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文全息图鉴:请签收您的BE 第198章 《锈犁》
农场主周怀山跪在龟裂的田埂上,指尖抠进泥土时带起一层灰白色的粉屑。这是1942年河南大旱的第三个秋天,他身后那座曾飘着青麦香气的谷仓早已空如骷髅,木梁上吊着的麻绳在热风中摇晃,绳结处还沾着妻子素琴半个月前挣扎时蹭上的血痂。
\"爹…\"五岁的阿满蜷缩在晒场角落,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孩子脚边躺着个豁口陶碗,碗底凝结着昨夜从鼠洞抢来的半勺霉浆。周怀山不敢回头,他腰间别着的镰刀硌着肋骨,那是今晨从当铺赎回的——用素琴陪嫁的翡翠耳坠,换回这把曾收割过三百亩金穗的凶器。
三年前初春,周怀山牵着骡子将素琴迎进农场。新娘盖头下坠着的银流苏扫过新翻的黑土,她绣着并蒂莲的鞋面沾了泥,却笑得像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这地界能养三代人。\"素琴摸着谷仓门框上\"五谷丰登\"的木刻,指尖划过被虫蛀蚀的\"登\"字缺口。当夜暴雨冲垮河堤,周怀山赤脚在泥浆里堵漏时,绝不会想到那个虫洞将成为某种谶言。
第一季麦子抽穗时,素琴的蓝布围裙兜着青麦粒,在晒场中央旋出圆舞曲般的弧线。阿满在谷堆里打滚,咯咯笑着抓那些从指缝漏下的阳光。周怀山蹲在地头磨镰刀,铁器与磨石相撞的火星溅进暮色,他望着妻儿的身影,觉得连呼吸都浸着麦香。
转折始于去年深秋。保长带着丈量队闯进农场那日,素琴正教阿满辨认北斗星。\"周家农场划入征粮特管区。\"公文上的红印压碎了银河,丈量员的皮尺勒断田垄,将三百亩地割裂成零散的编号。当夜素琴点燃祠堂祖宗牌位下的长明灯,火苗在供桌\"风调雨顺\"的匾额上投下鬼影,她攥着周怀山的手说:\"人不能和天斗,但能和命争。\"
他们开始在后山开荒。素琴绣花的手抡起铁镐,虎口裂开的口子渗进泥土。阿满蹲在岩石缝里挖蕨根,裤脚被荆棘扯成流苏。周怀山在天亮前潜入已被征用的麦田,偷割那些本该属于他的麦穗。某个霜冻的黎明,巡防队的马蹄声惊飞寒鸦,他扑进灌溉渠,怀里的麦穗在冰水中散成漂浮的黄金。
干旱是踩着日本人的铁蹄来的。1942年的日头毒得反常,连祠堂屋檐的镇兽都被晒得卷了边。周怀山跪在枯井边,听着辘轳空转的吱呀声,想起素琴的耳坠当掉那日,当铺掌柜掂着翡翠说:\"这成色,换三袋麸皮。\"素琴拔下另一只耳坠摔在柜台上:\"再加半袋,要带壳的。\"
最后的存粮见底那夜,阿满发起高热。素琴把麸皮熬成糊喂孩子,自己嚼着晒干的梧桐叶。周怀山摸黑去扒日本人粮仓的排水沟,在恶臭的泔水里筛出半碗馊米。归途遇见抢粮的流民,镰刀砍进肩胛骨时,他死死护住怀里的粗陶碗。素琴用嫁衣撕成的布条给他包扎,月光下那些血渍像极了当年盖头上的石榴花。
\"周家的,该交特供粮了。\"保长的铜烟杆敲在门框上,震落一层墙灰。素琴把阿满塞进地窖,转身时撞翻了案头的桐油灯。火舌卷上\"五谷丰登\"的匾额时,周怀山正背着空麻袋站在地头——蝗虫过境后的田野像被剃刀刮过的头皮,连草根都露出惨白的断面。
祠堂化作焦土那日,素琴疯了。她蹲在晒场用炭灰画麦穗,哼着哄阿满睡觉的童谣。日本兵的车队经过时,她突然扑上去撕咬轮胎,说那是偷麦子的田鼠。刺刀贯穿她腹部时,周怀山正在后山挖观音土,阿满的哭声混着血腥气飘来,他抓起镰刀狂奔,却只来得及接住妻子滑落的尸身。
最后的结局发生在霜降前夜。周怀山把阿满绑在背上,用素琴的绣帕蒙住孩子眼睛。他提着镰刀穿过焦土,月光将他的影子拉成扭曲的鬼魅。粮仓哨兵倒下时几乎没发出声响,飞溅的血染红了绣帕上的并蒂莲。当火光吞没整座仓库,周怀山在爆裂的麦香中大笑,恍惚看见素琴在火中旋着蓝布围裙,那些来不及抽穗的麦粒如金雨倾泻,覆没了1942年所有的饥饿与泪水。
阿满的尸体在三天后被找到,孩子蜷缩的姿态如同回归母腹,手心里攥着半粒焦黑的麦子。周怀山的镰刀插在焦土中央,生锈的刃口上,残留着那个时代最细碎的血肉与希望。
\"爹…\"五岁的阿满蜷缩在晒场角落,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孩子脚边躺着个豁口陶碗,碗底凝结着昨夜从鼠洞抢来的半勺霉浆。周怀山不敢回头,他腰间别着的镰刀硌着肋骨,那是今晨从当铺赎回的——用素琴陪嫁的翡翠耳坠,换回这把曾收割过三百亩金穗的凶器。
三年前初春,周怀山牵着骡子将素琴迎进农场。新娘盖头下坠着的银流苏扫过新翻的黑土,她绣着并蒂莲的鞋面沾了泥,却笑得像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这地界能养三代人。\"素琴摸着谷仓门框上\"五谷丰登\"的木刻,指尖划过被虫蛀蚀的\"登\"字缺口。当夜暴雨冲垮河堤,周怀山赤脚在泥浆里堵漏时,绝不会想到那个虫洞将成为某种谶言。
第一季麦子抽穗时,素琴的蓝布围裙兜着青麦粒,在晒场中央旋出圆舞曲般的弧线。阿满在谷堆里打滚,咯咯笑着抓那些从指缝漏下的阳光。周怀山蹲在地头磨镰刀,铁器与磨石相撞的火星溅进暮色,他望着妻儿的身影,觉得连呼吸都浸着麦香。
转折始于去年深秋。保长带着丈量队闯进农场那日,素琴正教阿满辨认北斗星。\"周家农场划入征粮特管区。\"公文上的红印压碎了银河,丈量员的皮尺勒断田垄,将三百亩地割裂成零散的编号。当夜素琴点燃祠堂祖宗牌位下的长明灯,火苗在供桌\"风调雨顺\"的匾额上投下鬼影,她攥着周怀山的手说:\"人不能和天斗,但能和命争。\"
他们开始在后山开荒。素琴绣花的手抡起铁镐,虎口裂开的口子渗进泥土。阿满蹲在岩石缝里挖蕨根,裤脚被荆棘扯成流苏。周怀山在天亮前潜入已被征用的麦田,偷割那些本该属于他的麦穗。某个霜冻的黎明,巡防队的马蹄声惊飞寒鸦,他扑进灌溉渠,怀里的麦穗在冰水中散成漂浮的黄金。
干旱是踩着日本人的铁蹄来的。1942年的日头毒得反常,连祠堂屋檐的镇兽都被晒得卷了边。周怀山跪在枯井边,听着辘轳空转的吱呀声,想起素琴的耳坠当掉那日,当铺掌柜掂着翡翠说:\"这成色,换三袋麸皮。\"素琴拔下另一只耳坠摔在柜台上:\"再加半袋,要带壳的。\"
最后的存粮见底那夜,阿满发起高热。素琴把麸皮熬成糊喂孩子,自己嚼着晒干的梧桐叶。周怀山摸黑去扒日本人粮仓的排水沟,在恶臭的泔水里筛出半碗馊米。归途遇见抢粮的流民,镰刀砍进肩胛骨时,他死死护住怀里的粗陶碗。素琴用嫁衣撕成的布条给他包扎,月光下那些血渍像极了当年盖头上的石榴花。
\"周家的,该交特供粮了。\"保长的铜烟杆敲在门框上,震落一层墙灰。素琴把阿满塞进地窖,转身时撞翻了案头的桐油灯。火舌卷上\"五谷丰登\"的匾额时,周怀山正背着空麻袋站在地头——蝗虫过境后的田野像被剃刀刮过的头皮,连草根都露出惨白的断面。
祠堂化作焦土那日,素琴疯了。她蹲在晒场用炭灰画麦穗,哼着哄阿满睡觉的童谣。日本兵的车队经过时,她突然扑上去撕咬轮胎,说那是偷麦子的田鼠。刺刀贯穿她腹部时,周怀山正在后山挖观音土,阿满的哭声混着血腥气飘来,他抓起镰刀狂奔,却只来得及接住妻子滑落的尸身。
最后的结局发生在霜降前夜。周怀山把阿满绑在背上,用素琴的绣帕蒙住孩子眼睛。他提着镰刀穿过焦土,月光将他的影子拉成扭曲的鬼魅。粮仓哨兵倒下时几乎没发出声响,飞溅的血染红了绣帕上的并蒂莲。当火光吞没整座仓库,周怀山在爆裂的麦香中大笑,恍惚看见素琴在火中旋着蓝布围裙,那些来不及抽穗的麦粒如金雨倾泻,覆没了1942年所有的饥饿与泪水。
阿满的尸体在三天后被找到,孩子蜷缩的姿态如同回归母腹,手心里攥着半粒焦黑的麦子。周怀山的镰刀插在焦土中央,生锈的刃口上,残留着那个时代最细碎的血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