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 第97章 铲除旧势力,北宋焕发第二春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第97章 铲除旧势力,北宋焕发第二春

    司马光老贼,这次是真的急眼了。

    他躲在自家府邸的地下密室里,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这老小子还真有点魄力,竟然打算孤注一掷,联合旧势力发动武装叛乱。

    好家伙,这是要玩真的啊!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旧势力残余。

    这些人,要么是以前朝廷的官员,要么是些大地主、大商人,一个个肥头大耳,富得流油,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损。

    于是,他们一呼百应,纷纷响应司马光的号召,秘密集结兵力,准备搞事情。

    一时间,北宋京城的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

    暗地里,刀光剑影,杀气腾腾;明面上,依旧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这种反差,让人感到窒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旧势力的叛军,聚集在汴梁城外的一片密林里。

    他们一个个盔明甲亮,手持刀枪剑戟,看起来还挺唬人。

    不过,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些人大多都是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纪律散漫,士气低落。

    “这次,我们一定要推翻武大郎的暴政,恢复大宋的荣光!”司马光站在高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着演讲。

    “推翻暴政!恢复荣光!”叛军们跟着喊了几句口号,声音稀稀拉拉,一点气势都没有。

    这群人心里其实都没底,毕竟武大郎可不是吃素的。

    想当初,他带着梁山好汉们,把朝廷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现在更是成了北宋的皇帝,实力更上一层楼。

    跟这样的人硬碰硬,那不是找死吗?

    然而,司马光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这场叛乱上,要么赢,要么死。

    武大郎那边,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他冷笑一声:“司马光这老小子,还真是贼心不死啊!看来,得给他点颜色瞧瞧了!”

    他立刻召集了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兄弟,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叛军驻地杀去。

    两军对垒,气氛剑拔弩张。

    梁山军严阵以待,盾牌手在前,弓箭手在后,长枪兵列于两翼,如同钢铁城墙一般,牢不可破。

    叛军那边,则是一片混乱。

    他们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溜走。

    司马光见状,气得直跺脚:“都给我站住!谁敢逃跑,我就砍了他的脑袋!”

    然而,他的威胁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叛军们依旧乱作一团,毫无斗志。

    “大哥,看来这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啊!”武松咧嘴一笑,

    “不要轻敌!”武大郎沉声道,“小心驶得万年船。”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中暗道:“好戏,这才刚刚开始……”

    武大郎嘴角一勾,露出一抹“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这可不是普通的古代战争,得玩点儿现代的!

    他大手一挥,梁山军立刻变换阵型,搞起了特种兵常用的“蛙跳战术”。

    小股精锐部队如离弦之箭般穿插到敌军后方,一阵“突突突”,直接捣毁了叛军的指挥部,吓得司马光老贼屁滚尿流。

    前排的盾牌兵可不是吃素的,他们组成了铜墙铁壁,任凭叛军怎么冲锋都纹丝不动。

    后面的弓箭手更是神了,百步穿杨跟玩儿似的,“嗖嗖嗖”的箭雨精准打击,叛军成片倒下,哀嚎声响彻云霄,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兄弟们,跟我冲!”武松一声怒吼,像头下山猛虎般杀入敌阵,手中的雪花镔铁戒刀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人仰马翻。

    林冲、鲁智深等人也不是盖的,各个身怀绝技,简直就是人形兵器,杀得叛军哭爹喊娘。

    这仗打得一点悬念都没有,叛军被梁山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眼看大势已去,叛军纷纷扔掉武器,跪地求饶。

    “好汉饶命啊!我们也是被逼无奈!”“我们愿意投降!”

    看到旧势力被彻底击败,百姓们沸腾了,欢呼声响彻云霄。

    “武大郎万岁!”“梁山好汉威武!”的口号此起彼伏,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武大郎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那可是妥妥的“神”一般的存在!

    硝烟散尽,武大郎与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紧紧相拥。

    “兄弟们,我们赢了!”武大郎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从被潘金莲陷害,到加入梁山,再到推翻朝廷,他们经历了太多风雨,但兄弟情谊始终坚不可摧。

    “大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武松拍了拍武大郎的肩膀,

    “是啊,这才刚刚开始……”武大郎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喃喃自语道。

    硝烟散尽,断壁残垣。

    战争的创伤清晰可见,满目疮痍的景象让武大郎心头沉甸甸的。

    这盛世,来得太不容易了!

    百姓们虽然欢欣鼓舞,但脸上的笑容也带着一丝苦涩。

    毕竟,家园被毁,亲人离散,这些伤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抚平的。

    武大郎深知,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民心。

    他下令为战争中的牺牲者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百姓们聚集在广场上,看着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听着武大郎沉痛的悼词,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低声议论:“这武大郎,还真不是个普通的皇帝啊!以前那些皇帝,哪会管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可不是嘛!听说他以前就是个卖炊饼的,现在居然当了皇帝,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疑惑又敬佩的氛围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纪念仪式结束后,武大郎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恢复经济。

    他深谙“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一声令下,无数条宽阔平坦的大道拔地而起,连接着各个城镇乡村。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办工厂,互通有无。

    各种惠民政策如春风般吹遍了北宋的每一个角落,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蒸蒸日上。

    短短几年时间,北宋的经济就恢复了元气,甚至比以前更加繁荣。

    城市里,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乡村里,田野肥沃,牛羊成群,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北宋,在武大郎的治理下,走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然而,就在这繁荣的背后,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北宋的崛起,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

    他们有的对这个新兴的政权充满了好奇,有的则心怀叵测,暗中观察,伺机而动……

    一日,武大郎正在批阅奏折,忽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陛下,辽国使臣求见!”

    武大郎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辽国?他们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