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抄家王 > 第22章 各方的反应

大明抄家王 第22章 各方的反应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十四,一个充满故事的日子。

    首先,工部给沈战造的一千支遂发枪造好了。

    说好的每枪配发300枚纸壳子弹,工部只交付了一半。

    这事不差钱儿,沈战钱给得很足。

    差的是时间,工部承诺五日内交付剩余的子弹。

    “全体练枪!”沈战一声令下,一千多锦衣卫快速适应起了新枪。

    “砰!砰!砰!”

    靶场上顿时热闹起来。

    “此枪甚是神奇,竟然不用燃烧的火绳就能点燃火药!”

    “这有效射程才叫神奇,比军用的鸟铳远了二十步(30米),达到了一百步(150米)!”

    “我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这个枪的杀伤力,即使是重骑兵和重步兵估计都扛不住!”

    沈战手下的锦衣卫们一边练枪一边抒发着各自的感慨。

    沈战在靶场上看了一会儿后基本满意,自己的兵悟性还算可以。

    但是一千多人谁也没有发现遂发枪+纸壳子弹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杜寒,把枪法最好的兵给我叫过来!”沈战吩咐道。

    “喏!”杜寒很快叫来了麾下枪法最好的兵。

    “小人李铁牛参见千户大人!”一个黝黑精壮的汉子来到沈战面前。

    沈战将一杆鸟铳扔给了李铁牛,这是大明军火器营的制式准备。

    而他自己则拿起一支新造的遂发枪。

    二者从外形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那就得在实战中见真章了。

    “李铁牛,用你最快的速度射击十发。

    五十步距离上的人形靶不能低于十中六。

    打好了本千户赏你50两银子。

    打不好本千户赏你十军棍。

    听明白了吗?”

    “小的明白,千户大人就瞧好吧!”提到自己的强项李铁牛显得自信满满。

    看到千户大人要跟一个小兵比枪法,校场上的锦衣卫们纷纷围过来观看。

    “开始!”杜寒向下挥手的同时大喊道。

    “砰!”沈战快速装填弹药,然后率先开枪。

    五十步以外的一比一人形靶被沈战这一枪打中了胸部。

    “好!”围观的锦衣卫们齐声喝彩。

    军中最重武功,枪打得快打得准就是硬功夫。

    “砰!”李铁牛的动作稍慢,但也击中了人形靶的躯干。

    “好!”围观的锦衣卫们又是一阵喝彩。

    “砰!”沈战再中。

    “砰!”李铁牛也中。

    二人的命中率都保持在八成以上,这在古代已经算得上神枪手了。

    也不想想他们用的啥枪,比现代枪械落后了好几百年呢!

    沈战和李铁牛的比试还在继续,但是校场上的喝彩声却越来越小。

    不是二人打得不准了,而是众锦衣卫都发现了一个令人惊恐的事实。

    在命中率相同的情况下,李铁牛开三枪,沈战刚好能开四枪。

    当李铁牛开完十枪的时候,沈战先他一步完成了第十三次射击。

    在事实面前沈战已经不需要多做解释了。

    李铁牛是锦衣卫队伍里有名的快枪手。

    即使这样沈战的射击速度也比他快了30%。

    这意味着什么在场的士兵们全都懂。

    在战场上单兵射击速度的提升意味着军队火力密度的提升。

    这对敌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至此,遂发枪跟当下主流的火绳枪相比优势便显而易见了。

    第一,遂发枪射速更快。

    第二,遂发枪射程更远。

    第三,遂发枪杀伤力更大。

    第四,遂发枪不需要明火。

    望着校场上一群激动的锦衣卫,沈战的心情很沉重。

    “弟兄们,遂发枪这玩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二十年前工部的匠人就把它研究出来了。

    但是研究成现在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银子。

    批量生产也需要大量的银子。

    而咱们大明的银子去哪了你们心里都清楚。

    所以说,再过二十年大明的将士也没机会用上这样的好枪。

    今儿个本千户开恩,一人赏你们一支好枪。

    有了这样的好枪,建奴和流贼在咱们面前全是狗。

    等将来到了战场上你们谁要是给本千户掉链子……”

    “愿为千户大人效死命!”杜寒第一个行礼说道。

    “愿为千户大人效死命!”张伟和王忠紧跟着附和道。

    “愿为千户大人效死命!”校场上所有的锦衣卫均单膝点地大声喊道。

    “都起来,说过多少遍了,我最讨厌跪礼!”沈战不悦地说道。

    “哈哈哈!”一众锦衣卫大笑着起身。

    自家千户大人军法严是严了点,但是其它方面真是没话说!

    他知道把手底下的兵当个人,既给你发银子发好枪又给你应有的尊重。

    在明末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能遇上这样的主子还要啥自行车。

    沈战用湿手帕擦过手之后,负责情报工作的张伟前来汇报。

    “大人,关于成国公府的罪证均已收集完毕。

    相关人犯均已签字画押。

    总共三项大罪,人证物证俱全。

    这些证据足够堵上某些人的口了!”

    沈战接过张伟整理的证据大概看了一遍,结果看得他脑门上青筋直跳。

    这也就是沈战城府够深,要是换了崇祯那个暴脾气估计又要摔东西、拍桌子了。

    “这些东西可以让朱纯臣死上十回!”

    沈战说完这句话便拿着朱纯臣的罪证朝皇宫的方向走去。

    如此气人的东西怎么能不跟皇帝陛下分享呢。

    沈战这里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大明的其它地方则是暗流涌动。

    经过十天时间的发酵,大明京师的最新变化已经传到了流贼和建奴的高层耳中。

    即将登基为帝的李自成。

    正计划着第六次奇袭、抢掠中原的多尔衮。

    犹豫着要不要进军四川当土皇帝的张献忠。

    这些人全都闻听了两则最新消息。

    一、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因走私军资、通敌叛国等罪名被抄家下狱。

    二、前大明内阁首辅陈演因走私军资、以权谋私等罪名被抄家下狱。

    这对大明的三伙敌人来说绝对是坏消息。

    崇祯小儿的脑子越来越清醒了。

    大明朝堂上的蛀虫越来越少了。

    贪官们的财富正在向皇帝的手中转移。

    这可不是好现象啊!

    流贼军,李自成的中军大帐内,一群文臣武将正在开会。

    正月初一李自成登基还是不登基。

    正月初八起兵攻打北京的计划还要不要执行。

    这就是此时大帐里正在争吵的话题。

    说话颇有分量的大将军刘宗敏对李自成说道:

    “闯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我军无论地盘、兵士还是人口都处于最鼎盛之时。

    此时不登基称帝更待何时?”

    李自成犹豫不决,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推翻大明朝。

    他造反的保底目标是做个官方认可的西北王,那样貌似也不错。

    李自成望向闭口不言的军师李岩,这是他最敬重的人。

    “军师,本王当如何选择,还望军师指点迷津!”

    李岩一直在低头研究间谍送回来的情报。

    上面主要描述了大明京师最近的变化。

    听到李自成叫自己,李岩这才抬起头来。

    “闯王挖了老朱家的皇陵,杀了老朱家的藩王。

    现在是大明朝最虚弱的时候。

    大明朝堂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李岩不愧是智者,他只用三句话就堵死了李自成所有的退路。

    李岩的潜台词是这样的:

    李自成啊,你都把人家崇祯的老祖宗给挖出来了还想跟人家和解,你自己觉得现实吗?

    既然无法和解就要从肉体上消灭敌人。

    现在大明朝病入膏肓,你还不趁他病要他命等什么。

    难道等大明朝把这口气缓过来跟你秋后算账吗?

    听了李岩的话,李自成瞬间从天灵盖凉到了脚后跟。

    是啊,自己早已走上了不归路。

    要么自己当皇帝推翻大明,要么被大明皇帝清算,根本就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为了搞银子自己挖皇陵、杀藩王,崇祯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传本王的命令,大军即刻拔营回师西安。

    明年正月初一本王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顺。

    明年正月初八起大顺军百万讨伐大明京师。

    此战不成功则成仁,只许胜不许败!”

    “闯王英明!”大帐内文臣武将跪了一地。

    李自成自己坚定了当皇帝的想法,那么反对的声音自然就消失了。

    当老大的最忌犹犹豫豫,举棋不定。

    东北,盛京。

    多尔衮找来了自己最信任的汉人军师范文程。

    “范先生,最新密报。

    李自成那个流贼要封自己为皇帝了。

    听说他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起兵百万攻打大明京师。

    你说我们大清是不是应该跟着浑水摸鱼?”

    “摄政王万万不可!”范文程立刻劝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