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嬴政 第71章 初遇惊才
战国末年,咸阳城作为秦国之都,尽显繁华昌盛之景。暖煦的阳光,似细密的金纱,轻柔地倾洒在宽阔且平整的青石街道上。街边摊位鳞次栉比,像列队的士兵般整齐排列。琳琅满目的货物,在日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诱人光泽,那光泽里似藏着无数奇妙故事。小贩们扯着嗓子,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仿佛是市井间奏响的一曲热闹乐章,音符跳跃在空气中,编织出鲜活的生活图景。行人如织,摩肩接踵,身着各异服饰的人们怀揣着各自的目的穿梭其中。有身强力壮的汉子,肌肉紧绷,扛着沉甸甸的货物,步伐匆匆,脚下生风;有衣着华丽的妇人,身姿婀娜,在摊位前精挑细选着精巧饰品,眼神中满是对美的追求;还有顽皮的孩童嬉笑打闹着,像灵动的小兽,从人群的缝隙间快速穿过,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这日,秦公子嬴政带着阿离和凌霜,以及几个贴身侍卫,身着寻常服饰,低调地漫步在咸阳城的街道上。阿离性格活泼,恰似春日里灵动的小鸟,一路上蹦蹦跳跳,眼睛亮晶晶的,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她像只欢快的小鹿,在街边摊位间穿梭,不时被新奇的小玩意儿吸引,发出阵阵惊叹,那惊叹声宛如银铃般清脆。凌霜则气质清冷,宛如傲雪绽放的寒梅,静静地跟在嬴政身旁。她的目光平静如水,可偶尔看向阿离时,眼神中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妒意,似冬日里的一抹寒霜。嬴政走在她们中间,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同时,他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脑海中思索着秦国未来的发展路径。
突然,一阵嘈杂喧闹声从前方拐角处汹涌传来。嬴政抬眸望去,只见一群人围成一个紧密的圈,里三层外三层,脑袋攒动,正激烈地讨论着什么。阿离一下子来了兴致,像只欢快的小鹿般蹦到嬴政身边,拉住他的胳膊,娇嗔地撒娇道:“公子,那边好热闹呀,肯定有好玩的,我们快过去看看嘛。” 凌霜虽未言语,但眼神中流露出好奇之色,目光紧紧盯着人群。嬴政微笑着点头,说道:“好,那便去瞧瞧。” 说罢,带着众人快步走上前去。
众人簇拥的中心,一位身着素袍的男子正站在那里,与几位学者模样的人展开激烈辩论。男子身形修长挺拔,面容清瘦却透着坚毅,周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好似遗世独立的君子。他目光炯炯有神,仿若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言辞锋利如刀,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直抵人心。
“诸位所言,皆是守旧之见!如今战国纷争不断,各国皆在变法图强,秦国若想在这乱世中更进一步,怎能拘泥于旧制?” 男子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在人群中回荡,引得周围的人纷纷点头。
嬴政心中一动,在日常的思索中,深知秦国需变革求进。眼前这位男子的观点,竟与他心底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禁停下脚步,神色专注,全神贯注地倾听起来。
阿离却有些不耐烦了,她皱着眉头,扯了扯嬴政的衣袖,嘟囔着说:“公子,这人说的话好难懂啊,又无聊,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玩吧,那边有个卖糖人儿的呢。” 凌霜则轻哼一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就你没见识,听听又何妨,说不定能听到些有用的东西,不像某些人,只知道贪玩。” 两人互不相让,眼神交汇间似有火花在噼里啪啦地闪烁。嬴政无奈地笑了笑,轻声安抚道:“先听听,这先生所言,颇有见地,说不定能给秦国带来新的气象。”
原来,他们正在辩论治国之道。那几位学者身着儒服,头戴高冠,神色严肃,其中一位捋着胡须,缓缓说道:“秦国旧有的政治制度,乃祖宗所定,历经数代,根基深厚,依靠贵族的力量来治理国家,方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切不可轻易更改。” 另一位学者也附和道:“正是,变革之事,需慎之又慎,否则恐生大乱。”
而这位素袍男子却言辞犀利地反驳道:“旧制虽有其根基,但如今时过境迁,秦国的发展早已超出了旧制所能承载的范围。贵族势力庞大,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倾轧,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反而会阻碍国家政令的推行。若想让秦国强大,必须要进行变革!”
嬴政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他在日常接触中,常觉秦国朝堂上的大臣们因循守旧,只想着维护自身的利益,很少有人能站在秦国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眼前这位男子的言论,让他耳目一新。
“依你之见,该如何变革?” 一位学者满脸不悦,神色阴沉,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地质问道。
素袍男子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坚定,仿佛胸有成竹:“首先,要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力集中于秦王手中,使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贯彻到秦国的每一个角落。如此一来,秦国便能如臂使指,行动统一,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地方郡守、县令皆由秦王任命,对秦王负责,保证上下政令一致。”
嬴政心中暗暗称奇,他渴望能有足够权力施展抱负,这位男子的观点,恰好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再者,要改革政治制度。打破原有的贵族世袭制度,选拔贤能之士,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便能为秦国效力。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选拔人才,通过考试、举荐等方式,广纳天下英才。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为秦国所用。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他们能够真正为秦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男子继续说道,他的声音激昂有力,仿佛在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
嬴政被男子的言辞深深打动,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他看来,这位男子简直就是上天派来辅佐他的。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这位男子深入交谈,了解他更多的想法。
嬴政仔细打量着这位男子,只见他虽然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自信,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都恰到好处,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才华与魅力。
男子似乎察觉到了嬴政的目光,他微微转头,与嬴政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就在这一瞬间,嬴政仿佛从男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光芒,那光芒中似乎蕴含着对他身份的猜测,但又转瞬即逝。
嬴政心中一凛,他意识到这位男子绝非等闲之辈。他不动声色地微微点头,向男子示意自己对他观点的赞赏。男子也微微颔首,回以微笑,两人之间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
“那依你所言,该如何选拔贤能之士?考试考些什么内容?举荐又该如何保证公正?” 另一位学者不甘示弱,连续抛出几个问题,试图从男子的言论中找出破绽。
男子不慌不忙,神色镇定自若,回答道:“考试内容可涵盖法家、儒家、兵家等诸多学说,以及对当下秦国局势的分析见解。举荐之人需立下担保文书,若举荐之人日后有违法乱纪、才能不符之事,举荐者一同受罚,以此保证举荐的公正。”
男子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为之折服。嬴政更是对他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将这位男子招揽到自己的麾下。
随着辩论的深入,男子的观点越来越清晰,他的言辞也越来越犀利。他旁征博引,将历史上各国的兴衰成败与秦国的现状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述着自己的治国理念。嬴政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周围的人群也被男子的才华所吸引,他们纷纷点头称赞,对男子的观点表示认同。那些原本与男子辩论的学者们,此时也都沉默不语,被男子的雄辩之才所击败。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给咸阳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嬴政意识到自己该回秦公子府了,但他心中对这位男子的渴望却愈发强烈。他向侍卫们使了个眼色,侍卫们心领神会,悄悄将一些银子放在了男子面前的桌子上,以表达对他才华的赞赏。
男子看到银子,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嬴政的意思。他抬头望向嬴政,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说道:“多谢公子赞赏,在下定当不负所望。” 嬴政向他微微点头,然后带着阿离、凌霜和侍卫们转身离去。
在回府的路上,阿离还在嘟囔着觉得无聊,抱怨道:“公子,今天都没玩到什么好玩的,那个人讲的东西一点意思都没有。” 凌霜则嘲讽道:“就你不懂欣赏,那位先生可是难得的人才,说不定以后能帮公子成就大事呢。” 两人又开始拌嘴,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嬴政却无心劝解,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位男子的身影和他的言论。他深知,这位男子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能臣谋士,他的到来,或许将为秦国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
回到秦公子府,嬴政立刻吩咐下人请吕不韦前来。吕不韦很快到来,嬴政将自己在市井街头遇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吕不韦,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招揽这位男子的决心。
吕不韦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公子,此人能有如此见解,想必绝非等闲之辈。若能将他招揽到麾下,必定能为公子所用。但公子也要小心,此人来历不明,我们需先了解清楚他的背景,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嬴政点了点头,他明白吕不韦的意思。虽然他对这位男子充满了信任,但在这个复杂的世道里,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他决定派人去调查这位男子的背景,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位男子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
而此时,在咸阳城的另一个角落,那位素袍男子正看着嬴政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他的手中紧紧握着嬴政留下的银子,心中暗自想着:“今日遇到的这位公子,气宇轩昂,绝非寻常之人。看来,我的机会来了……”
这位素袍男子,正是李斯。他出身贫寒,但胸怀大志。多年来,他四处求学,钻研治国之道,渴望有一天能够遇到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今日与嬴政的相遇,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深知,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而这条路,或许将改变他的一生,也将改变秦国的命运……
这日,秦公子嬴政带着阿离和凌霜,以及几个贴身侍卫,身着寻常服饰,低调地漫步在咸阳城的街道上。阿离性格活泼,恰似春日里灵动的小鸟,一路上蹦蹦跳跳,眼睛亮晶晶的,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她像只欢快的小鹿,在街边摊位间穿梭,不时被新奇的小玩意儿吸引,发出阵阵惊叹,那惊叹声宛如银铃般清脆。凌霜则气质清冷,宛如傲雪绽放的寒梅,静静地跟在嬴政身旁。她的目光平静如水,可偶尔看向阿离时,眼神中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妒意,似冬日里的一抹寒霜。嬴政走在她们中间,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同时,他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脑海中思索着秦国未来的发展路径。
突然,一阵嘈杂喧闹声从前方拐角处汹涌传来。嬴政抬眸望去,只见一群人围成一个紧密的圈,里三层外三层,脑袋攒动,正激烈地讨论着什么。阿离一下子来了兴致,像只欢快的小鹿般蹦到嬴政身边,拉住他的胳膊,娇嗔地撒娇道:“公子,那边好热闹呀,肯定有好玩的,我们快过去看看嘛。” 凌霜虽未言语,但眼神中流露出好奇之色,目光紧紧盯着人群。嬴政微笑着点头,说道:“好,那便去瞧瞧。” 说罢,带着众人快步走上前去。
众人簇拥的中心,一位身着素袍的男子正站在那里,与几位学者模样的人展开激烈辩论。男子身形修长挺拔,面容清瘦却透着坚毅,周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好似遗世独立的君子。他目光炯炯有神,仿若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言辞锋利如刀,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直抵人心。
“诸位所言,皆是守旧之见!如今战国纷争不断,各国皆在变法图强,秦国若想在这乱世中更进一步,怎能拘泥于旧制?” 男子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在人群中回荡,引得周围的人纷纷点头。
嬴政心中一动,在日常的思索中,深知秦国需变革求进。眼前这位男子的观点,竟与他心底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不禁停下脚步,神色专注,全神贯注地倾听起来。
阿离却有些不耐烦了,她皱着眉头,扯了扯嬴政的衣袖,嘟囔着说:“公子,这人说的话好难懂啊,又无聊,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玩吧,那边有个卖糖人儿的呢。” 凌霜则轻哼一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嘲讽的笑意:“就你没见识,听听又何妨,说不定能听到些有用的东西,不像某些人,只知道贪玩。” 两人互不相让,眼神交汇间似有火花在噼里啪啦地闪烁。嬴政无奈地笑了笑,轻声安抚道:“先听听,这先生所言,颇有见地,说不定能给秦国带来新的气象。”
原来,他们正在辩论治国之道。那几位学者身着儒服,头戴高冠,神色严肃,其中一位捋着胡须,缓缓说道:“秦国旧有的政治制度,乃祖宗所定,历经数代,根基深厚,依靠贵族的力量来治理国家,方能保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切不可轻易更改。” 另一位学者也附和道:“正是,变革之事,需慎之又慎,否则恐生大乱。”
而这位素袍男子却言辞犀利地反驳道:“旧制虽有其根基,但如今时过境迁,秦国的发展早已超出了旧制所能承载的范围。贵族势力庞大,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倾轧,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反而会阻碍国家政令的推行。若想让秦国强大,必须要进行变革!”
嬴政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他在日常接触中,常觉秦国朝堂上的大臣们因循守旧,只想着维护自身的利益,很少有人能站在秦国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眼前这位男子的言论,让他耳目一新。
“依你之见,该如何变革?” 一位学者满脸不悦,神色阴沉,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地质问道。
素袍男子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坚定,仿佛胸有成竹:“首先,要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力集中于秦王手中,使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贯彻到秦国的每一个角落。如此一来,秦国便能如臂使指,行动统一,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地方郡守、县令皆由秦王任命,对秦王负责,保证上下政令一致。”
嬴政心中暗暗称奇,他渴望能有足够权力施展抱负,这位男子的观点,恰好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再者,要改革政治制度。打破原有的贵族世袭制度,选拔贤能之士,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便能为秦国效力。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选拔人才,通过考试、举荐等方式,广纳天下英才。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为秦国所用。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考核,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他们能够真正为秦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男子继续说道,他的声音激昂有力,仿佛在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
嬴政被男子的言辞深深打动,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他看来,这位男子简直就是上天派来辅佐他的。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与这位男子深入交谈,了解他更多的想法。
嬴政仔细打量着这位男子,只见他虽然衣着朴素,但气质不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自信,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都恰到好处,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才华与魅力。
男子似乎察觉到了嬴政的目光,他微微转头,与嬴政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就在这一瞬间,嬴政仿佛从男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光芒,那光芒中似乎蕴含着对他身份的猜测,但又转瞬即逝。
嬴政心中一凛,他意识到这位男子绝非等闲之辈。他不动声色地微微点头,向男子示意自己对他观点的赞赏。男子也微微颔首,回以微笑,两人之间仿佛达成了一种默契。
“那依你所言,该如何选拔贤能之士?考试考些什么内容?举荐又该如何保证公正?” 另一位学者不甘示弱,连续抛出几个问题,试图从男子的言论中找出破绽。
男子不慌不忙,神色镇定自若,回答道:“考试内容可涵盖法家、儒家、兵家等诸多学说,以及对当下秦国局势的分析见解。举荐之人需立下担保文书,若举荐之人日后有违法乱纪、才能不符之事,举荐者一同受罚,以此保证举荐的公正。”
男子的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为之折服。嬴政更是对他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心中暗自决定,一定要将这位男子招揽到自己的麾下。
随着辩论的深入,男子的观点越来越清晰,他的言辞也越来越犀利。他旁征博引,将历史上各国的兴衰成败与秦国的现状相结合,深入浅出地阐述着自己的治国理念。嬴政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周围的人群也被男子的才华所吸引,他们纷纷点头称赞,对男子的观点表示认同。那些原本与男子辩论的学者们,此时也都沉默不语,被男子的雄辩之才所击败。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给咸阳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嬴政意识到自己该回秦公子府了,但他心中对这位男子的渴望却愈发强烈。他向侍卫们使了个眼色,侍卫们心领神会,悄悄将一些银子放在了男子面前的桌子上,以表达对他才华的赞赏。
男子看到银子,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嬴政的意思。他抬头望向嬴政,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说道:“多谢公子赞赏,在下定当不负所望。” 嬴政向他微微点头,然后带着阿离、凌霜和侍卫们转身离去。
在回府的路上,阿离还在嘟囔着觉得无聊,抱怨道:“公子,今天都没玩到什么好玩的,那个人讲的东西一点意思都没有。” 凌霜则嘲讽道:“就你不懂欣赏,那位先生可是难得的人才,说不定以后能帮公子成就大事呢。” 两人又开始拌嘴,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嬴政却无心劝解,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位男子的身影和他的言论。他深知,这位男子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能臣谋士,他的到来,或许将为秦国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
回到秦公子府,嬴政立刻吩咐下人请吕不韦前来。吕不韦很快到来,嬴政将自己在市井街头遇到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吕不韦,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招揽这位男子的决心。
吕不韦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公子,此人能有如此见解,想必绝非等闲之辈。若能将他招揽到麾下,必定能为公子所用。但公子也要小心,此人来历不明,我们需先了解清楚他的背景,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嬴政点了点头,他明白吕不韦的意思。虽然他对这位男子充满了信任,但在这个复杂的世道里,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他决定派人去调查这位男子的背景,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这位男子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
而此时,在咸阳城的另一个角落,那位素袍男子正看着嬴政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他的手中紧紧握着嬴政留下的银子,心中暗自想着:“今日遇到的这位公子,气宇轩昂,绝非寻常之人。看来,我的机会来了……”
这位素袍男子,正是李斯。他出身贫寒,但胸怀大志。多年来,他四处求学,钻研治国之道,渴望有一天能够遇到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今日与嬴政的相遇,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深知,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而这条路,或许将改变他的一生,也将改变秦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