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仇人大婚我惨死,重生后虐死全家 > 第167章 举荐武安侯

仇人大婚我惨死,重生后虐死全家 第167章 举荐武安侯

    “娘子是算到了西南不顺?”萧珩眉梢微挑,回头看她。

    “反正你不要去,想办法让云怀德主动请缨。”云早早说完,将脑袋埋进了被子里,睡觉。

    “娘子。”萧珩再喊。

    云早早睡意朦胧的嘟囔:“睡着了。”

    萧珩笑了一声:“那云天师好梦。”

    说完,又看了她一眼,滚着轮椅,出了门。

    云早早听着他的轮椅走远,才露出头来,盯着房顶若有所思。

    算,她是没算到。

    不过她知道,上辈子,正隆帝派萧珩去了西南,西南叛乱没平,他人倒是失踪了。

    他到底是死是活她就不知道了,因为直到她死,也再没听到过他的消息。

    西南土司叛乱,搅得西南三省不得安宁,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正隆帝在昨日收到千里加急的战报时,第一时间便召集内阁大臣商讨,到底该如何应对这次叛乱,朝廷又该派谁过去平乱。

    朝会上,一片死寂,谁也没有先说话。

    正隆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脸威严,沉眉敛目,威慑性极强的目光,在殿上众人的身上扫过,开了口:“众爱卿觉得,西南之行,谁最合适?”

    不过就是土司作乱而已,看看他们这些人,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一声不吭,朝廷养着他们这群废物有什么用。

    兵部尚书曹卫拱手出列,道:“回陛下的话,西南三省,自开国以来,大大小小的叛乱无数,这次确是闹得最大,连镇南军都不敌,只能向朝廷求助。

    那群土司们,一次次的无视朝廷,冒犯龙威,臣斗胆进言,这次定要把他们赶尽杀绝,再不给他们判断的机会。

    再给他们机会,朝廷就是在养虎为患啊!”

    户部尚书姚涿脸色微变,也站了出来:“陛下,西南多丛林瘴气,镇南军也是因此进山围剿受挫,伤亡惨重,臣以为,这件事不宜操之过急,应以和为贵,招降为首选。”

    打仗,那不得花钱啊!

    户部现在的银钱吃紧着呢!

    能招降还是得招降,武力平乱乃是下下之策!

    正隆帝眼神如刃:“那余爱卿觉得,谁去招降最为合适?谁又能劝得动西南那群土司们?”

    那群国之祸患,他早就想除之后快了。

    可他们一打仗,就往深山老林里躲,不习惯不熟悉地形的大周军队,找不到他们人不说,进林子被蛇虫瘴气所伤,损失就得有一成之多。

    是以这么多年,他们每每叛乱,朝廷只能以招降为主,赐他们大量的金银以安抚。

    可那群狗东西,他们把钱花完了,就接着叛乱,周而复始。

    余善年道:“陛下,这次土司叛乱的规模,比以往每一次都要大,自然是得派朝廷里跟土司们有渊源的人过去,好好跟他们商谈。”

    说到这里。

    有官员便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武安侯。

    若说渊源,初代武安侯可是平定西南土司之乱,主持过土司改土归流的人,当时成效也是斐然,他也是因此,受封武安侯。

    武安侯只觉得脊背一阵阵发凉,垂着头不说话。

    西南那帮土司,说好听了,是朝廷治下的官员,说不好听了,那就是一群藩镇割据势力,不服教化的流氓,要的都是钱财,谁跟他讲情面。

    正隆帝也看向了武安侯。

    萧珩道:“父皇,儿臣没记错的话,云家祖上是有一支旁支,是在水西安氏土司的治下安身立命的,也不知如今情况如何了。”

    首辅杨儒回话道:“陛下,不知您可否还记得,前年的开春的时候,水西云家还上了奏折,说云家的嫡女,嫁与了永宁奢氏土司之子为妻。

    按照辈分来算,侯爷是该尊称水西云家家主一声叔父的。

    那嫁与奢氏的云家嫡女,也得唤侯爷一声叔父。”

    礼部尚书余善年也道:“陛下,初代武安侯,当初就是平乱西南,立下不世之功,封了侯爵,臣记得,当时武安侯把两位爱女嫁与了当时岑氏土司,木氏土司,自己也纳了五房小妾,皆是土司之女,一度被传为美谈。”

    武安侯心里苦涩,暗骂他们多管闲事,可话都引到他身上了。

    他也不好再保持沉默,便道:“陛下明鉴,水西离京城山高水远,平日里无事侯府跟水西云家也并无甚往来。”

    朝廷里这些狗东西,全都不安好心。

    那边的叛乱,土司们打的狗脑子都出来了,镇南军都平不了,他过去就是送命。

    “既是如此。”萧珩看着武安侯,道:“儿臣举荐武安侯挂帅,平息西南土司之乱。”

    这满朝文武,本就对西南那个又穷又横又凶的地方打心底里抵触,谁也不愿意沾上,见萧珩开口了。

    立时便有人站了出来,是楚将军,道:“臣觉得九皇子所言甚是,侯府与西南各地土司渊源颇深,侯爷挂帅,土司们定会即刻归降。”

    萧宸一直保持着沉默,心知萧珩如此积极的推举武安侯,就是想要替云早早出气报仇,恰好他也觉得武安侯府安逸太久了,只会生事。

    与其把武安侯留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惹麻烦,让他给收拾烂摊子,还不如直接把他送去西南,若是死了就死了。

    万一他德胜而归,立下不世功勋,侯府就能一雪前耻,再次光耀门楣,成为他的助力。

    于是。

    他也站了出来,道:“父皇,武安侯前几日,曾亲口对儿臣言‘愿效法先祖马革裹尸'',儿臣亦觉得,平定西南之乱,非侯爷莫属。”

    武安侯哪里会想到,就连太子都如此说,一口血哽在了喉间,想一头撞死的心都有了。

    正隆帝道:“武安侯既有心报国,西南平乱之事,朕便交与你来办。”

    一句话。

    堵死了武安侯所有的退路。

    百官皆道:“陛下圣明,武安侯高义。”

    武安侯被架在了大义的高台上,纵使心里千万个不愿,也不敢说一个不字,只能拿足了气势,跪下谢恩:“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

    正隆帝当即下旨,令兵部户部配合,统筹兵力粮草。

    武安侯云怀德总督军务,即刻前往西南,平定叛乱。

    云早早收到消息的时候,刚刚起来洗漱完,在吃早饭,一个皮薄馅大汁水四溢的灌汤小笼包入腹,人也精神了:“父皇给了他多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