻欢知道父亲最重视的是什么。
他或许不在乎妻女,但他在乎任家的传承。
只要他能被说服,唯有支持太子,助殿下坐稳东宫之位,对任家才是最有利的选择,那任轻欢就有一线希望。
她要保持足够的冷静,才有机会争取到他的支持。
任轻欢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沉思说服任道远的方法,也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她一定可以做到。
蓉妃并没有说谎,这对她来说确是件难办的事,首先得知会并说服共同掌宫的婉妃,让婉妃答应和她一起面圣,再找机会到龙翔宫求见圣上,为任轻欢求来这个恩典。
在这之间不知要打通多少关卡,免不了还要费上些钱财疏通底下的人,光是要说服圣上和婉妃已经够困难了,更何况还是未经姨母同意,便私自召宰相入宫,一定会引起贵和宫的注意,甚至是不满。
然而,蓉妃还是办到了,且只费了如此短的时间。
由此可见,蓉妃对姨母也是颇有微词吧?只不过人在屋檐下,只得一直隐忍着不平,低头伺机而动罢了。
任轻欢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直接去求圣上给个恩典,如今她因着要报告姨母的近况,出入龙翔宫多了,面圣也不算是件难事。但这毕竟是后宫,后宫有后宫的规矩,妃嫔除了要听圣上的话,也得守后宫主子--皇后的令。如果每个妃嫔有事相求时,都直接冲到圣上跟前,那便是失了体本统,失了对皇后娘娘的尊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同样作为后宫中人,太子妃有事相求时,该去找的主子并非圣上,而是皇后娘娘。
可是中宫已经悬空多年,她该找的便成了位同辅后的程皇贵妃。但即使姨母还在管事,恐怕也未必愿意让任轻欢见到她父亲。去隆亨宫求蓉妃便成了任轻欢唯一的选择。
本来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却被这些规矩弄得复杂无比。
幸好,还是成事了。
任轻欢先是给隆享宫的小太监作了丰厚的赏赐,又让福全跟着小太监回去答谢蓉妃的帮忙,待生辰过后再亲自去请安谢恩。
之后便是派人到南厢房知会莫刚玉和李嬷嬷一声,有外臣到东宫来,若非伴在太子旁边,东宫妃嫔按规矩是要避见的。加上如今是莫刚玉和李嬷嬷在理事,总得让她们有个准备。
待这些事情都办妥了,任轻欢终于能闲下来,好好想想在见父亲前该作何准备,以及到底要说些什么。
抚心自问,任轻欢对父亲乃至整个任家针对母亲和她的轻视,始终是有点耿耿于怀吧。
在这个世界,男子和女子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亲生骨肉,难道女儿就真的如此比不上儿子吗?为何她母亲因着只生了一个闺女,便像是犯下弥天大罪,欠了整个任家似的?
就是因为心中这根刺,自那日父亲到东宫代替三朝回门来探望她后,任轻欢便让那道厚厚的宫门把自己和任家切割开来,从此没有只言片语的交流,彼此不闻不问。
大婚以后,她便把自己视作东宫的人,与任家再无瓜葛。而事实证明,即使没有父亲和所谓娘家的庇护,任轻欢还是活下来了,即使中途不免跌跌撞撞。
直到上次,太子把她带回宰相府。
那趟回家,任轻欢其实并没有和父亲说上什么话,加之她一直担心着,猜测着父亲会怎样回复太子的要求,更是无心思考自己和父亲之间的事。
后来,在知道父亲拒绝向太子投诚,引来殿下对她的迁怒时,心中的不安便慢慢演变成一种彻骨的寒。
就算她已经是东宫太子妃了,他还是不肯对太子尽忠!
女儿不值钱,父亲不过是再次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可有可无!
也许,任轻欢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云淡风轻。
很多事情她都看得很开,唯独这件事,始终没法释怀。
父母赋予了孩子生命,却也在许多时候,给了他们最难以磨灭的伤害。
所以,不管轻欢的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她都没有想过要向父亲求助。
这次,却是例外了。
任轻欢望向窗外,静静思考着。其实,她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要向任家求助。
只不过在听到圣上之前的话后,在知道父亲插手甚至可以说是主导了敏弦小产一事后,她真的很想亲口问一句为什么。
您为何可以如此狠心?为何可以对一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姑娘做出这样的事来?敏弦还称呼您一声姨父呢,难道除了牺牲敏弦以外,就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好好守护这个国家吗?
为什么被牺牲的,总是她们?
任轻欢的双手微微握紧,感觉一股酸楚在胸口中沸腾,就像之前害喜一样,差点儿就要吐出来。但最矛盾的是除了内心的种种不平外,她还清楚记得太子在那三个月的不闻不问后,曾经说过的话:「人人皆说任宰相无情无义,原配夫人逝世刚满一年便另娶续弦,对嫡长女的婚事袖手旁观,由着程贵妃摆布.....但其实你父亲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不在乎自己的闺女吧。你父亲是在实打实的警告孤,若想得到任家的支持,就必须真真心实意的对你好。只要孤有半分假意,他也能瞧得出来。」
骤然听到这些话时,任轻欢的情绪极其不稳,她根本没法认真品味这话中的意思。
直到过了这么久,细细回想他话中之意,才发觉这些话处处透着不寻常。怎么太子所说之人,和她认识的父亲完全判若两人?
任轻欢好像看见有一个罩拢在自己眼前,明明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却无法伸手触及,摸到它的形体,找到它存在的证明。
这种感觉,让人极其不安。
特别是,她如今已非孤身一人。任轻欢伸手,抚上腹中的孩儿。
在太子回来之前,她必须设法保住东宫,还有肚内这个小小的生命。
曾经,她狠心打算放弃了这个孩子,如今,她便得拼尽全力去护其周全。为了孩子,她不得不舍弃对任家的芥蒂,寻找一切可用的助力。
作为一个太子妃,任轻欢握在手中的权势太少了。一直以来,她单凭着些许小聪明,在后宫的夹缝中攒动,像在旱地挖金似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尝试给太子挖来一些助力。
她做得最好的,就是给殿下争来莫刚玉这个侧妃,还有怀上皇孙吧?
而如果她能透过父亲,让娘家成为自己的后盾,那一切将不再一样。
任家将会彻底越过文官武将两派之间的楚河汉界。从此,前朝与后宫的局势将不再一样,任氏一族的命运亦会因此而改变。
她其实并没有这份自信,觉得父亲会为了她做出这样的抉择。
唯一庆幸的是,任轻欢知道父亲最重视的是什么。
他或许不在乎妻女,但他在乎任家的传承。
只要他能被说服,唯有支持太子,助殿下坐稳东宫之位,对任家才是最有利的选择,那任轻欢就有一线希望。
她要保持足够的冷静,才有机会争取到他的支持。
任轻欢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沉思说服任道远的方法,也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她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