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 第140章 大军开拔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第140章 大军开拔

    副将一直把李儒安全护送出去,这才回来复命。

    副将道:“将军,人已经送出去了。”

    韩遂看着副将问道:“嗯,送出去就好,路上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吧。”

    副将摇了摇头道:“将军放心,虽然遇到几波巡逻的士兵,都被我打发了,并无意外。”

    韩遂点了点头道:“嗯,没出意外就好。”

    副将心中疑惑,于是问道:“将军,将军真的要考虑那李儒之言?要与董贼一起,除掉马腾首领吗?”

    韩遂闻言,沉思片刻后道:“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想好,若真要这么做,也要必须想好万全之策。”

    “不然,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若是贸然行事,必将万劫不复。”

    “还是等我们的暗探把情况探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倘若那李儒之言为真,即便与他们联手,又有何不可。”

    “若是此事为假,只为骗我等除掉马腾,那等李儒几日之后归来,那就秘密的把他斩杀就是。”

    与此同时,征北军在占领三处之地后,立马分兵一万大军。

    前往函谷关驻守,函谷关乃是重要的关隘。

    接着又集结八万大军,驻守陈仓,一副对董卓仅剩的两处郡城发起进攻的样子。

    董卓得知征北军的图谋之后,顿时大惊,没想到征北军的速度这么快。

    然而,李儒却根据现在关中征北军的布置,心中猜想。

    这个时候,曹,袁,联军,势必还没有对并州采取进攻。

    不然关中之地的征北军,不可能还会做出此等布置。

    恐怕早就率领大军回防并州了。

    李儒可谓是心急如焚,若是曹操与袁绍还不对并州发起进攻。

    那么他的计划可就要落空了,不仅计策无法实施。

    恐怕董卓军仅剩的两个郡城,陇西郡与天水郡。

    恐怕都要易主,到时候,董卓军可真的就是要被消灭掉了。

    就在此时,探子来报,曹操与袁绍的大军终于有所行动。

    原本一直迟迟不为动身起兵的袁绍大军。

    这日,忽然大军开拔,而且袁绍亲自作为四十万大军的统帅。

    副将淳于琼,审配作为大军的军师。

    颜良,高览,作为大军的先锋。

    这次袁绍率领四十万大军,从洛阳出发,行动路线。

    乃是前往关羽驻守的箕关,就在袁绍率领大军前往箕关之时。

    在洛阳征北军的暗探,就已经把消息传达给了,身在并州的刘茫。

    刘茫得到袁绍大军开拔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

    袁绍大军开拔,是刘茫万万没想到的,前段时间。

    刘茫就已经派遣使者前往洛阳,面见许攸。

    这些日子,袁绍的大军一直在洛阳,没有开拔的迹象。

    刘茫原本以为,凭借着贿赂许攸,许攸收了钱,已经把袁绍说服了。

    没想到,袁绍突然就令大军开拔,朝着关羽驻守的箕关而去。

    不过现在刘茫已经没有心思去想其中的缘由了。

    现在要想想接下来的对策。

    原本以为袁绍会放弃攻打并州,现在看来已经避无可避了。

    刘茫与谋士鲁肃商议以后决定,加强壹关和箕关的防守。

    目前壹关驻守四万大军,箕关驻守五万大军。

    刘茫把张飞派到壹关当主帅,统领四万大军驻守。

    而箕关统帅为关羽,率领五万大军驻守。

    刘茫知道张飞的火爆脾气,所以把谋士田丰,也一并派往壹关。

    目前并州城的预备兵力只有七万人马,面对七十万的敌军。

    刘茫不得不把身在云中的五万苍狼骑兵调回。

    另外还有河西军团的两万步卒。

    至于箕关的关羽,刘茫并没有给他派遣谋士。

    刘茫相信,以关羽的智谋,相信关羽可以做到智勇双全。

    刘茫则与谋士坐镇并州,运筹帷幄,调度兵马。

    曹操的三十万兵马,目标是壹关,壹关有张飞率领的四万大军驻守。

    还有田丰这个谋士在,一时半会可以抵挡。

    而袁绍率领四十万大军目标乃是关羽所在的箕关。

    箕关有关羽以及五万大军驻守,另外还有许多刘茫研发的许多新式武器。

    相信袁绍想要打下箕关,也没那么容易。

    另一边,袁绍率领大军开拔之后,许攸依然被袁绍安排下来,留守洛阳。

    这天在洛阳许攸的府邸。

    一人焦急的询问许攸道:“许大人,敢问你家主公为何突然起兵?”

    许攸闻言,脸色略带遗憾道:“这你有所不知,原本主公已然被我说动,可奈何,审配巧言令色,鼓动主公起兵讨伐并州,我也是无能为力啊。”

    那人不甘心的问道:“许大人,可有什么方法,让你家主公取消此次进攻,原路返回?”

    许攸则摇了摇头道:“目前四十万大军已经开拔,就目前而言,已不可逆转我家主公的心意。”

    之后两人也是久久不语。

    相比他俩的郁闷,作为中原的许多氏族则兴奋不已。

    用他们的话来说,苦刘茫政策久矣!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氏族都是如此,那些与刘茫走的近的。

    他们却觉得,在刘茫的政策之下,乃是对大汉所有人。

    都是有好处的。

    这些人中,就有蔡邕。

    在得知曹操与袁绍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并州的消息后。

    蔡邕也是很担心刘茫的,蔡邕认为刘茫在并州的一些政策。

    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也认为刘茫是不可多得的贤臣能主。

    蔡邕担忧道:“如今天下大乱,他们不去讨伐董卓,救回天子,反而去进攻并州,唉,苦了并州百姓。”

    蔡母则无奈的劝解道:“老爷,我们操心又有什么用,我们也左右不了局势。”

    蔡邕无奈的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一旁的蔡文姬则担心的问道:“父亲,这次曹操与袁绍联军,起兵七十万,你说刘茫能抵挡的住吗?”

    蔡邕道:“这可不好说啊,世事难料,战场上的事情,都是变幻莫测,不好说。”

    蔡文姬闻言,满脸愁容道:“父亲,母亲,女儿先回房了。”

    待到蔡文姬离开后,蔡母道:“老爷,你可知,文姬一直在担心刘茫?”

    蔡邕闻言愣了一下道:“难道,文姬她?”

    蔡邕不可置信,他怎么就没有察觉出来。

    蔡母问道:“老爷,若真是这样,老爷你会如何?”

    蔡邕叹了口气道:“以目前的局势,七十多万大军压境,刘茫能不能挺过此战都很难说,最坏的消息就是他身死,并州易主。”

    “这个时候文姬动了心思,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蔡母担忧道:“那,岂不是害了她自己吗?”

    蔡邕摇了摇头道:“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只希望刘将军能顺利抵挡住大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