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 第122章 授官

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 第122章 授官

    万俟颖话说一半,分明是有意在吊他胃口。

    扬州回信虽还未到,林思衡也并不打算任由万俟颖拿捏,也作出一副对陈年往事不感兴趣的模样,胡乱敷衍一番。

    待万俟颖端茶送客,林思衡便起身告辞,万俟颖起身略送了两步,待林思衡将要出去时,又似忽然想起来,笑道:

    “说起来近日倒有一桩喜事,你们这一科的状元杜仪,已经和江大人家的孙女定亲。

    老夫听说那位韦榜眼,这些日子也很得吏部钱大人赏识啊。”

    林思衡微微一愣,自己这些日子忙着搬家,倒还真没注意杜仪和韦昭这两个人的动向。

    说起来,与他们一比,自己这位探花,在官场上引起的动静和关注,似乎是有点小了...

    这些日子虽也有不少请帖送上门来,如今细细想起,倒还真就不曾见过三品以上大员的帖子...

    总不会是这些大臣的仆役,反而找不到自己的新宅?

    又去城外看望一番赵枢和孙机,再往如意斋见一见郑阳,方才与边城回宅。

    一路皱着眉头思索,今日一行,倒也收获颇丰,一则确定了自己的官位,果然是在翰林院,此时倒是个好去处。

    二则,虽还没弄明白杨松的意图,倒也有了些线索。

    只是,万俟颖为什么要告诉自己,他的所求又是为何...

    ...

    四月三十日,吏部授官。

    与万俟颖说得一致,林思衡果然得了个翰林院检讨的职位,从七品。

    取了吏部告身,又得了一套青色官服,年俸四十五两,外加二十石的禄米,倒比前明高些。

    晴雯对那件官袍稀罕得不行,晚上叫林思衡换上,欣赏了好半天,末了又说回尺码有些不合适,回头她改改。

    授官一事,虽并不与万俟颖相干,不过因提前得了他的提醒,按着官场上的规矩,林思衡授官次日便又提着礼物上门拜访。

    万俟颖并没有再提起那桩旧事,反而与他说起官场上的各种规矩人情,态度尤为亲和:

    “翰林院是个好地方,此番你得授翰林院检讨,往后可有什么打算?

    是准备要留在翰林院熬资历?还是准备寻个机会往六部或是督察院,走动走动?”

    “下官正不该如何是好,若能得大人指教,下官不胜感激。”

    “这翰林院的官,不比别处。

    你如今既有个检讨的身份,便已经算是翰林出身,往后三五十年入阁,已是水到渠成。

    不过在这之前,倒有两条路走。

    一是就留在翰林院里熬资历,九年一迁,最晚四十五年后便是翰林学士,届时若陛下有意,说不得便能直接从翰林院入阁。

    又或者,先从翰林院往六部去走动,或是督察院,大理寺也可,走部院这条路入阁。

    就看你自己怎么选了。”

    林思衡凑趣笑道:

    “如此说来,大人该走的就是第二条路了。

    大人刚过四旬,正值壮年,如今便已是礼部侍郎,想来入阁之日已是不远,如此说来,倒要恭喜大人。”

    万俟颖只是不置可否的笑笑,见林思衡并不回答自己所问,也不以为意,忽然又道:

    “你今日此来,我倒正有一桩喜事要告诉你。”

    林思衡一愣,笑问道:

    “大人这话倒真叫下官不得其解了,却不知喜从何来?敢请大人示下。”

    万俟颖抚须笑道:

    “汝师林如海林大人,在任六年,功勋卓着,陛下今早降旨,给林大人升了官,旨意如今正在礼部,等明日发出去,他就要从兰台寺大夫,升任奉议大夫。”

    这可真叫林思衡大喜过望,忙问道:

    “既如此,家师可是要回京述职了?”

    万俟颖抚须沉吟道:

    “这倒没说,你师父林如海在扬州,身负重任,恐怕一时不得轻离。

    待他在扬州功成身退,只怕一跃便是朱紫高官了。”

    林思衡脸色微微一滞,看来皇帝还是要把老师压在扬州和盐商争斗,虽说是连升三级,也不过只是略多些俸禄银子罢了。

    虽是如此,林思衡面上不露半点声色,喜笑颜开道:

    “承大人吉言,若果真如此,实在是皇恩浩荡,晚辈在这里替家师,先行谢过。”

    说着,就对万俟颖躬身一礼。

    待出了宅子,林思衡面上的笑意便陡然冷淡起来。

    老师在扬州,一坐就是六年,每年为国库多收百八十万两银子,虽未能成功推行新盐法,其功劳也不可谓不大。

    吏部考功,两次都是上中,便是按着规矩,也该迁转了。

    皇帝这是看谁好用,就要把谁往死里用啊...

    虽有些齿冷,但再怎么说也是件喜事,林思衡略略收拾一番,带着身边两个丫鬟,叫上边城,亲自去贾府报喜,也瞧一瞧黛玉...

    ...

    黛玉正歪倒在锦榻上,穿着一身月牙白的长褂,一卷诗经遮住下半边脸,只露出两只眼睛,眼神有些迷蒙,瞧着像是在发呆。

    雪雁脚步轻快的溜进来,嘴里还塞着一枚杏肉,凑到黛玉耳边,有些含糊不清道:

    “姑娘,少爷来了,正在老太太那呢?”

    黛玉眼神一凝,瞧了雪雁一眼,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你瞧见了?”

    一边说话,一边就已经起身要往外走。

    雪雁笑嘻嘻道:

    “我刚刚在外头瞧见绿衣了,正和鸳鸯姐姐往这来呢。我先跑回来给姑娘报个信儿。”

    黛玉面上一喜,脚步又快三分,临了又想起自己刚刚歪了那一会儿,如今只怕是衣衫不整,又赶紧跑回来梳妆。

    紫鹃和雪雁知黛玉心急,一齐过来帮忙。

    黛玉一边整理头发,一边问道:

    “绿衣可说了,师兄今儿来是为的什么?”

    “好像是说老爷升官,少爷来报喜来了。”

    紫鹃一愣,下意识以为是说得贾政,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说得林姑娘的生父林大人。连忙向黛玉道喜道:

    “恭喜林姑娘,林大人高升,说不得便是要回京了。”

    黛玉也正是这般去想,面露喜意,愈发急切的想要去寻师兄确认一番。

    略略收拾整齐,果然见鸳鸯和绿衣寻来,绿衣在鸳鸯身后冲黛玉眨眨眼睛。鸳鸯笑道:

    “林姑娘,林大爷方才来了,老祖宗请你过去一趟。”

    黛玉忙问道:

    “老祖宗可是说了什么事?”

    鸳鸯笑道:

    “只说是喜事,林老爷好像升官了,具体的我也不懂,姑娘去看看便知。”

    黛玉只道再没有错的了,想着父亲或许也要进京,便是不能任京官,也总是要回来述职的,到时候总能再见几回,也好尽一尽孝心...

    一时脚步轻快,竟越过鸳鸯,一路急行,便去寻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