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 第115章 各自商谈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第115章 各自商谈

    一旁的韦家族长韦圆绪当即站起身,“我去叫人来。”

    很快,韦圆绪带着几名工匠到来。

    韦圆绪对王珪他们说道:“这几人都是我族中炼铁技术最好的工匠。”

    “都是可以完全信得过之人。”

    王珪听罢,当即微微点头,没有异议。

    韦挺见状,拿起桌上的纸张,对几名工匠说道:“你们都是我韦家的人。”

    “今日给你们看得东西,不可泄露出去任何一个字。”

    “要不然,你们知道后果。”

    说到最后,韦挺语气森冷。

    几名工匠,当即各种表忠心,并发誓绝不外泄。

    韦挺这才把纸张递给他们,“你们看看这里面的内容,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可以说出来。”

    工匠中年纪最大的一人,双手接过,好奇的开始看了起来。

    “这……这……”

    作为韦家炼铁技术最好的工匠,在见到纸张上面的内容,当即就兴奋了起来。

    “怎么样?”韦挺连忙问道。

    “若是我韦家用这样的技术,不但产量会大大提高,还能够使得生铁的质量更好。”

    工匠斩钉截铁的说道。

    “你确定吗?”王珪不放心的问道。

    工匠点头道:“老奴炼铁大半辈子了,这上面的东西一看就知道是炼铁的高炉。”

    “而且旁边还有文字说明,一看就能够明白。”

    得到工匠的确定,王珪他们当即露出了笑容。

    再次告诫工匠,不可泄露上面内容之后,王珪他们才重新坐了下来。

    “各位,现在咱们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做吧?”韦圆绪笑着说道。

    崔仁师想也不想的就说道:“这还用想,咱们赶紧把各自的铁坊升级呗!”

    王珪眼皮子下拉,对崔仁师的话语像是没有听到一样。

    韦挺无奈对崔仁师道:“崔兄,这次朝廷铁坊升级,可是花费了几十万贯。”

    “若是我们每家铁坊都升级,这个花费可就太大了。”

    崔仁师一怔,刚刚他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几十万贯,这可不是小数目,即便是他们这些顶级世家,一下子也拿不出来。

    倒不是他们世家没有,而是世家没有那么多的现钱。

    若是要拿出这么多的钱出来,要么就是停掉其他的生意,要么就是出售一部分的资产。

    或是卖地,或是买商铺,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贯,他们这些顶级的世家,还是可以做到。

    见到崔仁师不说话,问题看向王珪,“王兄,你什么想法呢?”

    王珪眼皮轻抬,“老夫的想法是,咱们几家共同合力打造一个新的铁坊。”

    “每家只需要拿出十几万贯的钱,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产业经营。”

    韦挺微微颔首,他也是这个意思,随即看向崔仁师。

    “崔兄,你以为如何?”

    崔仁师略微思考片刻,点点头道:“我看行。”

    接下来,几人开始商量,具体的细节。

    最终,几家一致同意,新的铁坊,就在韦家原有铁坊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之所以选择韦家,主要是因为韦家就在京兆,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到时候,也好直接与朝廷的钢铁,进行竞争。

    郑家的郑乾意,自始至终都没有多说什么。

    这次冶炼技术能够获得,他们郑家没有出上力。

    郑乾意很干脆,只要王珪他们商量出结果,他都无条件选择支持。

    商议完毕,几人各自回家,准备升级铁坊费用的事宜。

    兰桂轩,一号包厢里面。

    赵铭和谢龙羽还有程处亮,三人吃饱喝足。

    “果然长安就是好啊!谢某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的菜肴。”

    谢龙羽满脸的感慨,对自己选择来京觐见李世民的决定,感到无比的正确。

    “呵呵,谢头领,这些菜肴,要不是我兄长,长安也同样是没有的哦。”

    程处亮一脸的骄傲,仿佛炒菜都是他所发明一般。

    “哦?赵县男你对于庖厨还很精通?”谢龙羽一脸惊异的望着赵铭。

    赵铭淡淡地笑了笑,“没什么,我也就是自己爱美食,平时喜欢瞎琢磨。”

    说完,赵铭话锋一转,“谢头领,想必之前小黑已经给你说了,我想要与你合作的事情了吧?”

    听到赵铭问起此事,谢龙羽当即收敛心神,正色道:“嗯,我原本是打算明年才来长安。”

    “在得知赵县男你的想法后,就迫不及待的先行过来了。”

    说到这里,谢龙羽露出苦笑的表情。

    “不怕赵县男你笑话,我谢氏虽然在牂州一带是大族,可族人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作为族长,我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让族人过上好的生活。”

    “赵县男,我们牂州那面不比其他地方……”

    谢龙羽开始大吐苦水,讲述着他们当地条件有多么的恶劣。

    在当地生存,有多么的艰难。

    赵铭安静的听完,不管是播州,还是牂州,这些地方都是后世贵州的一部分。

    贵州,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地方,即便是后世的八九十年代,依旧还有很多百姓填不饱肚子。

    不是当地人懒,也不是当地人不够聪明,实在是自然条件太差。

    现在是贞观二年,当地人想要生存,更是难上加难。

    等到谢龙羽说完,赵铭面色肃然的说道:“谢头领,我向你保证。”

    “只要咱们合作,不出三年,我让你的族人有饭吃,有衣穿!”

    谢龙羽没有说话,而是定定的望着赵铭。

    赵铭明白,就凭他这么空口白牙的两句话,对方显然不可能相信。

    “谢头领,播州紧邻泸州,而泸州边上的荣州盛产井盐,乃是不可多得的富庶之地。”

    “还有北面的益州等地,沃野千里,每年产粮极多。”

    “只要打通与荣州还有益州的商路,从荣州挣钱,然后再从益州买粮,想要保证谢头领你族人的生活,还不是轻轻松松?”

    随后赵铭把自己对于在播州种植茶叶的规划,简单对谢龙羽提了一遍。

    赵铭没有说他是想要狙击崔家的茶叶生意。

    这事现在肯定不能对谢龙羽说,一来大家还没有达成合作。

    即便是达成合作了,在没有足够信任之前,也不宜向对方透露。

    崔家的大名,即便谢龙羽远在牂州,同样也知道。

    赵铭对谢龙羽提及的茶叶生意,主要是与吐蕃的贸易。

    播州的茶叶,可以走西南面的昆州,然后进入濮子部。

    再从金齿部,然后一路向北,进入吐蕃的腹地。

    还有就是走西北面,从雅州也同样可以进入吐蕃腹地。

    甚至从松洲,还能进入吐谷浑。

    谢龙羽听完,心中信了大半,问道:“赵县男,可是茶叶是你经营,我谢家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

    赵铭笑道:“很简单,不管是种茶,还是后续的采茶等,我都需要大量的人。”

    “谢头领你的人帮我干活,我给他们开工钱,只要你的族人手中有了钱,还会忍饥受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