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抄家王 > 第160章 乌日图背锅

大明抄家王 第160章 乌日图背锅

    三月初三,盛京城。

    摄政王多尔衮怒杀十名汉人奴隶。

    整个满清高层都震惊了。

    多尔衮力推“亲善汉人”的政策,主张以汉制汉。

    多尔衮动手杀汉人,这是难得一见的名场面。

    除非……

    除非汉人做下了让多尔衮出离愤怒的事情。

    他才会在情绪失控下对汉人奴隶痛下杀手。

    当满清的高层们打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全都认可了多尔衮的屠杀行为。

    三月初三,正白旗牛录章京乌日图返回盛京。

    这哥们儿出去的时候带了600蒙古轻骑。

    结果逃回来的时候仅余二十骑。

    两个整建制的蒙古牛录打没了。

    惨败,最近十年八旗军少有的惨败!

    耻辱,对于正白旗来说莫大的耻辱!

    正白旗的旗主是谁?

    答案正是摄政王多尔衮!

    所以说,多尔衮暴怒杀汉人奴隶泄愤便情有可原了。

    对女真人来说情有可原。

    对汉人来说全是血泪。

    “啪啪啪!”

    大冬天零下二十多度,乌日图光着上身被绑在刑具上不停地挨鞭子。

    乌日图有两大罪行让多尔衮无法忍受。

    第一,在广阔的大草原上600蒙古骑兵竟然打不过3000明军。

    第二,你打不过总该跑得过吧,结果两个牛录的蒙古骑兵全都搭进去了。

    乌日图不死不足以正军法。

    但是他死之前多尔衮必须把战斗过程问清楚。

    多尔衮:“乌日图,本王不让你做个冤死鬼。

    把战斗过程跟本王说清楚!”

    “嗯?”前来劝说多尔衮的阿济格和多铎全都竖起了耳朵。

    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600蒙古骑兵差点让孱弱的明军给全歼。

    这事处处透着诡异,由不得二人不上心。

    受了鞭刑的乌日图梗着脖子不服气地说道:

    “摄政王,某乌日图不是怕死之辈。

    实在是这个仗根本就没法打。

    明军骑射差劲儿,吾的战术是在五十步距离上放风筝。

    然后慢慢磨死明军。

    等到了明军士气崩溃的时候再衔尾追击。

    请问吾这个战术有问题吗?”

    “没问题啊!”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同时在心中说道。

    马背上的民族打明军都是这套战法。

    先利用机动性和骑射功夫放风筝,慢慢消耗明军。

    明军的战斗意志本来就薄弱。

    等他们士气崩了之后再从后面掩杀。

    这一套操作下来百分百能把明军给打崩掉。

    “然后呢?”多铎心急地问道。

    多尔衮和阿济格也很想知道当时的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乌日图露出惊恐的表情,仿佛勾起了很不好的回忆。

    “然后三千明军集体举枪射击。

    那种火枪射得又远又准。

    三千支火枪射击过后,我们这边倒下去420多人。

    420多人啊,一轮射击就没了,太恐怖了!”

    乌日图声嘶力竭地在那里哀嚎。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听得目瞪口呆。

    啥玩意,穷困潦倒的明军骑兵实现全员配枪了?

    而且还是射程远、精度高的新式火枪!

    这听着怎么有点玄幻呢。

    要是明军真有这么厉害那还打个屁!

    “别急,问问别人!”多尔衮冷静地说道。

    “好!”多铎和阿济格也觉得乌日图的说法有逃避责任的嫌疑。

    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跟乌日图一起逃回来的十九名蒙古骑兵都是一样的说词。

    他们第一轮对射就让明军给干掉了420多人。

    好吧,那根本就算不上对射。

    他们还没进入弓箭射程呢就让明军给干趴下了。

    仔细审问过所有逃回来的士兵后,多尔衮三兄弟脸色凝重地围坐在一起。

    阿济格:“现在有两个坏消息。

    第一,明军中出现了一支全员配枪的骑兵部队。

    第二,这种新式火枪射程远、命中率高。

    最主要是它能击穿蒙古轻骑兵的双层甲!”

    在阿济格看来明军火枪能在一百步距离上击穿蒙古骑兵的双层甲已经很了不起了。

    至少以前的明军就做不到这一点。

    多尔衮想到了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阿济格、多铎,你们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蒙古骑兵的棉铁甲和皮甲全被击破了。

    然后我们女真士兵的棉铁甲和锁子甲也扛不住这种新式火枪的打击!”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阿济格和多铎齐齐摇头。

    棉铁甲是两层压实的棉布中间夹着一层铁片。

    这种甲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弹丸打在棉铁甲上之后会丧失很大一部分动能。

    皮甲跟锁子甲没有任何可比性。

    火枪弹丸打穿皮甲容易,打穿锁子甲难上加难。

    至少满清这边就从未见过能同时击穿棉铁甲和锁子甲的轻型火器。

    沈战:没见识了不是!

    多尔衮微微点头,他也感觉自己多虑了。

    打定主意的多尔衮看着多铎说道:

    “既然如此,大战开始之后就不要让蒙古轻骑兵上去送死了。

    攻坚的时候让满洲重骑兵和重步兵上去破阵。

    等敌人的阵型被冲破之后再让蒙古骑兵尾随收割!”

    “明白了!”多铎不太在意地说道。

    在多铎看来明军无非就是多出一个配了火枪的骑兵营。

    “艹,一旦遇上了老子的重骑兵,分分钟教明军做人!”多铎在心中不屑地说道。

    这就是认知误区的可怕。

    满清高层对新式火枪在认知上存在误区。

    这就注定了他们在大战中会付出血的代价。

    “咔嚓!”人头落地。

    折损了两个牛录的乌日图终究难逃一死。

    乌日图背了这个锅,满清这边便没人深究大明火枪兵的事情了。

    清军也很重视火器。

    但是在他们看来火器只是战争工具之一。

    最终起决定性的还是人。

    沈战:那是你们没见过威力大的火器,否则一定不会这样想!

    三月十六。

    满清户部尚书英俄尔岱派出第一支粮草辎重队。

    负责护送的是两个镶白旗牛录。

    为了以防万一,多铎派出了一个满洲重骑兵牛录和一个蒙古轻骑兵牛录。

    满洲重骑兵战时身披三层甲。

    在多铎看来明军的火枪拿满洲重骑兵肯定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自这一刻起,满清的战争机器正式启动。

    清军第六次入关劫掠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