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 第238章 梁山新血液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第238章 梁山新血液

    半个月以前,宋江的嫡系部队大闹了青州,他们收拢的喽啰接近两千人。

    其中一半是花荣、秦明、黄信三人的旧部,再加上一些人的家眷、和劫掠来的女子与壮丁,足足三千人左右。

    清风山实在安置不下,他们准备便舍弃了清风山、投奔梁山,花荣三人的旧部纷纷请辞。

    这些人之前是下属,是听命行事,如今反应过来后、早已后悔不迭,自然不肯跟着花荣等人一条道走到黑了。

    大宋百姓的户籍有官户,吏户,兵户,主户(是有田的百姓,又细分五等),役户(有田),客户(无田),寺观户,职田户(是贵族食邑的佃农),双属户(是双国籍),杂户(匠户,乐户,罪户(官奴),逃亡户,俘虏户,娼户,……)。

    户籍制度是世袭的,子承父业,例如没被赎身的娼妓,她们若生了孩子,男的长大是在妓馆里当龟公,女的长大就是娼妓。

    只要被官府打入贱籍,几乎就没有翻身的可能了,直到没有后代、绝户,否则子孙后代会一直保留着贱籍。

    稍微一忽悠就让人不顾一切地跟随落草为寇或者造反、有些不现实。

    并不是只要把他们家眷接走就完事了,何况他们的家眷也没人接啊?还都留在城里呢。

    三人面对昔日同袍提出的离别请求,也只好让他们离开,毕竟只有劝人向善的,哪有劝人落草的?

    宋江心里虽然不想放这些士卒回去,可他也知道自己强留不住,总不能拿刀逼迫吧?那他多年经营的江湖名望不就毁了。

    若是把他们逼急了少不得一场大战,而且把这么多不一心的人留在身边,说不得哪天一觉醒来就被绑到官府了。

    宋江说了几句场面话、便放他们离开了。

    即便走了一半的人马,清风山上依旧有些拥挤。

    大宋有举廉吏制度,就是高级官员可以定期推举几名廉洁的小吏当官。

    宋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直都渴望获得权力,他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人设。

    只是这条为官之路太难走了,甚至比科举还难。

    他在指挥众喽啰完成两次攻伐时,曾一言决定数千百姓的生死,那是何等的威风霸气,那种感觉让他迷恋不已。

    秦明这个六品的兵马总管怎么了?还不得老老实实的跪地喊他一声哥哥?

    这是他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他的内心更加蠢蠢欲动起来。

    宋江也知道许多节度使都是绿林好汉出身。

    他以前没有手下、没有势力,无法走这条路,可现在他有了。

    他的脑海中形成这样一个计划:以清风山喽啰为班底、继续发展势力、等待朝廷的诏安。

    他也正是用这个理由说服了花荣、秦明等人,而清风山的地盘太小了,不是他施展才能的地方。

    宋江盯上了梁山的八百里水泊,而且那里距离汴京比较近,稍微闹出点动静,就能引起朝廷的注意,简直完美。

    一行千余人直奔梁山泊而去,在行至对影山时,宋江又顺手说服了两个头领,收拢了二人手下的喽啰,队伍再次突破两千人。

    如此浩大的规模,沿途官府也不敢轻易招惹,一个个装聋作哑,好像对所辖境内路过这么一伙强人的事情全然不知。

    ……

    宋江家居郓城县,距离梁山泊并不远。

    大队人马不断逼近梁山时,在家中的宋老爹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不想宋江落草为寇,便让小儿子宋清写了一封书信,假称自己已经病逝,以此骗宋江回家。

    ……

    宋江私放晁盖的事情,知情人阎婆惜被他杀害了,所以这件事并没有泄露,而晁盖更不会把这事挂在嘴边。

    所以至今为止,宋江在明面上只背着杀害阎婆惜这一桩命案。

    只是他有了诏安的计划后,也不在乎多背一个案子,为了树立自己的仗义形象,他主动将此事宣扬了出去。

    现在这些跟随而来的喽啰、哪个不知道是他宋公明当初放了晁盖,才有了如今的梁山寨主晁天王。

    宋哥哥却因此事身陷囹圄、亡命天涯,这件仗义勇为的事迹,甚至已经在江湖上广为流传了。

    他们的宋哥哥有这份恩义,又有两千多人的势力,到了梁山不得坐那第二把交椅吗?

    说不得晁盖心中感激尤甚,直接选择退位让贤了,毕竟若是没有宋哥哥,你晁盖的坟头草都几米高了吧?

    这也是宋江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

    眼看就要到梁山了,石勇带着宋江的家书及时赶到。

    宋江执意要回家奔丧,他留下一封给晁盖的书信后、独自离开了。

    宋江回到家中发现自己老父并没有死,惊喜之余、老父哭着劝他到官府自首,宋江遂被刺配到了江州牢城。

    宋江的第一批嫡系部队则上了梁山,头领人物分别是: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镇三山黄信、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石将军石勇。

    ……

    晁盖虽然没有野心,可他稳坐梁山大寨主之位,好不快活。

    这段时间以来,有曾经与他有交情前来投奔的,也有慕名来投的。

    这两种投奔的都属于晁盖的追随者,这样的人收到山上也好管理,晁盖欢迎之至。

    只是如今一下来了这么多有名号的人物,却不是冲着他来的,他们还带了众多喽啰。

    这样的实力也只比梁山稍弱一筹而已,这群人上山肯定会对晁盖的统治力产生巨大的威胁。

    单说这两千人以后听谁的?

    这群喽啰们上山后议论纷纷,就差把:我家哥哥救了你、你快把我们留下来,甩在晁盖脸上了。

    晁盖是顾及脸面的,他也不屑像王伦那样、对上山投奔的好汉推三阻四,何况这么多人也不好赶啊!

    梁山实力大增、这本来是好事,可晁盖就是开心不起来。

    吴用觉得自己是军师,有必要给他们讲讲梁山的规矩,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

    可花荣等人以前是有官身的,又岂会将他一个不及第的秀才看在眼里。

    天上一排大雁飞过,花荣弯弓搭箭,不射头雁,也不射别的,他也言明自己只射第三只。

    箭发、雁落。

    花荣的意思是我家哥哥和晁盖无论谁坐头把交椅,那是他们的事,你就老老实实的在第三待着。

    不然,就像那只大雁一样,噶了你!

    至此,梁山上分成了三派。

    生辰纲派:本就是为钱起事,他们主打逍遥快活,今朝有酒今朝醉。

    诏安派:主打发展势力,及挖墙脚,譬如:一心功名的吴用,想恢复编制的林冲,不甘寂寞的公孙胜。

    以后他们会专职挑事、吸引朝廷的注意,展示自己的实力要比朝廷养的禁军强。例如:打打州府、劫劫府库。

    无为派:是被边缘化的一代梁山头领,他们过着当一天土匪,打一天劫的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