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 第132章 转眼五年,《游子吟》出世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第132章 转眼五年,《游子吟》出世

    贞元十七年,秋。

    距离上次长安之会,已过去五年。

    这五年来,陆远游走于大唐各地。

    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上层人歌舞升平,山珍海味,底层人苦苦挣扎,温饱难求。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事情处处都有。

    “追云呐,你跟着我是不是有点委屈了,按理讲,你这种千里驹,应该驰骋战场之上,和那些名将一起载入史册。

    结果却是和我这种闲云野鹤蹉跎一生,你说是不是有点亏?”

    湖州武康地界。

    官道不远的一处山林中,陆远躺在林中一片草地上,对着正在吃草的追云问了一句。

    “哼哧.......”

    追云打了响鼻,继续吃着草,没有回复陆远,嗯,它好像也不能回复。

    “你活久点,到时候带你去打一仗狠的,几十年没打仗了,说起来还挺怀念那种感觉。

    咱们要等的人,应该快来了,都三个月了。”

    眺望不远处的官道,陆远不由呢喃一句。

    他在等孟郊。

    孟郊一共有两首传世之作,一首登科后,一首游子吟。

    第一首已经到手了,按照历史记载来看的话,游子呤就是今年孟郊回湖州作的,这首诗传播力度太广了,陆远曾经特意查看过创作背景,所以记的很清楚。

    三月之前,陆远就查探清楚了孟郊的老宅。

    而后他便来到了这里,这里是孟郊回家的一条必经之路。

    只要孟郊回去,那在这里肯定能堵到他。

    可惜,三个月了,孟郊还没出现。

    陆远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上次在长安的那顿酒,把孟郊的历史轨迹改变了。

    “哼哧.......”

    就在陆远无聊的看着远处官道的时候,追云突然来到陆远边上打了个响鼻。

    抬眼看去,只见远方的官道之上出现了两辆马车。

    “来了,走,咱们去前面跟他们来个偶遇。”

    陆远翻身上马,朝官道而去。

    .........

    “咳咳,马车中的居士,方才我观君来处祥云涌动,居士有喜呐。

    但祥云之中隐有黑气相随,这黑气坏了居士不少喜运。

    五千钱,老道我帮你处理掉这黑气如何?”

    不多时,陆远带走斗笠,披着蓑衣来到了马车之前,还刻意改变了一下声线道。

    “哪来的道士,敢咒我家老爷?赶紧......呃.....赶紧让开。”

    车夫看到陆远之后,本是有几分盛气凌人的,但看到陆远将腰间佩剑取下之后,语气瞬间就好了不少。

    虽是官道,可这也算是荒山野岭了。

    这年头的道士,多多少少有点本事在身,他可不敢继续放肆了。

    “谨恭,你就是这样挣钱的?”

    车帘挑开,孟郊笑盈盈的看着陆远道。

    “咦,东野兄?我们还真是有缘嘛。

    挣钱嘛,不寒酸。

    再说这年头能坐马车,还有家仆相随的人,没几个不是搜刮民脂民膏的,我拿他们的钱,也算给他们积德了。

    看来东野兄这几年也过的挺不错嘛。

    这是要去哪?”

    陆远看到孟郊认出自己后,也摘去了蓑衣斗笠。

    将一个酒葫芦扔了过去问道。

    “这几年,游历了不少地方,去年因友人相助,得了一个试协律郎的官职,现定居洛阳,也算有了些许俸禄。

    这次回来想要接母亲前去洛阳。

    这些车马都是雇的。”

    孟郊接过酒葫芦后,跟陆远说了一下几年来的遭遇。

    “你还真没去参加诠选?”

    陆远略有些诧异,没想到孟郊还真去玩了,玩也就算了,结果还玩出来一个官。

    这要是让韩愈,元稹这两个考了三次,后面又干幕僚,最后才当上荐官的人怎么想?

    “没有。”

    孟郊摇了摇头。

    “好了既然你是回家,那我就去蹭个饭,也不知道退之和微之两人怎么样了。

    你们应该有书信来往吧?”

    陆远调转马头,跟在马车一侧,而后询问道。

    “微之曾在河中府出仕,不过去年便回到了长安,听说在准备明年诠选了。

    退之今年通过了诠选,想来快有京中任命了。”

    孟郊将两人的境遇说了一下。

    “唉,十年前,我刚从终南山出来的时候,你和退之还在待贤坊,微之也不过是一稚气未脱的少年。

    不料这十年后,你们一个个倒是都当上官了,我还是道士。

    好了,现在你们好起来了,我也是时候该挟恩图报了,退之还过了诠选,看来得先从他开始。

    东野兄,你也加把劲,争取明年过个诠选,当个朝中大员,到时候我的荣华富贵就拜托你了。”

    陆远喝了一口酒后说道。

    孟郊:“.........”

    ..............

    “啊这!学会了,学会了,我要去投资我的好兄弟了,@xxx,兄弟,日后我的荣华富贵可就看你了、。”

    “别说,就义父给他们几人的资助,现在来要求他们报答,还真没什么过分一说。

    当时这孟郊都快病死了,是义父给他抓的药,送的碳,说救命之恩都不为过了。

    还有韩愈,陈家的那三千文,说实话,要不是义父,他估计也很难要到。

    毕竟陈家这工资拖欠的,都遭人报复了,韩愈当时一个书生,想要钱真不容易。

    也就元稹没有受义父什么恩惠。”

    “兄弟,看看人家,在看看你,你好意思躺平吗?快卷起来,我等你发达之后养我呢。”

    “好家伙,啃老,啃小都已经不能满足你们了,你们是连兄弟都不放过了吗?”

    ...........

    次日,一行人来到孟家府邸。

    嗯,没错,就是府邸。

    孟郊这所谓的寒门,家宅占地面积足有数百平。

    当然,这湖州武康的房价,和长安肯定是没法比的,但就这规模,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有的。

    果然,寒门也是门阀,只是相对而言,穷一点而已。

    可即便如此,也不是寻常百姓能沾边的。

    至于说那些没房没地的流和氓,那就更别沾边了。

    “东野兄,莫怪我说话直,你这是接老夫人前去洛阳享福,还是接老夫人前去洛阳受罪?

    放着家中府宅不住,去洛阳住小院?”

    入了孟府,趁四下无人之际,陆远向孟郊询问道。

    洛阳虽然不比长安,但也算是大唐的都城了。

    以孟郊当下的财力,最多租住小院。

    这不就是后世农村打工人的想法嘛,攒一二十年的钱,在村里修豪华别墅,但却年年没人住,一家老小都挤在城里蜗居之中。

    难怪很多老一辈的人,不喜欢出去和子女居住的。

    一个在家住大院子多爽,去了城了,就算子女孝顺,不嫌弃什么的,但多少有些拘束不是。

    “唉,谨恭,这些我也知道,但母亲年岁已高,我想多尽尽孝道。

    自二十年前,我便在外漂泊,居无定所,便是有心也无力。

    如今,我在洛阳安定,该尽孝了。”

    孟郊叹息一声道。

    “理解。”

    听孟郊这么说,陆远也没什么话说了,

    不是自己家事,爱咋咋地吧。

    入夜之后。

    “东野兄,大晚上不睡觉,在这看什么呢?”

    孟郊一人在院中独坐。

    陆远打着哈欠,对他招呼了一声。

    孟郊没有回复,依旧是静静的看着那边的窗户。

    只见那里依旧亮着灯,透过窗影,不难看出一个房中有人在用针线缝补着什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接母亲去洛阳,却要让母亲受那路途劳累之苦。

    不接母亲去洛阳,我却又无法床前尽孝。

    谨恭,我又一次羡慕你的逍遥了。”

    良久之后,孟郊呢喃低吟了一句,而后看向陆远道。

    “有些东西,看命的。

    你玩都能玩出个官来,说明你命里有官。

    逍遥就别想了。”

    陆远摆了摆手,而后径直离开。

    (孟郊的剧情就这么多了吧,几条线写起来感觉到处都是干货,又到处都是水。

    才一个孟郊的剧情,写了十六章了,韩愈,元稹,白居易刚刚接触,柳宗元,刘禹锡没出来。

    大家给点意见,这一节怎么样,不行的话,我就再精简一下,快点完结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