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 第130章 孟郊:我刚中进士,别搞!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第130章 孟郊:我刚中进士,别搞!

    “感谢袁老,袁老千古!!!”

    “一亩地只有一石?这是不是太少了,年产也就两石,一石有多少来着?”

    “一百二十斤左右吧,前面主播说过的。”

    “亩产才两三百斤?这古代的稻谷和现代的差这么远吗?”

    “杂交水稻出来之前,我们用了各种肥料,一亩产出来的粮,也就四百来斤,古代少了很多肥料,两三百斤估计还要是丰年,若是灾年的话,可能一百斤都弄不到。”

    “多的不说,只有感谢袁老和一众科研工作人员了,他们是真让我们吃饱的人。”

    “话是这么说,可主播这次发善心,很有可能会改变历史,导致扮演失败。”

    “不是已经失败了嘛,还怕什么改不改变的?再说了,就这么几个小山村,几十百来户人家,能改变什么?”

    ..........

    贞元八年九月底,洞庭地界,上湾村,下湾村等几个村庄的交界处,来了一个年轻道士,请人筑了一间道观。

    大家不知道道士的真名叫什么,只知道他道号盘谷子。

    道观建成之后,盘谷子开始在道观中讲学授武。

    教人识字,教人练武。

    村中所有稚子都能前去听课,不收学费,还管伙食。

    附近村子的人,在得知这消息之后,纷纷将自家孩子放了过去。

    这一教,就是四年,时间悄然来到了贞元十三年春。

    “于志,为师要出去一趟,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这四年来,你学的最认真。

    认字最优,理解最优,武艺最优。

    为师给你留一些书籍钱财,你以后便代为师授课吧。

    若是为师三年未归,你可以将道观托付给最优者,自己出去走一走。

    去看一看这世界,看一看天下。

    当然,为师教你的这些东西,并不适合科举,所以科举之事,就不要去参加了。

    以你的身手,可以去军中走一走,更容易博出一番功绩。”

    这一天,陆远唤来了自己最为得意的弟子,于志。

    他就是先前那个捡稻穗老妪家中的大孙子。

    如今年纪已经十六了,很是聪慧,不管是文是武,学一遍,就能记住六七成,练上三五遍,就能基本掌握。

    特别是在武道上,不但骨架很好,柔韧性也高,悟性也很高。

    四年学武下来,七八个普通壮汉,那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即便是陆远和他对上,一时半会的也拿不下。

    要知道,陆远这具身体的原身,可是敢在古代山林中隐居的主,武力值本来就高。

    陆远又通过记忆超群,记住了后世整理出来的大量武学,并且通过了很多人喂招。

    可以说陆远在同体重之下,算是绝对无敌了的。

    但于志仅仅只是四年,就有他五六成的水准了,武道天赋当真是恐怖如斯。

    或许他文道上面的天赋也不低,但陆远在这方面教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识字为主,其他的都是浅显的讲一讲。

    “师父.........”

    “好了,我只是出去办事,没说一定不回来,你先回去吧。”

    陆远摆了摆手,没有让于志多说什么。

    翌日。

    在众多学子早读之际。

    陆远牵马直接离开了这山村之中。

    “一时的善念,竟然就在这待了四年。

    追云,回长安!”

    出了山村,陆远回头看了一眼,而后翻身上马,直奔长安而去。

    ..............

    贞元十三年三月。

    长安的冰雪已经化去,嫩芽钻出地面,有了早春之景。

    “放榜了,放榜了........”

    一声吆喝声在长安的街道上响起。

    瞬间一众考生纷纷朝那边涌去。

    “哈哈哈,中了,我终于中了!!!”

    “东野兄,东野兄,你在榜上,你在榜上。”

    “看来我运气不错嘛,上次来,是退之入榜,这次来,东野兄也入榜了。”

    就在韩愈指着榜上一个名字,对孟郊高喊之后。

    陆远的声音突然在两人背后响起。

    “谨恭。”

    “谨恭兄,你这是刚回长安了?”

    两人回头看到陆远之后,不由凑上来招呼道。

    “刚入城就听到有人喊放榜,这不是过来看看嘛,没想到你们俩也在这。

    去喝点?”

    陆远看向两人询问道。

    “好。”

    韩愈和孟郊两人对视一眼,均是点了点头。

    “谨恭,这便是那上次买的那千里马?”

    孟郊看着陆远牵着的马询问道。

    “嗯,不得不说,那马贩是真有本事,追云还真是千里马,东野兄,你要不要试试?”

    陆远应了一句道。

    “好,试试。”

    听到陆远这话,孟郊眼前一亮,看来他是真想骑。

    “这城中骑马,风景别样好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坐在追云背上,孟郊环顾一圈后,突然高声作诗道。

    “好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兄台好文采。”

    就在此时,一个青年对孟郊拱了拱手道。

    “微之?你也在长安?”

    见到来人后,陆远略有些诧异的开口道。

    他没记错的话,元稹十五岁那年,就是以明两经擢第。

    这在大唐是很少有的,完全就是天才少年,按理讲应该已经被分出去了才对吧。

    “谨恭兄,退之兄,你们也在。

    我已闲居三年了,吏部诠选三年未过。

    这位兄台,是昔日送别之人吧。”

    元稹看到陆远和韩愈后,也招呼了一声,而后询问道。

    “正是,湖州孟郊,字东野。

    好了,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一起去喝点。”

    陆远介绍了一下道。

    ............

    春香楼。

    雅间包房之中。

    四人相互交谈着这些年的事情。

    这三人的日子,那是一个比一个惨。

    元稹,他其实是有点背景的,他母亲是荥阳郑氏出身。

    可这点背景并没有起到大用,三年三次吏部考试,都没能通过。

    孟郊也不好过,第一次落第之后,次年又来考了一次,结果又落第了。

    回去之后他就不想再考了,后面是被他母亲赶出来,才有了今年的考试,原本他都不抱希望了,结果这次却考上了。

    至于韩愈,他最惨,抚养他成人的嫂嫂去世了,四年来,三次吏部考试,也全部落选。

    在几人的一番交谈之后。

    陆远看着孟郊的脸色,那是越来越难看了。

    先前那种中了进士的喜悦之情,在听到韩愈和元稹的一番抱怨之后,是肉眼可见的消失了。

    没希望呐,真没希望。

    好不容易中了进士,结果吏部的诠选还这么苛刻。

    孟郊觉得,不管是韩愈还是元稹,才学方面都不比自己差。

    可他们都考了三次,败了三次。

    他们俩还年轻,还等得起,但他孟郊可就不年轻了。

    此时,孟郊对自己的未来很是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