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戏文说禁情浮梦 > 第29章 流言蜚语 困扰京城

戏文说禁情浮梦 第29章 流言蜚语 困扰京城

    萧长瑜击败准噶尔汗的消息自漠南传回京城,短短几日,京城上下便弥漫开来,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掌声与喝彩声交织一片,然而与此同时,另一股阴暗的声音也开始在暗地里蔓延,流言如同春风化雨般吹向了京城的每个角落。

    这股流言风波,最先引起的,便是萧家内部的骚动。

    “长瑜此次大胜,虽说让康熙帝震怒的事暂时压了下来,但这些江湖风波,总是难以避免。” 萧羿坐在内阁的书房中,面容凝重,面前堆满了信件和公文。作为内阁大学士,他从未见过如此喧嚣的风波。更令他愤怒的是,这些流言竟然还牵扯到他那一向严谨的家族。

    萧羿合上桌上的文件,面色阴沉:“这便是流言的威力,捏造一些荒谬之事,竟能撼动朝堂、扰乱百姓。”他轻抚鬓角,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如此乱世,流言蜚语何其猖狂。萧长瑜身为大将军,竟然成了这些无端之词的牺牲品。

    萧长瑜不知他父亲此时的焦虑,他此刻正在巡营,头顶的阳光正烈,映照在他坚毅的脸庞上。但即便是如此坚定的人,在听到从京城传来的消息时,心中也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忧虑。

    “父亲应该听闻了吧?”萧长瑜将一封密信展开,信中的内容令他脸色微变。

    信中言辞直接、含糊不清,却清晰地透露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原本他只是觉得顾明书与李默宁的事牵涉甚广,似乎还未构成真正的威胁。可如今,流言如潮水般侵袭了京城,甚至成了人人谈论的焦点。

    流言的内容可谓荒诞至极,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正因为如此,才更加深得人心。

    流言称,京城的名伶顾明书,本为尚梨园的戏子,外貌艳丽,容颜如花,但却是男儿身。谁知这位俊俏的“女子”背后竟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曾经被江南黑水门的当家李默宁囚禁,作为禁脔享用。暗中两人情意绵绵,整日颠龙倒凤,共赴云雨,谁知两人最终却离散了。因此顾明书假扮女子,偷偷流落至京城,继续在梨园舞台上献艺。

    流言传得越发离奇,众人纷纷传说,顾明书似乎与萧长瑜之间有了些许隐秘的关系,萧长瑜迷恋这个男扮女装的“戏子”,两人常常私下私会,言语间情意绵绵。更有甚者,称萧长瑜为了顾明书,甘愿护其周全,保护他不受他人伤害。

    然而,当李默宁得知此事后,悲愤欲绝,追至京城,与萧长瑜为了顾明书展开激烈的对抗。最终,顾明书竟亲手刺伤李默宁,将其伤得不轻。消息传到这里,便几乎成了整个京城的热议话题,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哼,岂有此理!”萧羿听完这些流言后,心中的怒火顿时腾腾而起,“这些谣言如同乱草疯长,竟有人如此污蔑我儿,我又怎能容忍!”

    “父亲,您要冷静些。”萧长冥闻言,眼中有些担忧地望着萧羿,“这些流言最怕的就是越辩越明,倘若激怒了那些背后作祟之人,反倒更难收拾。”

    “冷静?你知我如何冷静!”萧羿双手按在桌上,愤愤然道,“我辛苦几十年,努力在朝堂之上打下的根基,岂能容忍这种事端上升至如此地步!这些谣言不过是有人想要利用此事借机攻击萧家,借此打压我家。”

    萧长冥沉默片刻,似乎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父亲,事已至此,我们还是先思虑过后再做决定。若我们冒然采取措施,只怕会让那些小人得逞。”

    萧羿的眉头紧锁,沉声道:“此事我自有打算。长瑜既已击败准噶尔,立下赫赫战功,却未曾想到竟被这种污言秽语所缠绕。我要派人将此事理清,直至彻底平息。”他顿了顿,随即补充道,“你速速去联系长瑜,让他赶紧回京。”

    此时,萧长瑜正在漠南的营帐中。虽然他战功赫赫,但心头依然沉甸甸的。收到父亲的信件后,他默默地叹了口气。既然流言蜚语已经如此猖狂,那么自己必须回京处理此事,否则若放任不管,只怕萧家名声将彻底受损。

    他安排好周围的事宜,整装待发,心中有着一股无法言喻的愤懑与烦忧。

    他在出征前再次回望那片辽阔的草原,心中有些不舍。但他知道,京城等着他处理的,不仅仅是流言蜚语,更是一个复杂的权谋之局。

    “回京。”萧长瑜的眼神变得坚定,“无论如何,这一场风波,我必须亲自去平息。”

    萧长瑜踏上归京的路途,心情沉重,尽管大胜准噶尔,然而这次回京,面临的却是一场截然不同的事情。流言蜚语如影随形,甚至远远超出了他预料的范围。顾明书、李默宁、萧家,三者的关系在京城的百姓口中,早已被歪曲成一出荒诞的戏剧。

    此时,京城内阁的气氛也变得凝重,尤其是当萧羿收到一封来自萧长瑜的密信,信中简短有力,提醒了他顾明书和李默宁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而这一切,都似乎和程家、杨家这两大反清势力的暗中行动有关。

    “父亲。”一日,萧羿从忙碌中抬起头,看向门外。庶子萧辰曜走了进来,眉头紧锁,显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今流言已成风潮,若再不采取行动,恐怕萧家的声誉将无可挽回。”

    萧羿皱眉,语气沉稳:“这些流言早已不堪入耳。你说的并非全无道理,但这场风波绝不仅仅是关于流言的层面。流言的背后,必有大谋。我们需要警惕。”

    萧辰曜沉默片刻,点头同意:“父亲的意思是,背后的人并非单纯想要污蔑萧家名声?”

    “正是。”萧羿神情凝重,“程家和杨家与那些反清势力的勾结并非偶然,而是长久以来的谋划。顾明书、李默宁、以及长瑜,这三人本应是彼此隔绝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这场京城风波。我怀疑,这一切可能是有人故意为之。”

    “父亲,哥哥回京之事,已是关键时刻。”萧辰曜低声道,“哥哥此次归京,若不妥善应对流言,恐怕不仅会影响他个人的声誉,甚至连带萧家的名誉都将受到连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让这场风波迅速平息。”

    “我知道。”萧羿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长瑜回京后,首先需要会见我,然后我们再商议应对之策。流言已经传得太远,若放任不管,势必会更加失控。”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萧羿刚要开口,却见一名家中心腹的侍卫匆匆走进来,神情紧张:“大人,京城内外已有不少风声传出,程家和杨家近期的活动愈发频繁,似乎有更大的动静。特别是程家,已经开始对萧家施加压力,要求我们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

    萧羿眉头一皱,心中已经有了某些猜测。程家和杨家的动作频繁,尤其是在这种风头正劲的时刻,必定是有所图谋。他冷静地说道:“他们若敢对萧家动手,必定是看中了萧家的某些资源或利益。你去调查清楚,看看程家和杨家最近有何异常举动。”

    侍卫应声退出,萧羿转头看向萧辰曜:“你与你哥哥的关系一向密切,待他回京后,你与他先行谈一谈,尽量将这场风波平息。流言不止,外敌乘虚而入,萧家岂能安稳?”

    萧辰曜点头,心中也清楚形势的严峻:“父亲放心,哥哥一向足智多谋,定能应对。我会与他共同商议,先平息京城的流言。”

    然而,事情远超出他们的预料。就在萧长瑜回京的前一天,程家和杨家所支持的党派在宫中联手,施压朝廷,要求彻查萧家的“政治背景”,声称萧家与反清势力有过往勾结。这个时机,实在太过巧合,正当萧长瑜胜利归来,京城风头最盛之时,反清势力却开始频繁发难。

    第二天,萧长瑜终于抵达京城,早已收到父亲的命令,直接入宫面见康熙帝。宫中权贵众多,萧长瑜一路小心谨慎,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政治博弈。

    “萧将军,今日你凯旋而归,朕,定要赏你。”康熙帝在大殿上接见他,微笑着说道。

    萧长瑜虽是立下赫赫战功,但心里却并不觉得轻松,微微低头行礼:“皇上,臣领命征战,事已完结,愿为国家效力,不敢贪图赏赐。”

    康熙帝点头,目光深邃:“此次你在漠南立下赫赫战功,乃是大清的一件大喜事,朕甚为欣慰。然而,京城内外,舆论纷纭,针对萧家之事,朕却感到有些忧虑。”

    “请陛下指示。”萧长瑜心中一紧,目光微凝。

    “近日,有一些流言蜚语暗指萧家与反清势力有所勾结,尤其是京城那个戏子顾明书一事,让这流言愈发扩散。朕已派人调查,但此事关系重大,需要萧将军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给自己带来后患。”康熙帝语气沉稳,却透露出一丝不容忽视的严肃。

    萧长瑜心中暗自冷笑,程家与杨家一向眼红萧家的权势,利用这次风波欲借机抹黑他们,实则是想借此削弱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他不禁暗自冷哼:“好一个程家杨家,你们今日所为,日后,我定要你们后悔百倍。”

    “陛下,臣自愿处理此事,愿为萧家澄清一切流言。”萧长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只要能保得住家国清明,臣定会竭尽全力。另外,请皇上放心,臣……不爱龙阳之好。”

    康熙帝轻笑一声,微微点头:“既然如此,朕便将此事交由你处理。但须记住,京城的流言已然复杂,须谨慎行事,勿让他人借机制造混乱。你刚立下大功,有人觊觎你的功劳也是有的,所以,你才更要小心自身的名声。不要被那些戏子牵着走,他们终究配不上你的身份。”

    离开宫廷,萧长瑜立刻召集家中重臣,商议应对之策。萧羿和萧辰曜萧长冥都已经在家中等候,四人一起密谋对策。

    “长瑜,京城的局势愈加复杂,程家和杨家联手施压,已有不少势力在暗中支持他们。”萧羿看着儿子,语气沉稳,“你此番归京,既是为了平息流言,亦是为了扞卫萧家的根基,切不可掉以轻心。”

    萧长瑜微微点头:“父亲,程家和杨家背后必定有更大的势力支持,这场风波未必仅仅是针对萧家的名誉。我怀疑,他们借此事欲打压萧家,乃是为了削弱我在朝中的地位,甚至可能是在为接下来的权力斗争做铺垫。”

    萧辰曜沉思片刻,眼神一凛:“那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必须立刻行动。”萧长瑜声音低沉,目光坚毅,“我会秘密探查程家和杨家的野心,先以平息流言为主,同时,必须加强与朝中其他势力的联盟,避免被孤立。”

    萧羿点头:“长瑜此举极为重要,但你也要小心,一旦暴露了程家和杨家的真实意图,他们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所以,你必须要私底下秘密调查此事。毕竟阴险之人的心可是防不胜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