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 第153章 女子教育初兴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第153章 女子教育初兴

    武大郎站在窗前,目光越过重重屋檐,最终落在远处的女子闺阁。

    那雕花窗棂后,影影绰绰的倩影,如同被囚禁的鸟儿,让他心头一紧。

    女子教育,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他知道。

    但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如铁,仿佛能穿透这森严的礼教壁垒,看到未来女子读书识字,自由翱翔的景象。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味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即将打响。

    “我要在乡村私塾和城市学府,设立女子学堂!”武大郎在朝堂上掷地有声,语气不容置疑。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嗡嗡声此起彼伏,像一锅煮沸的粥。

    朱熹“腾”地一下站起来,脸色铁青,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

    “荒谬!简直是荒谬!”他指着武大郎,唾沫星子乱飞,“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你这是要败坏纲常伦理,毁我大宋江山!”

    朱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脸涨得通红,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

    “女子读书识字,有何不可?”武大郎不慌不忙地反驳,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她们一样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巾帼不让须眉!”

    “一派胡言!”朱熹怒吼一声,猛地一甩袖子,“你这是开历史的倒车!我绝不同意!”他狠狠地瞪着武大郎,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凝固,紧张得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我意已决。”武大郎平静地看着朱熹,眼神中没有一丝退缩,语气坚定得如同磐石。

    “你……”朱熹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武大郎的手指颤抖不已,“你这是要……”他突然顿住了,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好,很好!”

    朱熹的话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朝堂上保守派的怒火。

    不少传统文人纷纷附和,如同群鸦般聒噪,指责武大郎离经叛道,大逆不道。

    武大郎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一股压力如山般压在他的肩头,但他依旧挺直了脊梁,目光如炬。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翻涌着不屈的意志,仿佛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要将这腐朽的观念焚烧殆尽。

    朝堂上的空气凝滞而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诸位爱卿莫急,”武大郎的声音在喧闹的朝堂上响起,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压制了众人的嘈杂,“朕今日请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她们或许能解答诸位的疑惑。”说罢,他拍了拍手。

    只见几位女子款款走入朝堂,为首的正是名满天下的李清照。

    她身着素雅长裙,气质清雅脱俗,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文人墨客的优雅。

    紧随其后的是蔡文姬,她容颜清丽,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仿佛是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才女。

    李清照和蔡文姬等才女轮番上阵,以自身的经历和学识,讲述了女子受教育后的积极影响。

    她们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将女子教育的意义娓娓道来。

    她们的才华和见识,如同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朝堂上保守派们心中的阴霾。

    “女子读书识字,并非要与男子争权夺利,而是为了更好地相夫教子,治理家事,”李清照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般沁人心脾,“一个有见识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

    蔡文姬则以自身为例,讲述了自己如何用学识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传承文化。

    “女子并非只能困于闺阁之中,她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她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字字句句都敲击在朝臣们的心上。

    随着才女们的讲述,朝堂上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本那些反对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窃窃私语和若有所思的表情。

    一些原本持反对态度的官员,也开始动摇起来,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惊讶和赞赏的光芒。

    武大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

    他知道,他赢了!

    他成功地将女子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诸位爱卿,还有何异议?”武大郎环视群臣,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静……“陛下,臣有本奏!”

    武松猛地一拍武大郎的肩膀,力道之大,差点让武大郎一个趔趄。

    “好兄弟!真有你的!这帮老顽固,就该这么治他们!”他哈哈大笑,声音洪亮,震得房梁都嗡嗡作响。

    林冲也走上前,拍了拍武大郎的肩膀,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大哥,你做得对,女子也该有受教育的权利。”鲁智深更是兴奋地抓耳挠腮,嚷嚷道:“洒家早就看这朱熹不顺眼了,酸腐不堪!大郎,干得漂亮!”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武大郎围在中间,如同众星捧月一般。

    武大郎听着兄弟们的夸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扬。

    金銮殿上,武大郎龙袍加身,手持玉玺,威严地宣布:“朕今日正式颁布法令,推行女子教育!凡大宋子民,不分男女,皆有受教育的权利!”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

    话音刚落,殿外便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如同潮水般涌入大殿。

    武大郎的目光投向窗外,只见无数女子手捧鲜花,喜极而泣,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朱熹站在殿外,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脸色铁青,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

    他狠狠地跺了跺脚,拂袖而去,背影落寞而萧瑟。

    武大郎看着欢呼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至少,他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他拿起桌案上的一份奏折,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地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

    他的目光扫过奏折上的一个个数字,眉头微微皱起……

    “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啊……”他喃喃自语道,

    “陛下,吏部尚书求见。”一个小太监躬身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