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98章 挑衅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第98章 挑衅

    想到上次遇到土匪的事,孙文石还心惊肉跳。

    知道入读县学,有专门的护送衙役,他立马申请入读县学。

    不管怎么样,还是官员衙役带队最安全。

    “那倒不错。不过,眼下该考虑升到率性堂。”

    林向安点点头,一般土匪没胆量惹官府衙役,这对他来说是好事。

    目前,最重要是在月末考试,得到优秀,升入率性堂。

    率性堂,会有教谕来授课,偶尔还会请一些外来举人来给学子讲课,能听到不少宝贵的经验。

    孙文石也跟着点头,赞同道。

    “是的,月末会安排考试,不到七天的时间,得抓紧了。”

    就在这时,点卯的教官迈步而入。

    这位教官是一名中年男子,身着深蓝色的直裰,袖口收得整齐,头戴方巾,表情威严却不失儒雅。

    左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点名册,右手轻握象牙尺,敲了敲讲案,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环视了一圈,目光如炬,轻咳一声,便开始点名。

    当喊到林向安这个名字的时候,周围不少人看了过来,小声议论,这位今年的案首。

    教官视线停留了片刻,又继续点名,其他学子们这才安静下来。

    上午的授课,主要是深入讲解八股文的技巧。

    八股文是以四书五经为题材,按照固定格式写作的一种文体。

    其基本结构包括:

    破题:点明题意,简明扼要,一般两句。

    承题:承接破题,进一步阐释题目含义,一般两到三句。

    起讲:提出论点或中心思想,通常以议论为主,文风平实。

    入题:开始紧扣题意展开论述,常引用经典或逆证进行说明。

    起股:八股文中最核心论述部分,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股:文章的核心部分,分为两股,且两股之间对仗工整。

    后股:承接中股,进一步推论或深化主题。

    束股: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呼应破题和主旨。

    八个部分层层递进,各有功能且相辅相成。

    还详细给大家讲解了往年优秀的案例,和李夫子不一样的讲解思路,让林向安受益颇多。

    待散学后,就有人主动过来和林向安打招呼,林向安一一笑着礼貌回应。

    要去吃午食,便简单问候,没有多交流,就同孙文石一起去伙房。

    伙房位于学舍的偏东角,占地不小,一到饭点,学子们三三两两前来用膳。

    只是简单的吃个午食,没想到回头率超高。

    总能听到有人提他的名字,林向安面对微笑,没到他面前来,权当不知道。

    就在和孙文石刚坐下来,还没吃两口,就有个尖锐的声音在耳旁响起。

    “喂,你就是林向安?”

    林向安抬头看去,来人是一个身着绸衣的少年,大约十五六岁,面上挂着傲气。

    他身后还跟着三个人,一脸看好戏的表情。

    见这人语气不善,一看就是找茬的,林向安看了他一眼,没理他,便淡定地吃饭。

    那少年一愣,很快眼中露出几分轻蔑,倚着桌沿冷笑道:“喂,跟你说话呢?”

    伙房内的其他学子见状,有人低声议论,“吴达又欺负新人了!”

    “那人谁啊?看着眼生。”

    “那是今年的案首。”

    也有人默默摇头,不敢上前。

    吴达是县里的大户人家,又和几位官家子弟关系匪浅,在县学里,常仗势欺人。

    林向安不慌不忙,放下筷子站起身,比吴达高了半个头,俯视看着他。

    对方气势瞬间弱了下来,林向安轻飘飘地开口。

    “《论语》中提到:食不言,寝不语。你不会不知道吧?”

    一看到八卦好戏,孙文石就兴奋,便正大光明在一旁看热闹。

    吴达听他这番话,脸色微变,觉得自己被当众被嘲讽,顿时火气上涌。

    “小爷跟你说话,是给你脸了。怎么得了案首,就目中无人了?”

    说完,冷笑一声,吴达抬手便要掀林向安的饭碗。

    林向安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语调虽温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人要听劝,饭可以慢慢吃,话也可以慢慢说,但你若是存心找茬,别怪我无礼。”

    吴达没想到林向安动作如此利索,手劲这么大,一时挣脱不开,脸色涨红。

    咬牙切齿地小声说道,“快给我松开!”

    “我这人谁对我客气,我就对谁客气,一向不怕事,也不怕惹事。”

    冷笑了一声,林向安使巧劲一松,吴达就往后连退了几步,幸好身后的人拦着,才不至于摔倒。

    众人惊讶,见吴达吃瘪,纷纷窃笑。

    察觉丢了脸,吴达心里恼怒,瞪了一眼林向安,放了句狠话。

    “你给我等着!”

    带着身后的人讪讪地走了。

    上次面对土匪,他就见到了林向安果断的一面,一看就不是被人欺负的性子。

    见林向安像没事发生一样,继续坐下来吃饭。

    孙文石便小声地提醒,“向安兄,刚才那位叫吴达,是个小心眼的人,他是靠家里捐钱进来的,和几位官家子弟交情颇好,日后你小心些。”

    “多谢文石兄提醒。”

    既然姓吴,说不定就是吴卓家的亲戚。

    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风不正的家族,想来出败家子的概率极高。

    他还真是和姓吴的八字不合。

    下午是自习,林向安没将中午的事,放在心上,对方若再来,他就见招拆招。

    目前最重要的是月末考试。

    林向安正低头埋在书案后,专心研读《春秋》。

    窗外的夕阳余晖洒在院落的青石板上,衬得整个学舍静谧而安详。

    然而,这份安宁被一阵爽朗的笑声打破。

    “林兄,还埋头读书呢?”

    话音未落,一只手便搭在林向安的肩上,力道不轻,惹得他微微皱眉。

    回头一看,正是与他同堂学习的周忻,满脸笑意,身后还跟着几个热情洋溢的同窗。

    伸手不打笑人,林向安起身,微微拱手:“周兄,有事?”

    周忻哈哈一笑:“今晚我们几个同窗,准备去学舍外的酒楼聚聚。

    林兄你才入学,又让吴达吃瘪,让人大快人心。

    想借机结交一下,可否赏脸一聚?刚才孙兄已经答应了。”

    见孙文石答应同去,若是他拒绝,怕是不太好,只当是同窗多交流,便答应了。

    “既然如此,那我也去凑凑热闹。”

    周忻一听,拍着他的肩膀大笑:“这才像话!走走走,咱们去杏花楼,今儿个我请客!”

    听到周忻的话,林向安突然有不好的预感。

    但话已出口,已经答应,有点骑虎难下,只能看情况再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