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说禁情浮梦 第40章 旧友情深
墨隐居的夜晚,天色渐暗,院中的灯火映衬着徐秋林的匆匆身影。他一路策马飞驰,脚步不停地冲向院落,神色间带着几分急切与关切。刚到门口,侍从迎上前,低声禀报:“公子,顾公子已经安顿好了,他的姐姐也到了,两人正在用餐。您看是否一同前去?”
徐秋林摆了摆手,示意侍从退下:“不必通报,我自己进去。”
他走到顾明书的屋前,轻轻敲门,声音低沉:“明书,是我,秋林。”
屋内,顾明书听到熟悉的声音,立刻放下筷子,快步走到门前打开门,看到徐秋林风尘仆仆的样子,不禁一阵感动:“秋林!你来了!”
徐秋林微微一笑,语气轻松:“明书,我可来迟了。”
顾明书拉开门,连忙将他请进屋里,一边关切地说道:“你一路赶来,想必也累了。快,进来坐。”
屋内,顾锦玉早已站起身,恭敬地行礼:“徐公子,今日多谢您的相救,我与明书铭感五内。这份恩情,实在无以为报。”
徐秋林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她,语气中带着一丝真诚:“姐姐快别这样。明书与我是旧友,他遭遇不公,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既然您是明书的姐姐,那我也随明书一样,称您一声姐姐吧。”
顾锦玉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抹浅笑:“徐公子太客气了。”
徐秋林摇摇头,语气温和:“姐姐不必拘礼,这里是我的住所,您和明书就安心住下吧。这里绝对安全,不会有外人打扰,您不必担心。”
顾锦玉感激地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多谢徐公子了。”
徐秋林转头看向顾明书,笑着说道:“明书,赶紧坐下用餐吧。我一路赶来,还没吃过东西,可得沾沾你们的光了。”
顾明书连忙招呼他:“秋林,快坐下。我本还想着等你来再一起吃饭的,既然到了,就一起吧。”
几人坐下后,徐秋林抬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菜尝了尝,随后感慨道:“这里的厨子手艺倒还不错,明书,姐姐,这些日子你们暂时住在这里,我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起居饮食,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顾锦玉低声说道:“徐公子费心了,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福分了,哪还敢挑剔。”
徐秋林笑着摆摆手:“姐姐太见外了。只要你们住得安心,我便放心。”
用餐间,顾明书抬头看向徐秋林,试探着问:“秋林,吴家势力庞大,这次你能救我一命,实在让我感激不尽。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还需你指点一二。”
徐秋林放下筷子,目光凝重:“明书,这正是我要与你商议的事情。吴家在京城虽有根基,但他们也不敢轻易触碰朝廷的底线。你暂时躲在这里,是最稳妥的办法。但若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寻求更强的靠山。”
顾明书听得一怔,皱眉问道:“更强的靠山?秋林,你的意思是……”
徐秋林点点头,语气低沉:“吴家虽然势大,但若能与朝中某些重臣结交,他们也不得不忌惮三分。到那时,你的身份地位便是最好的护身符。”
顾明书听后陷入沉思,良久才开口道:“秋林,你的建议我明白了。只是眼下吴家步步紧逼,恐怕我们无法等到那一天来结识权贵了。”
徐秋林轻轻点头,随后说道:“所以,在此之前,我会尽力庇护你们,我会想办法寻找机会,让你有更多的底气与他们抗衡。放心,有我在,吴家不敢胡作非为。”
顾锦玉见两人谈话气氛凝重,忍不住插话道:“徐公子,明书年纪尚轻,又无势力依仗,若是贸然与吴家为敌,只怕难以全身而退。”
徐秋林目光坚定,语气中透着一丝安慰:“姐姐不必担心,我会尽全力帮助明书。只要他愿意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眼下的困难,终究只是暂时的。”
顾锦玉听后,微微点头:“徐公子如此费心,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才好。若有机会报答您,我一定竭尽全力。”
徐秋林摆摆手,语气轻松:“姐姐不必挂怀。明书是我的朋友,我做这些只是为了帮他渡过难关。你们只需安心住下,其他的事情交给我就好。”
用完餐后,徐秋林与顾明书来到书房,继续商议对策。顾锦玉见两人认真讨论,便识趣地退下,独自回房休息。
书房内,徐秋林铺开一张地图,指着京城的一处区域说道:“明书,吴家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他们的眼线众多,你若外出,务必小心。”
顾明书看着地图,眉头紧锁:“秋林,你觉得我该如何避开他们的视线?”
徐秋林笑了笑,目光中透着一抹自信:“明书,你尽管放心,我已经安排了几位可靠的护卫,他们会暗中保护你。此外,我也会亲自出面,拖住吴家的一些注意力,为你争取时间。”
顾明书感激地说道:“秋林,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你。”
徐秋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明书,你是我的朋友,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只要你能安然无恙,我便踏实了。”
夜色渐深,书房中的灯火仍然明亮。徐秋林与顾明书并肩而坐,继续商讨着未来的计划。
夜渐深,墨隐居的书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徐秋林与顾明书的面容。窗外的夜风轻拂而过,却带不走书房内的沉重与凝思。两人对坐着,眼中都泛起一丝忧愁之色。
“明书,”徐秋林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缓慢,“其实我有些话,藏在心里很久了,今晚想与你聊聊。”
顾明书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平静却带着几分试探:“秋林,有什么话,你尽管直说便是。我们之间不必顾忌。”
徐秋林点点头,抬头望向顾明书,缓缓说道:“你可知,我家里也是商贾出身。在京城,我们徐家虽不算顶尖的世家,但也有一些根基。家父在世时,我家经营丝绸与瓷器生意,生意也扩展至南北各地。”
顾明书微微一愣,他从未听徐秋林提起过这些:“秋林,我只知道你家底殷实,却不知你家产业如此广阔。”
徐秋林轻笑一声:“明书,你总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从不主动打听旁人的事。其实,我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徐锦瑟。她现在已嫁做人妇,姐夫是大理寺少卿修道茂。”
听到“修道茂”这个名字,顾明书的心猛地一紧,脸上顿时变了颜色。他低头避开了徐秋林的目光,握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
徐秋林注意到顾明书的异样,眉头微蹙,试探着问:“明书,你认识修道茂?”
顾明书强作镇定,抬头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听说过……修道茂大人声名在外,自然有所耳闻。”
徐秋林并未深究,而是继续说道:“姐夫修道茂与萧长瑜关系极好,两人是至交好友。从我小时候起,我便跟随着姐夫修道茂和萧长瑜一起长大,可以说,他既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家里的常客。只是长大后,我们各自忙碌起来,联络也少了很多。”
听到“萧长瑜”这三个字,顾明书的心跳更快了几分。他的手指用力攥紧了茶杯,生怕被徐秋林看出异样,但他脸上的神色已经无法掩饰内心的慌乱。
徐秋林停顿了一下,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顾明书:“明书,你……怎么了?。”
顾明书抬起头,眼神闪烁,语气里带着些许试探:“秋林,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其实你可以说出来。”
徐秋林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明书,其实,在我回京之前,便从我姐姐那里听说了一些传闻。她提起,萧长瑜的心上人,似乎是京城一个叫顾明书的名伶。当时,我并未当真,以为只是巧合。毕竟,京城里叫顾明书的人,或许还有别的。”
顾明书的脸色瞬间苍白,内心如翻江倒海般不安。他强行挤出一句话:“那……秋林,你信了吗?”
徐秋林看着他,眼神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笃定:“明书,你觉得呢?京城里叫顾明书,又在戏班子里唱戏的,有几个?”
顾明书的心彻底乱了。他深吸一口气,勉强平静下来:“秋林,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你怎么看?”
徐秋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朦胧的月色,声音低沉而平静:“明书,说实话,我不完全认同,也不完全反对。情之一字,最是难解。萧长瑜的身份、你的身份,注定了你们的路不会平坦。但我更清楚,你一路走来,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少不公。”
他转过身,目光中带着复杂的情感:“只要萧长瑜是真心对你,能护你周全,那便是好事。我这个旁人,无权干涉。”
顾明书怔怔地看着他,心中的忐忑慢慢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感动:“秋林,谢谢你能这样想。我以为……你会看不起我。我以为,你会认为我只是个想依靠他人过活的人。”
徐秋林失笑道:“明书,我看得很清楚。你与萧长瑜之间的感情,或许我不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你的欣赏与尊重。只不过,你自己要想清楚,这条路能否走得下去。”
顾明书低头沉思片刻,语气里透着一丝苦涩:“秋林,我从未后悔过。但我也明白,未来的路,的确不是平坦的。我只是担心,若有一天,他会因为身份和责任放弃我……所以,你也看到了,我已经做出了选择,脱离了他的视线。我们终究是要各自天涯的人。”
徐秋林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明书,这些问题,没有人能替你解答。你只能靠自己的心去感受。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站在你这边。无论是吴家,还是其他的困难,我都会帮你扛过去。”
顾明书抬头看着他,眼中隐隐有泪光:“秋林,能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我的运气。”
徐秋林笑了笑:“傻话,朋友之间本该如此。”
徐秋林摆了摆手,示意侍从退下:“不必通报,我自己进去。”
他走到顾明书的屋前,轻轻敲门,声音低沉:“明书,是我,秋林。”
屋内,顾明书听到熟悉的声音,立刻放下筷子,快步走到门前打开门,看到徐秋林风尘仆仆的样子,不禁一阵感动:“秋林!你来了!”
徐秋林微微一笑,语气轻松:“明书,我可来迟了。”
顾明书拉开门,连忙将他请进屋里,一边关切地说道:“你一路赶来,想必也累了。快,进来坐。”
屋内,顾锦玉早已站起身,恭敬地行礼:“徐公子,今日多谢您的相救,我与明书铭感五内。这份恩情,实在无以为报。”
徐秋林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她,语气中带着一丝真诚:“姐姐快别这样。明书与我是旧友,他遭遇不公,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既然您是明书的姐姐,那我也随明书一样,称您一声姐姐吧。”
顾锦玉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抹浅笑:“徐公子太客气了。”
徐秋林摇摇头,语气温和:“姐姐不必拘礼,这里是我的住所,您和明书就安心住下吧。这里绝对安全,不会有外人打扰,您不必担心。”
顾锦玉感激地点头:“既然如此,那就多谢徐公子了。”
徐秋林转头看向顾明书,笑着说道:“明书,赶紧坐下用餐吧。我一路赶来,还没吃过东西,可得沾沾你们的光了。”
顾明书连忙招呼他:“秋林,快坐下。我本还想着等你来再一起吃饭的,既然到了,就一起吧。”
几人坐下后,徐秋林抬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菜尝了尝,随后感慨道:“这里的厨子手艺倒还不错,明书,姐姐,这些日子你们暂时住在这里,我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起居饮食,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顾锦玉低声说道:“徐公子费心了,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福分了,哪还敢挑剔。”
徐秋林笑着摆摆手:“姐姐太见外了。只要你们住得安心,我便放心。”
用餐间,顾明书抬头看向徐秋林,试探着问:“秋林,吴家势力庞大,这次你能救我一命,实在让我感激不尽。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还需你指点一二。”
徐秋林放下筷子,目光凝重:“明书,这正是我要与你商议的事情。吴家在京城虽有根基,但他们也不敢轻易触碰朝廷的底线。你暂时躲在这里,是最稳妥的办法。但若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寻求更强的靠山。”
顾明书听得一怔,皱眉问道:“更强的靠山?秋林,你的意思是……”
徐秋林点点头,语气低沉:“吴家虽然势大,但若能与朝中某些重臣结交,他们也不得不忌惮三分。到那时,你的身份地位便是最好的护身符。”
顾明书听后陷入沉思,良久才开口道:“秋林,你的建议我明白了。只是眼下吴家步步紧逼,恐怕我们无法等到那一天来结识权贵了。”
徐秋林轻轻点头,随后说道:“所以,在此之前,我会尽力庇护你们,我会想办法寻找机会,让你有更多的底气与他们抗衡。放心,有我在,吴家不敢胡作非为。”
顾锦玉见两人谈话气氛凝重,忍不住插话道:“徐公子,明书年纪尚轻,又无势力依仗,若是贸然与吴家为敌,只怕难以全身而退。”
徐秋林目光坚定,语气中透着一丝安慰:“姐姐不必担心,我会尽全力帮助明书。只要他愿意努力,将来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眼下的困难,终究只是暂时的。”
顾锦玉听后,微微点头:“徐公子如此费心,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才好。若有机会报答您,我一定竭尽全力。”
徐秋林摆摆手,语气轻松:“姐姐不必挂怀。明书是我的朋友,我做这些只是为了帮他渡过难关。你们只需安心住下,其他的事情交给我就好。”
用完餐后,徐秋林与顾明书来到书房,继续商议对策。顾锦玉见两人认真讨论,便识趣地退下,独自回房休息。
书房内,徐秋林铺开一张地图,指着京城的一处区域说道:“明书,吴家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他们的眼线众多,你若外出,务必小心。”
顾明书看着地图,眉头紧锁:“秋林,你觉得我该如何避开他们的视线?”
徐秋林笑了笑,目光中透着一抹自信:“明书,你尽管放心,我已经安排了几位可靠的护卫,他们会暗中保护你。此外,我也会亲自出面,拖住吴家的一些注意力,为你争取时间。”
顾明书感激地说道:“秋林,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你。”
徐秋林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明书,你是我的朋友,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只要你能安然无恙,我便踏实了。”
夜色渐深,书房中的灯火仍然明亮。徐秋林与顾明书并肩而坐,继续商讨着未来的计划。
夜渐深,墨隐居的书房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徐秋林与顾明书的面容。窗外的夜风轻拂而过,却带不走书房内的沉重与凝思。两人对坐着,眼中都泛起一丝忧愁之色。
“明书,”徐秋林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而缓慢,“其实我有些话,藏在心里很久了,今晚想与你聊聊。”
顾明书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平静却带着几分试探:“秋林,有什么话,你尽管直说便是。我们之间不必顾忌。”
徐秋林点点头,抬头望向顾明书,缓缓说道:“你可知,我家里也是商贾出身。在京城,我们徐家虽不算顶尖的世家,但也有一些根基。家父在世时,我家经营丝绸与瓷器生意,生意也扩展至南北各地。”
顾明书微微一愣,他从未听徐秋林提起过这些:“秋林,我只知道你家底殷实,却不知你家产业如此广阔。”
徐秋林轻笑一声:“明书,你总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从不主动打听旁人的事。其实,我还有一个姐姐,名叫徐锦瑟。她现在已嫁做人妇,姐夫是大理寺少卿修道茂。”
听到“修道茂”这个名字,顾明书的心猛地一紧,脸上顿时变了颜色。他低头避开了徐秋林的目光,握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
徐秋林注意到顾明书的异样,眉头微蹙,试探着问:“明书,你认识修道茂?”
顾明书强作镇定,抬头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听说过……修道茂大人声名在外,自然有所耳闻。”
徐秋林并未深究,而是继续说道:“姐夫修道茂与萧长瑜关系极好,两人是至交好友。从我小时候起,我便跟随着姐夫修道茂和萧长瑜一起长大,可以说,他既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家里的常客。只是长大后,我们各自忙碌起来,联络也少了很多。”
听到“萧长瑜”这三个字,顾明书的心跳更快了几分。他的手指用力攥紧了茶杯,生怕被徐秋林看出异样,但他脸上的神色已经无法掩饰内心的慌乱。
徐秋林停顿了一下,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顾明书:“明书,你……怎么了?。”
顾明书抬起头,眼神闪烁,语气里带着些许试探:“秋林,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其实你可以说出来。”
徐秋林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明书,其实,在我回京之前,便从我姐姐那里听说了一些传闻。她提起,萧长瑜的心上人,似乎是京城一个叫顾明书的名伶。当时,我并未当真,以为只是巧合。毕竟,京城里叫顾明书的人,或许还有别的。”
顾明书的脸色瞬间苍白,内心如翻江倒海般不安。他强行挤出一句话:“那……秋林,你信了吗?”
徐秋林看着他,眼神温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笃定:“明书,你觉得呢?京城里叫顾明书,又在戏班子里唱戏的,有几个?”
顾明书的心彻底乱了。他深吸一口气,勉强平静下来:“秋林,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你怎么看?”
徐秋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朦胧的月色,声音低沉而平静:“明书,说实话,我不完全认同,也不完全反对。情之一字,最是难解。萧长瑜的身份、你的身份,注定了你们的路不会平坦。但我更清楚,你一路走来,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少不公。”
他转过身,目光中带着复杂的情感:“只要萧长瑜是真心对你,能护你周全,那便是好事。我这个旁人,无权干涉。”
顾明书怔怔地看着他,心中的忐忑慢慢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感动:“秋林,谢谢你能这样想。我以为……你会看不起我。我以为,你会认为我只是个想依靠他人过活的人。”
徐秋林失笑道:“明书,我看得很清楚。你与萧长瑜之间的感情,或许我不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你的欣赏与尊重。只不过,你自己要想清楚,这条路能否走得下去。”
顾明书低头沉思片刻,语气里透着一丝苦涩:“秋林,我从未后悔过。但我也明白,未来的路,的确不是平坦的。我只是担心,若有一天,他会因为身份和责任放弃我……所以,你也看到了,我已经做出了选择,脱离了他的视线。我们终究是要各自天涯的人。”
徐秋林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明书,这些问题,没有人能替你解答。你只能靠自己的心去感受。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站在你这边。无论是吴家,还是其他的困难,我都会帮你扛过去。”
顾明书抬头看着他,眼中隐隐有泪光:“秋林,能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我的运气。”
徐秋林笑了笑:“傻话,朋友之间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