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996打工人重生成财阀 > 第96章 人造卫星发射(02)

996打工人重生成财阀 第96章 人造卫星发射(02)

    白色的烟雾像雾霭一般环绕在SS-18“撒旦”火箭周围,经久不散。

    那是因为温度低于零下180度的液氧和液氢在注入火箭内部时,导致周围的空气急剧降温而形成的。

    正在进行燃料加注工作的“贝加尔”团队的技术人员和雅茨克基地的维护人员神情专注,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最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的就是燃料泄漏导致的火灾,而液体燃料加注时发生的事故,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一旦操作失误,整个雅茨克基地的地下设施都可能在瞬间化为乌有。发射控制中心里的鲍德温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屏幕,密切关注着燃料加注的过程。

    “真是让人紧张啊。”

    “‘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已经进行过很多次这样的操作了,我相信他们的实力。”

    我回应着宋载东的话。

    在鲍德温看来,“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都是顶尖人才。众所周知,在航空航天领域,俄罗斯和美国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直是世界上最强的两极。

    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但想要赶超美国和俄罗斯,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以我的眼光来看,人类目前的航空航天技术还相当原始。不过,人类居然能利用火箭技术突破地球引力,这一点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在你看来,人类的技术或许还很原始,但我们现在也只能依靠这种方式,才能把你设计的那颗人造卫星送上天啊。”

    我在心里回应着人工智能“哈斯”的话。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利用“哈斯”提供的先进技术,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航空航天产业。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与研制超级电池和高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同,发展航空航天技术和产业需要更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需要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

    这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庞大的系统工程。

    所以,我才在绿山基地秘密建造了航空航天研究中心,并让鲍德温和他的团队与俄罗斯的科学家们合作,为将来的计划做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燃料加注工作终于进入了尾声。

    “地下燃料加注库工作完毕!”

    随着工作人员的汇报声响起,鲍德温等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也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第一步成功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监控画面显示,连接在SS-18“撒旦”火箭上的加注管道开始逐一脱离。

    “目标追踪雷达启动!”

    “导弹发射井开始供电!”

    发射控制中心里的技术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操作,他们的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这些工作人员在雅茨克基地还是核导弹基地的时候,就经常进行模拟发射训练。

    现在,是他们展现训练成果的时候了。

    “SS-18‘撒旦’火箭即将发射,请所有地下设施内的人员立即撤离至d-3区域。重复一遍,所有地下设施内的人员……”

    发射控制中心里,指挥员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了整个基地。

    SS-18“撒旦”火箭是世界上体积最大、重量最大的导弹,其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火焰足以摧毁周围的一切。

    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所有人员撤离完毕后,SS-18“撒旦”火箭的发射井开始缓缓打开。

    发射井的井盖由厚厚的特种合金制成,即使是地毯式轰炸也无法将其摧毁。

    雅茨克基地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遭到敌人攻击的情况,即使基地被摧毁,也依然能够发射核导弹进行报复。

    轰隆隆的巨响声从地下传来,就连发射控制中心都能感觉到轻微的震动。

    “终于要开始了。”

    弗里曼和金泰春不约而同地咽了口唾沫。

    他们二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在这一刻,也不禁感到紧张起来。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另一个监控摄像头的画面亮了起来。

    这是一个距离发射控制中心大约200米的地方,地面上没有任何建筑物。但此时,地面上的一块区域正在缓缓打开。

    厚重的金属井盖缓缓升起,露出了一个巨大的发射口,场面十分壮观。

    在发射口的最下方,一枚重达数百吨的SS-18“撒旦”火箭正静静地等待着发射的命令。

    “发射倒计时开始!火箭发射系统供电正常!”

    “倒计时开始!10、9、8……”

    发射控制中心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数字。就连曾经多次目睹过雅茨克基地发射卫星的尤利娅·伊万诺夫,此时也收起了往日的从容,神情严肃地看着大屏幕。

    当最后一个数字“0”出现的瞬间,一股强大的气浪席卷了整个基地。

    轰的一声巨响,SS-18“撒旦”火箭喷射出耀眼的火焰,直冲云霄。

    液氢液氧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推力,将这枚重达数百吨的钢铁巨兽缓缓地抬离了地面。

    这种威力,是普通的汽油发动机根本无法比拟的。

    因此,目前人类发射的大型火箭,大多使用的是液体燃料。

    虽然液体燃料的存储和运输都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需要一直保存在超低温的环境下,但这依然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推力最强的火箭发动机。

    监控画面显示,发射井的井口处喷射出熊熊烈焰,照亮了整个夜空。

    紧接着,SS-18“撒旦”火箭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缓缓升空。

    看到这一幕,鲍德温激动地欢呼起来。

    “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正常!”

    “SS-18‘撒旦’火箭开始加速!”

    发射控制中心里的工作人员不断汇报着火箭的飞行状态。

    巨大的火箭穿透云层,越飞越高,很快,我们就只能看到火箭尾部喷射出的火焰了。

    但很快,火箭就变成了天空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红点,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我们只能用肉眼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短暂瞬间。

    以每秒11公里以上的速度飞行的SS-18“撒旦”火箭,很快就飞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高空。

    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的考验。

    当火箭飞到肉眼无法观测的高度后,我们就只能依靠地面上的精密雷达和通信设备来追踪火箭的飞行轨迹了。

    雅茨克基地配备了性能先进的宇宙观测雷达,能够实时追踪SS-18“撒旦”火箭的位置、高度和方向,并将这些数据显示在发射控制中心的屏幕上。

    不仅如此,我还计划将这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大气层外围的高轨道。

    一般的人造卫星,由于性能的限制,以及为了提高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通常会被送入距离地球较近的低轨道或中轨道。

    但这样做的话,很容易受到其他卫星的干扰,而且卫星轨道的调整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而我让人工智能“哈斯”设计制造的这颗人造卫星,其性能远超目前世界上所有的人造卫星,即使是在高轨道上,也能正常工作。

    而且,将人造卫星送入高轨道,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容易被地面上的观测设备发现,可以更加隐蔽地执行任务。

    我发射的这颗人造卫星,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位于中低轨道上的其他人造卫星。

    但其他人造卫星却很难发现我的这颗人造卫星。

    这也是我的这颗人造卫星的强大之处。

    “一级火箭即将分离!3、2、1、0!分离成功!”

    “二级火箭点火!”

    “点火成功!一切正常!”

    发射控制中心里的工作人员不断汇报着火箭的飞行状态。

    人工智能“哈斯”曾经向我展示过SS-18“撒旦”火箭的发射过程模拟动画。

    虽然SS-18“撒旦”火箭凝聚了俄罗斯最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但在“哈斯”眼里,这枚火箭的结构、原理和设计图纸都毫无秘密可言。

    二级火箭成功点火,意味着人造卫星的发射任务已经成功了80%。

    “火箭即将进入地球低轨道。”

    “我们改装的秘密武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鲍德温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SS-18“撒旦”火箭的设计目标是将弹头送入地球低轨道,如果我们直接使用雅茨克基地现有的SS-18“撒旦”火箭,就无法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的高轨道。

    所以,我们才会对火箭的第三级进行改装。

    这项改装工作是由鲍德温和他的团队,利用他们在绿山基地秘密研发的技术完成的。

    “第三级火箭使用的是我们最新研发的RF发动机,加速性能更加优越。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真想把二级火箭的发动机也换成RF发动机。不过,RF发动机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所以这次就先用在第三级火箭上吧。”

    鲍德温向我解释道。

    RF发动机是他们在绿山基地秘密研发的新一代发动机,一旦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将会给航空航天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虽然目前RF发动机的性能还不稳定,只能用在第三级火箭上,但我相信,我们很快就能攻克技术难关,让RF发动机早日服役。

    听了鲍德温的话,“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他们也很想知道,鲍德温和他的团队改装的RF发动机到底性能如何。

    很快,二级火箭的燃料就燃烧殆尽。

    紧接着,二级火箭与火箭主体分离,第三级火箭的RF发动机成功点火。

    看到宇宙观测雷达传回的数据,“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都惊呆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鲍德温先生!”

    “这款发动机的性能甚至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纷纷感叹道。

    就连对技术一窍不通的尤利娅·伊万诺夫,此时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她和卡赞组织曾经与“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合作过几次,帮助一些客户秘密发射过人造卫星。

    但像今天这样,对SS-18“撒旦”火箭进行改装,并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技术实力的客户,她还是第一次遇到。

    “看来,你和你的团队果然不简单啊。”

    “我之前就说过了,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你今天看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尤利娅·伊万诺夫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我需要她,需要卡赞组织,需要“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

    而尤利娅·伊万诺夫和卡赞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需要我。

    就在“贝加尔”团队的科学家们感叹不已的时候,搭载着RF发动机的第三级火箭,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向预定的轨道。

    不久之后,第三级火箭成功抵达预定轨道,并将“全球扫描”人造卫星释放。人造卫星按照人工智能“哈斯”预先设定的程序,开始调整姿态,进入工作状态。

    “全球扫描计划”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