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 第195章 司马懿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第195章 司马懿

    在袁绍与曹操起兵七十万进攻刘茫之际。

    轲比能陈兵二十万,在边境的草原之上。

    他在等待中原大战的消息。

    只要刘茫不敌,他就可以率领大军南下。

    趁机扩大实力。

    然而让他失望了,好消息没有,坏消息倒时有两个。

    自己派遣并州的使者,不但没有说服刘茫。

    而且还被斩杀,另一个就是,袁绍同盟的袁绍与曹操。

    竟然反目成仇,成了敌人,而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征北军。

    现在不仅拿下了关中,危机解除,还实力大涨。

    轲比能十分恼怒,在心里不知道骂了多少遍两人。

    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率领大军,返回草原。

    当然最郁闷的当属卫仲道了,他是最希望刘茫被灭的。

    这天,王允找到了他,两人在房间里,密谋了许久。

    原本愤怒的他,在同王允密谋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狠辣之色。

    紧接着王允又开始新一轮的对蔡邕发难。

    不过这一次,以卫仲道为首的许多才子,竟然也与王允一起。

    对蔡邕发难,无奈之下,蔡邕只能同自己门下的学生。

    以及自己的家眷,离开洛阳,因为他要去长安。

    因为大汉的正统皇帝,目前就在长安。

    在离开洛阳的当天,许多老臣都前来送行。

    对于蔡邕的离去,王允是非常乐意的。

    王允此时可以说风光无限,许多朝中的老臣,还有那些士族。

    现在都以王允马首是瞻。

    虽然蔡邕不舍,但是等到他离开之后,反而觉得一身轻松。

    路上有许多饿死的大汉百姓。

    蔡邕看着这些饿死的百姓,心中十分难受,感慨道:“天下兴百姓苦,天下苦,百姓更苦。”

    “好好的大汉,现在诸侯割据,混乱纷争,最倒霉的永远是天下百姓。”

    蔡母也是不忍直视,随即叹了口气。

    蔡文姬闻言,开口道:“有大将军在,只要大将军把诸侯们都打败了,但是天下百姓自然可以过上好日子。”

    两人闻言相视一眼,摇了摇头,这个女儿真是一心向着刘茫。

    路上许多百姓,都是衣衫褴褛的朝着西边逃亡。

    蔡邕不解,为何这么多的百姓要拖家带口的逃亡。

    不过从这些百姓口中才得知,他们这些百姓全都是要去关中。

    原来是这些百姓都听说大将军在关中,实施了一些利民的政策。

    只要去了关中,就能有活路。

    随后叫来学生,让学生前去询问具体原因。

    不一会学生回来,蔡邕问道:“百姓们如何说,就算大将军出了许多利民的政策,可是长途跋涉,真的值得吗?”

    学生不敢隐瞒,回答道:“老师。不是他们想去,而是在洛阳实在是活不下去。”

    蔡邕闻言顿时一惊道:“这是何意?为何活不下去?”

    学生叹了口气道:“不瞒老师,在洛阳周围的百姓,自从袁绍占领洛阳之后,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了。”

    “不光那些士兵整日欺压百姓,就连城中的士族也是如此,百姓们根本就没有活路,这才不惜长途跋涉,前往关中。”

    就在这时,路上突然有老人晕倒,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哭泣。

    口中一直喊着“爷爷……”

    蔡邕见状,也顾不得身份,随即从马车上下来。

    来到老人身旁,这时老人的周围已经围满了人。

    其中就有一个气质不错的年轻人,看到老人晕倒。

    他立马把老人扶到旁边的平坦之处。

    蔡邕来到年轻人面前,随即问道:“这老人家如何了,可有大碍?”

    年轻人看了看蔡邕,眼神中十分震惊,因为蔡邕的穿着来看。

    不是一般人,绝对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

    但是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出现在百姓的逃亡路上,让他十分不解。

    周围许多百姓,看到蔡邕一身华丽的服饰,也都认为蔡邕是个有身份地位的人。

    周围百姓对蔡邕,都十分的敬畏,但年轻人却与周围百姓不同。

    眼神中只是惊讶,并未有敬畏,神情平凡的开口道:“并无大碍,只是身体太虚,长时间未有饮食导致的。”

    蔡邕闻言,点了点头,没事就好,于是吩咐身旁的学生。

    去车上取点食物过来,随后学生取来食物。

    蔡邕接过来,准备喂老人家吃下,这时年轻人开口道:“如果不介意的话,还是我来喂吧。”

    于是蔡邕把食物递给了年轻人,年轻人拿过食物。

    虽然他自己也很饿,但他并未作出非分之想。

    于是把食物细心的喂到老人嘴里。

    片刻后,吃了食物的老人,这才缓缓的醒了过来。

    周围的许多百姓,看到老人家醒来,也是露出了由衷的喜色。

    这时一旁的小女孩,看到爷爷醒了过来,于是满脸笑容的一下扑进老人的怀里。

    满嘴高兴的喊着:“爷爷!”

    这时,年轻人站了起来,把手中剩余的食物,递给了蔡邕。

    让蔡邕惊讶的是,这年轻人刚才看到食物的样子。

    明明他已经很饥饿了,但是并未把剩下的食物据为己有。

    这点让蔡邕不禁高看一眼,这个时候换个人,恐怕都做不到。

    蔡邕接过食物,随即把食物又递给了老人,此时的老人感动不已。

    带着孙女给蔡邕,磕了几个头。

    蔡邕心中不忍,扶起老人,又看了看老人身旁的小女孩。

    估计是小女孩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不然也不会一老一少逃亡。

    于是蔡邕开口道:“老人家,你们爷孙两人此去关中,路途遥远,又无盘缠在身,不知可愿跟在我的身边?”

    老人家顿时大喜,随即又给蔡邕磕了几个头。

    他们爷孙俩这下也总算有了依靠。

    蔡邕吩咐学生,把爷孙俩带下去,细心照料。

    随后蔡邕朝着年轻人抱拳道:“老朽蔡邕,不知小哥如何称呼?”

    年轻人听到蔡邕之名,先是震惊,接着又露出恍然之色。

    年轻人拱手回礼道:“小子司马懿。”

    随后指了指身后的十几人道:“他们乃是小子的家人,父亲以及兄弟。”

    这时,司马懿的父亲,带着司马懿的兄弟们走上前来。

    司马懿的父亲首先抱拳道:“在下司马防,见过蔡邕蔡大人。”

    随后司马防的儿子们,也是朝着蔡邕拱手道:“我等,见过蔡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