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 第65章 逃离汴京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第65章 逃离汴京

    “报——凌云渡急报!”这一声高喊,犹如一道惊雷划破了深夜的寂静。原本万籁俱寂的夜晚,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彻底搅乱。

    靖皇李哲本已准备安睡,但那阵阵呼喊声却清晰地传入了他的耳中。他猛地睁开双眼,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凌云渡乃是防备北方的渡口,如此急切的禀报,必定是出了大事。

    未等他起身,只见一个小黄门如疾风般冲入了紫极殿内。那小黄门神色慌张,甚至来不及整理衣冠,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颤声道:“陛下,长兴侯……长兴侯吴越传来急报!”

    站在一旁的太监王振见状,赶忙快步上前,从那小黄门手中接过急报,而后小心翼翼地呈到靖皇面前。靖皇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过急报,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

    恐惧、害怕与愤怒三种情绪如同潮水一般,在他脸上轮番闪现。紧接着,只听“哗啦”一声巨响,靖皇怒不可遏地将案几上御赐的珍宝古玩统统扫落在地。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物顿时散落一地,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响。

    “秦正!”靖皇咬牙切齿地怒吼道,仿佛这两个字包含着无尽的仇恨。他的双眼瞪得浑圆,眼中似有熊熊烈火燃烧,那怒火似乎要冲破胸膛,将那个叫做秦正的人当场烧成灰烬。整个紫极殿都因靖皇的盛怒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

    “咚——咚——咚——咚——”那沉闷而急促的鼓声骤然响起,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汴京寂静的夜空,响彻整个城市。每一下鼓声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鼓声,大臣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们手忙脚乱地穿衣起床,顾不得整理仪容,便急匆匆地朝着皇宫方向奔去。一路上,相识的大臣们相遇时,彼此交换着疑惑和担忧的眼神,低声议论着究竟发生了何事。然而,此刻的他们就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毫无头绪。

    当大臣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大殿时,只见靖皇端坐在皇位之上,面色凝重。众人赶忙跪地参拜,靖皇微微抬手示意平身,随后直接看向身旁的王振,命令他将长兴侯吴越的急报念给大臣们听。

    王振深吸一口气,展开手中的奏折,声音略微颤抖地念道:“臣吴越急报,秦正大军趁夜偷袭凌云渡,火烧渡口,之后二十万大军登岸,我军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但臣决心誓死抵抗,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此语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天啊!秦正逆贼居然胆敢进攻凌云渡,这该怎么办才好啊?”一位大臣面色惨白如纸,满脸惊恐之色,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句,仿佛末日已经降临。

    他身旁的另一位大臣更是心急如焚,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焦急地补充道:“没错啊,诸位大人想想看,那凌云渡与咱们汴京城相距甚近,且凌云渡后无险可守,一片平原,如果叛军骑兵一路疾驰而来,毫不歇息,只怕明日清晨便能兵临城下了!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啊!”

    刹那间,恐惧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整个大殿都被这种可怕的气氛所笼罩。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慌失措和茫然无措,谁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去应对这场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的巨大危机。

    就在这时,只听得一声怒喝响彻殿堂:“肃静!”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王振见朝堂之上如同菜市场一样混乱嘈杂,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场面,直接出声呵斥起来。

    此时的靖皇李哲也是脸色铁青,面带怒容。朝堂恢复寂静后,靖皇李哲开口说道:“朝堂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朕叫诸位爱卿来是商量怎么办的,不是来听你们吵闹的!”

    靖皇话音刚落,兵部尚书,三朝元老崔立挺身而出,快步走到殿前,躬身施礼后说道:“陛下,眼下形势危急万分,臣请陛下立刻离开汴京,否则一旦敌军围城,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话音未落,又有一位大臣附和道:“陛下,请您当机立断,马上移驾寿阳,与徐国公会合,共同商讨征讨秦正之策,方为上策啊!”

    紧接着,更多的大臣纷纷出言劝诫:“是啊,陛下,请速速移驾吧!”

    要放弃汴京这座繁华壮丽、意义非凡的都城,靖皇李哲内心深处着实充满了万般不舍与无奈。毕竟,汴京乃是整个国家的核心所在,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荣耀与文化传承。然而,此时此刻,汴京周边仅有区区两万禁军驻守,尽管城中粮草储备充裕无虞,但倘若遭遇敌军围城之困局,后果必将难以想象,甚至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即便靖皇李哲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情感,不愿轻易离去,形势所迫之下,他也不得不做出撤离的艰难抉择。

    可是,又不能一走了之呢,必须留下人马带领禁军,凭借坚固的城墙以及城中百姓的支持,死死守住汴京城池,以此来拖住那来势汹汹的逆贼秦正的猛烈进攻脚步,从而为自己率领的主力大军争取到足够的回援时间。

    想到此处,靖皇李哲缓缓将目光移向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只见其中一部分人的面庞之上仍然残留着尚未消散的惊恐神色,显然对于当前严峻局势感到忧心忡忡;而唯有兵部尚书崔立一人,其神情坚毅果敢,毫无半分惧意流露出来。

    靖皇李哲深吸一口气后,开口说道:“朕已下定决心暂且离开汴京,前往与徐国公会合一处。待时机成熟之时,朕自当统率大军折返归来,一举剿灭这群胆大妄为的逆贼秦正!只是,如今汴京不可无人镇守,需得有忠义之士挺身而出,延缓叛军的进击之势。不知在座的众卿家,可有哪位甘愿肩负此等重任,留守汴京呢?”说罢,他再次环视众人,期待能看到有人主动请缨。

    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没有任何人胆敢站出来说话。他们纷纷低垂着头颅,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引起靖皇李哲的注意从而被叫到名字。

    兵部尚书.三朝元.老崔立,目光缓缓扫过身前身后,却发现竟无一人挺身而出。无奈地叹息一声之后,他咬咬牙,毅然决然地迈出步伐,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只见他恭恭敬敬地弯下腰,向高高在上的靖皇李哲行了一礼,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微臣愿主动请缨,请求留在汴京坚守城池,必定竭尽全力拖住那来势汹汹的叛军!”

    听到这番话,靖皇李哲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连忙高声回应道:“好啊!崔大人如此忠心耿耿,实在令人钦佩!朕今日便册封爱卿为安国公,并全权负责留守汴京之重任,务必抵挡住叛军的进攻!”

    得到皇帝的封赏与委以重任,崔立再次叩头谢恩,表示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死守汴京,为陛下争取宝贵的时间。

    随着朝会的结束,靖皇李哲丝毫不敢耽搁,匆匆忙忙地带领着他的一众妃子和皇子们,迅速离开了汴京城,朝着安全之地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那些回到家中的大臣们也是惶恐不安,纷纷手忙脚乱地开始收拾起自家的金银细软等贵重物品,准备跟着皇帝一起出逃保命。

    “老爷,您这到底是在做什么呀?为何这般匆忙慌张?”一名府中的妻妾满脸疑惑地看着正在忙碌收拾行李的丈夫问道。

    那位大臣一边继续往包裹里塞着值钱的物件儿,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夫人啊,大事不好啦!叛军秦正率领大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连皇上都已经逃走了,咱们再不跑恐怕就来不及啦!”说罢,加快了手中的动作,恨不得能瞬间收拾好一切,立马踏上逃亡之路。

    崔立府上

    崔立的家眷也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出逃。

    “爹,你为啥要接这个留守的活啊,你明知道留守就是送死啊!”崔立的儿子看着崔立不满的问着他。

    “爹岂能不知,可我们崔家世受皇恩,在此国难之时,岂能退缩。”

    崔立看了看儿子,说道:“好了,收拾好就赶紧走吧,以后崔家就靠你了!”说完崔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离开了。

    看着崔立的背影,知道这可能是最后见到自己的父亲了,儿子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