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嬴政 第72章 茶馆交谈
嬴政自前一日与李斯在街头匆匆一面后,便对李斯的才华日思夜想。回秦公子府后,他心急如焚,立刻唤来心腹,言辞恳切且郑重地说道:“你速速去找昨日街头与学者辩论的那位先生,务必请他明日到城中茶馆一叙,就说我有要事相商,切不可有失!” 心腹领命后,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穿梭。他凭借着对昨日场景的深刻记忆,逢人便问,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终于,在一处简陋的居所找到了李斯。心腹恭敬地上前,语气诚挚地向李斯表明来意:“先生,我家公子对您的才学钦佩至极,特命我前来邀请您明日前往城中茶馆一聚,望先生务必赏光。这对公子而言至关重要,还请先生成全。” 李斯听闻,心中一动,略作思索后,欣然应允。
次日,咸阳城的一处清幽茶馆 —— 逸香居内,茶香悠悠飘荡。茶馆隐匿于一条幽静的小巷深处,远离了市井的喧闹嘈杂。踏入茶馆,古色古香的木质架构映入眼帘,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图案,虽历经岁月打磨,却依旧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店内桌椅皆由上乘红木制成,纹理细腻,色泽深沉,摆放得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沉稳而雅致的感觉。墙上挂着的几幅淡雅字画,有的描绘着山川的秀丽风光,峰峦叠嶂间云雾缭绕,仿佛能让人嗅到山间的清新空气;有的书写着古人的豪迈诗句,笔锋刚劲有力,透露出壮志豪情,为茶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嬴政特意早早来到此处,他身着一袭简约的藏青色长袍,领口与袖口处绣着精致的银色丝线,看似低调,实则在细微处彰显着不凡的身份。他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的期待,在茶馆内不停地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门口,眼中满是渴望。不多时,李斯应邀而至。他依旧穿着那件朴素的素袍,但身姿挺拔如松,步伐稳健有力,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气质。
两人见面,嬴政率先拱手行礼,态度诚恳地说道:“先生,在下嬴政,久仰先生大名,昨日听闻先生高论,犹如醍醐灌顶,深感钦佩,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斯连忙回礼,谦逊地说道:“原来是秦公子,久闻公子贤名。昨日不过是一时有感而发,能得公子关注,李斯实在诚惶诚恐。”
嬴政微笑着说道:“先生不必过谦,昨日街头,先生舌战群儒,那等风采,令嬴政至今难以忘怀。今日特请先生前来,望能与先生深入探讨秦国之未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李斯谦逊地回应:“公子谬赞,在下不过是将心中所想如实道出,能得公子欣赏,实乃幸事。”
待两人落座,茶馆伙计迅速端上两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茶香瞬间弥漫开来,萦绕在两人周围。嬴政轻抿一口茶,开口道:“先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嬴政深以为然。但如今秦国朝堂,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若要推行这些变革,必定困难重重,先生可有良策?”
李斯目光坚定,凝视着茶杯中升腾的热气,沉思片刻后说道:“公子所言极是,旧贵族势力确实是变革路上的一大阻碍。但变革乃大势所趋,不可因困难而退缩。依在下之见,公子可先从秦王身边的近臣入手,向他们耐心阐述变革的益处,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说服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如此一来,在朝堂上便有了一股助力。”
嬴政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先生所言有理,可即便如此,旧贵族们想必也不会轻易妥协。”
李斯接着说:“公子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对旧贵族利益冲击较小的变革措施,循序渐进,让他们逐步适应变革的节奏。比如,先从简化一些繁琐的政务流程开始,详细梳理现有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这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不会过多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同时,对于那些支持变革的旧贵族,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像设立‘革新贤能奖’,对积极配合变革的贵族予以公开表彰,在朝堂上宣扬他们的功绩,以此分化他们的阵营。”
嬴政轻轻敲击着桌面,说道:“这确实是个办法。可一旦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即便再小的举措,也可能引发旧贵族的抵制。”
李斯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公子明鉴。所以,在推行变革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策略。在提出变革措施之前,先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深入各郡县了解实际情况,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此来说服众人。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抵制的准备,若有贵族公然反对,可依法依规进行惩处,以儆效尤。就像当年商鞅变法,太子犯法,虽不能对太子施以刑罚,却处罚了太子的老师,以此树立了变法的威严。我们也可借鉴此例,让众人知晓变革的决心不可动摇。”
嬴政眼前一亮,拍手称赞道:“先生此计甚妙!既能减少变革的阻力,又能壮大支持变革的力量。但在选拔贤能之士方面,具体该如何操作,还望先生详细说明。”
李斯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缓缓说道:“选拔贤能,首先要明确选拔标准。品德、才能缺一不可。考试内容可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全面考察诸子学说、律法、时务等知识,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到法家的严苛律法,从当下的民生问题到时局的战略分析,都涵盖其中;面试则着重观察其应变能力、治理理念,设置各种实际场景,看其如何应对。举荐之人,需详细说明被举荐者的才能和品德,若举荐失当,举荐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嬴政微微皱眉,提出疑问:“那如何确保举荐者不会因私情而举荐无能之辈?”
李斯回答道:“可建立举荐监督机制,若被举荐者在任职期间出现重大失误,或经核查发现其才能与举荐所言不符,不仅要惩处被举荐者,举荐者也要受到降职、罚款等处罚。同时,鼓励民众举报不实举荐,若举报属实,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在市井间张贴告示宣扬举报者的正义之举。并且,可设立专门的审核机构,对举荐上来的人才进行全面审查,从多个角度评估其是否真正符合要求。比如,让被举荐者在特定场景中处理实际政务,观察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看其能否迅速做出合理决策,以及高效执行任务。”
嬴政接着问:“对于那些出身低微却有大才之人,如何确保他们能脱颖而出?毕竟,他们可能缺乏人脉与资源,难以获得举荐。”
李斯目光炯炯,说道:“这就需要我们广开渠道,主动发掘人才。可在各郡县张贴醒目的告示,用激昂的文字鼓励有才者自荐。同时,派遣专员到各地考察,深入民间,走进乡村、集市,寻找那些被埋没的贤能。对于自荐和考察来的人才,同样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筛选,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就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此,方能让天下有才之士皆为秦国所用。”
嬴政双手抱胸,继续追问:“秦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分配不均,商业发展受限,先生认为该如何解决?”
李斯不假思索地回答:“土地分配不均,可推行‘均田令’。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口和劳动力合理分配,详细登记每家每户的人口和劳动力情况,公平公正地划分土地,鼓励开垦荒地,对积极开垦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减免赋税,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商业发展受限,可设立专门的商税制度,明确税收标准,规范税收流程,避免乱收费。同时,修建道路,改善交通,规划合理的交通路线,促进各地物资流通。还可在边境设立互市,与他国进行贸易往来,增加国家财富。”
嬴政点头表示认可,又问:“军事方面,秦国虽有一定实力,但要在战国纷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还需进一步提升。先生有何高见?”
李斯神色严肃,说道:“军事上,一要革新兵器。鼓励工匠研发新型武器,如改良弓弩,增加箭矢的重量和长度,优化弓身的材质和弧度,提高射程和杀伤力。二要优化军队编制。根据兵种特点,进行合理编组,将擅长近战的士兵与擅长远程攻击的士兵合理搭配,增强协同作战能力。三要加强军事训练。设立专门的军事训练基地,制定严格的训练标准,从体能训练到战术演练,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提升士兵的战斗技能。四要建立军功爵制。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便可获得爵位和赏赐,以此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嬴政听得入神,不住点头:“先生所言,让嬴政对秦国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但变革之路,艰难险阻,先生认为从何处先着手为宜?”
李斯思考片刻后说道:“依在下之见,可先从人才选拔开始。有了贤能之士,变革才有坚实的支撑。同时,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能向天下彰显秦国求贤若渴、勇于变革的决心,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秦国。”
嬴政与李斯你来我往,交谈愈发深入。不知不觉,天色渐晚,窗外的雨也渐渐停歇,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在茶馆的地面上,给整个茶馆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嬴政与李斯的交谈仍意犹未尽。但嬴政深知,时间不早,便起身对李斯说道:“今日与先生交谈,让嬴政收获颇丰。天色已晚,先生且先回府,日后必有重谢。”
李斯起身告辞,看着嬴政离去的背影,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他预感,自己的命运即将与这位公子紧密相连,而秦国的未来,或许也将因这场相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一直坐在茶馆角落的阿离和凌霜也站起身来。阿离像只欢快的小鹿般快步走到嬴政身边,亲昵地挽住他的胳膊,娇嗔道:“政哥哥,你们终于说完啦,我都等得不耐烦啦。不过看政哥哥这么开心,想必这位先生真的很有本事。” 说罢,她好奇地看向李斯离去的方向,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凌霜则神色淡然,微微欠身对嬴政说道:“公子,这位先生确实见解独到,希望他能助公子成就大业。”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许,又带着些许担忧,似乎在思索着未来秦国的变革之路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嬴政微笑着安抚两人,带着她们一同离开了茶馆,而这场会面所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在秦国的土地上悄然蔓延。
次日,咸阳城的一处清幽茶馆 —— 逸香居内,茶香悠悠飘荡。茶馆隐匿于一条幽静的小巷深处,远离了市井的喧闹嘈杂。踏入茶馆,古色古香的木质架构映入眼帘,横梁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图案,虽历经岁月打磨,却依旧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店内桌椅皆由上乘红木制成,纹理细腻,色泽深沉,摆放得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沉稳而雅致的感觉。墙上挂着的几幅淡雅字画,有的描绘着山川的秀丽风光,峰峦叠嶂间云雾缭绕,仿佛能让人嗅到山间的清新空气;有的书写着古人的豪迈诗句,笔锋刚劲有力,透露出壮志豪情,为茶馆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嬴政特意早早来到此处,他身着一袭简约的藏青色长袍,领口与袖口处绣着精致的银色丝线,看似低调,实则在细微处彰显着不凡的身份。他神色中带着几分急切的期待,在茶馆内不停地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门口,眼中满是渴望。不多时,李斯应邀而至。他依旧穿着那件朴素的素袍,但身姿挺拔如松,步伐稳健有力,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气质。
两人见面,嬴政率先拱手行礼,态度诚恳地说道:“先生,在下嬴政,久仰先生大名,昨日听闻先生高论,犹如醍醐灌顶,深感钦佩,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斯连忙回礼,谦逊地说道:“原来是秦公子,久闻公子贤名。昨日不过是一时有感而发,能得公子关注,李斯实在诚惶诚恐。”
嬴政微笑着说道:“先生不必过谦,昨日街头,先生舌战群儒,那等风采,令嬴政至今难以忘怀。今日特请先生前来,望能与先生深入探讨秦国之未来,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李斯谦逊地回应:“公子谬赞,在下不过是将心中所想如实道出,能得公子欣赏,实乃幸事。”
待两人落座,茶馆伙计迅速端上两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茶香瞬间弥漫开来,萦绕在两人周围。嬴政轻抿一口茶,开口道:“先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嬴政深以为然。但如今秦国朝堂,旧贵族势力盘根错节,若要推行这些变革,必定困难重重,先生可有良策?”
李斯目光坚定,凝视着茶杯中升腾的热气,沉思片刻后说道:“公子所言极是,旧贵族势力确实是变革路上的一大阻碍。但变革乃大势所趋,不可因困难而退缩。依在下之见,公子可先从秦王身边的近臣入手,向他们耐心阐述变革的益处,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说服他们,争取他们的支持。如此一来,在朝堂上便有了一股助力。”
嬴政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先生所言有理,可即便如此,旧贵族们想必也不会轻易妥协。”
李斯接着说:“公子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对旧贵族利益冲击较小的变革措施,循序渐进,让他们逐步适应变革的节奏。比如,先从简化一些繁琐的政务流程开始,详细梳理现有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这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不会过多触及他们的核心利益。同时,对于那些支持变革的旧贵族,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像设立‘革新贤能奖’,对积极配合变革的贵族予以公开表彰,在朝堂上宣扬他们的功绩,以此分化他们的阵营。”
嬴政轻轻敲击着桌面,说道:“这确实是个办法。可一旦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即便再小的举措,也可能引发旧贵族的抵制。”
李斯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公子明鉴。所以,在推行变革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策略。在提出变革措施之前,先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深入各郡县了解实际情况,收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此来说服众人。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抵制的准备,若有贵族公然反对,可依法依规进行惩处,以儆效尤。就像当年商鞅变法,太子犯法,虽不能对太子施以刑罚,却处罚了太子的老师,以此树立了变法的威严。我们也可借鉴此例,让众人知晓变革的决心不可动摇。”
嬴政眼前一亮,拍手称赞道:“先生此计甚妙!既能减少变革的阻力,又能壮大支持变革的力量。但在选拔贤能之士方面,具体该如何操作,还望先生详细说明。”
李斯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缓缓说道:“选拔贤能,首先要明确选拔标准。品德、才能缺一不可。考试内容可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全面考察诸子学说、律法、时务等知识,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到法家的严苛律法,从当下的民生问题到时局的战略分析,都涵盖其中;面试则着重观察其应变能力、治理理念,设置各种实际场景,看其如何应对。举荐之人,需详细说明被举荐者的才能和品德,若举荐失当,举荐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嬴政微微皱眉,提出疑问:“那如何确保举荐者不会因私情而举荐无能之辈?”
李斯回答道:“可建立举荐监督机制,若被举荐者在任职期间出现重大失误,或经核查发现其才能与举荐所言不符,不仅要惩处被举荐者,举荐者也要受到降职、罚款等处罚。同时,鼓励民众举报不实举荐,若举报属实,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在市井间张贴告示宣扬举报者的正义之举。并且,可设立专门的审核机构,对举荐上来的人才进行全面审查,从多个角度评估其是否真正符合要求。比如,让被举荐者在特定场景中处理实际政务,观察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看其能否迅速做出合理决策,以及高效执行任务。”
嬴政接着问:“对于那些出身低微却有大才之人,如何确保他们能脱颖而出?毕竟,他们可能缺乏人脉与资源,难以获得举荐。”
李斯目光炯炯,说道:“这就需要我们广开渠道,主动发掘人才。可在各郡县张贴醒目的告示,用激昂的文字鼓励有才者自荐。同时,派遣专员到各地考察,深入民间,走进乡村、集市,寻找那些被埋没的贤能。对于自荐和考察来的人才,同样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筛选,只要他们有真才实学,就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此,方能让天下有才之士皆为秦国所用。”
嬴政双手抱胸,继续追问:“秦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分配不均,商业发展受限,先生认为该如何解决?”
李斯不假思索地回答:“土地分配不均,可推行‘均田令’。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口和劳动力合理分配,详细登记每家每户的人口和劳动力情况,公平公正地划分土地,鼓励开垦荒地,对积极开垦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减免赋税,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商业发展受限,可设立专门的商税制度,明确税收标准,规范税收流程,避免乱收费。同时,修建道路,改善交通,规划合理的交通路线,促进各地物资流通。还可在边境设立互市,与他国进行贸易往来,增加国家财富。”
嬴政点头表示认可,又问:“军事方面,秦国虽有一定实力,但要在战国纷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还需进一步提升。先生有何高见?”
李斯神色严肃,说道:“军事上,一要革新兵器。鼓励工匠研发新型武器,如改良弓弩,增加箭矢的重量和长度,优化弓身的材质和弧度,提高射程和杀伤力。二要优化军队编制。根据兵种特点,进行合理编组,将擅长近战的士兵与擅长远程攻击的士兵合理搭配,增强协同作战能力。三要加强军事训练。设立专门的军事训练基地,制定严格的训练标准,从体能训练到战术演练,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提升士兵的战斗技能。四要建立军功爵制。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便可获得爵位和赏赐,以此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嬴政听得入神,不住点头:“先生所言,让嬴政对秦国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但变革之路,艰难险阻,先生认为从何处先着手为宜?”
李斯思考片刻后说道:“依在下之见,可先从人才选拔开始。有了贤能之士,变革才有坚实的支撑。同时,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能向天下彰显秦国求贤若渴、勇于变革的决心,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秦国。”
嬴政与李斯你来我往,交谈愈发深入。不知不觉,天色渐晚,窗外的雨也渐渐停歇,夕阳的余晖透过云层,洒在茶馆的地面上,给整个茶馆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嬴政与李斯的交谈仍意犹未尽。但嬴政深知,时间不早,便起身对李斯说道:“今日与先生交谈,让嬴政收获颇丰。天色已晚,先生且先回府,日后必有重谢。”
李斯起身告辞,看着嬴政离去的背影,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他预感,自己的命运即将与这位公子紧密相连,而秦国的未来,或许也将因这场相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一直坐在茶馆角落的阿离和凌霜也站起身来。阿离像只欢快的小鹿般快步走到嬴政身边,亲昵地挽住他的胳膊,娇嗔道:“政哥哥,你们终于说完啦,我都等得不耐烦啦。不过看政哥哥这么开心,想必这位先生真的很有本事。” 说罢,她好奇地看向李斯离去的方向,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凌霜则神色淡然,微微欠身对嬴政说道:“公子,这位先生确实见解独到,希望他能助公子成就大业。”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许,又带着些许担忧,似乎在思索着未来秦国的变革之路将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嬴政微笑着安抚两人,带着她们一同离开了茶馆,而这场会面所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在秦国的土地上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