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60章 铺路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第60章 铺路

    “不叫你小名了,你还不习惯?”

    林秋兰好笑地看着林向安,想起这孩子小的时候叫他小名,还害羞的样子。

    “没有,只是诧异您怎么改口了?”

    “你奶提醒我了,说你读书了,不要再叫小名。今天娘找你,是有两件事和你说。”

    这段时间,因为二姨林夏枝的去世,家里的气氛有些沉重。

    说实话,之前二姨选择借100两还钱,说是保证有办法解决赵二,他还在琢磨二姨是要为孩子终于崛起了?

    他记得二姨离开前的样子,看着很正常,结果传来火灾,两人都被烧死了。

    尽管说是意外,不知为何林向安总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

    听父母简单说了几句,唯一的蹊跷点就是赵二的银子从何而来?

    如今人都走了,也找不踪迹了。

    “以后,阿桥和阿远,改成了林姓。阿桥让阿远给你书童,那孩子也愿意,你怎么想?”

    愣了一下,林向安还从来没有考虑过书童。

    毕竟在他心里读书都是自己的事,亲力亲为,要别人干什么?

    若是以后有需要了,那再说。

    现在压根不需要,找个小孩子书童来,还得他照顾人家。

    你让他一个成年人的心理,被小孩子照顾,怎么过意的去?

    林向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娘,我暂时不用书童,既然他俩成为林家人,我们兄弟间相互照应就是。”

    “我和你爹商量了,阿桥现在一边跟着你认字,一边跟着你爹学做豆腐,你爷俩不是一直想把豆腐铺子做大吗?肯定需要人手,这孩子品性好,人沉稳,就是话少,以后让他帮你分担些。”

    林秋兰考虑了很多这两个孩子的事,毕竟是二姐的遗孤。

    “阿远,现在小,但他愿意给你当书童。你未来出门,我想着他一起,你俩有个照应,我也安心些。”

    明白了林秋兰话里的意思,就是让两兄弟在背后辅助他。

    不过也是,忠心,又从小一起长大,这关系自然亲近,未来他不管读书还是生意,都是需要人的。

    “娘,我懂你的意思,那就听您的安排。等明年家里安稳些了,娘,您把阿远送去镖局跟着刘教头学武,后面学成了,让他在镖局里磨练几年,到时候大了,我再让他跟着做事。”

    镖局教学武有两种方式,是为了培养能够可信任又忠心的手下。

    第一种,只交一年学费,之后不用交。但学好后,得跟着镖局跑镖,至少五年时间,学费相当于从月银里抵扣。

    第二种,每年都交学费,学好了,可以选择留不留在镖局。

    不过一般都会跟跑镖,虽然危险,但赚的比一般人多,严格说来也算高薪行业。

    一个小孩子他要着没什么用,但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能忠心林家,那就不一样了。

    林秋兰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点点头,“行,这件事我会安排的。”

    “另一件是什么?”

    “你不是想让弟弟跟着你爹姓吗?我和你奶商量了,同意这事了。”

    还以为这事还得等些时间,没想到竟然同意了。

    林向安有些不敢相信,露出惊喜的表情,“娘,奶奶真的同意?”

    “同意了,这事你和你爹去说吧。他心里一直有想法,但被我和你奶牵制着。你虽然年纪小,但心思多,想做什么,就和你爹商量!”

    林向安见母亲想法这么豁达,便扬起笑脸,笑眯眯地说道。

    “娘,咱家做的吃食,也是离不开您的手艺,未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您。”

    林秋兰也跟着笑了起来,这孩子,还真是个小滑头,怪会讨人欢心的。

    ......

    既然家里同意了,于是林向安就跑去询问他爹的意见,毕竟王家族里的人和事,他爹更清楚。

    “你问王家族人?是有什么打算吗?”

    王四顺知道林向安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事,便好奇问他原因。

    于是林向安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爹。

    家里的豆渣越来越多,养的牲畜根本吃不完,尤其是家里只能养两只猪,再多也不方便。

    多的豆渣只能贱卖,挺不划算的。

    如今铺子也找到几位销售员,销售的渠道也没有过去那么单一了,长此以往,残留的豆渣会越来越多。

    “爹,小姨父家就有喂猪,咱们向他们请教养猪。我想着若是王家那边族里合适,咱们就圈个地养猪,这样既能喂猪,也能增加家里的收入,还能给稻田施肥,让王家那边也能有其他收入。”

    “猪肉,除了卖,还能做成腊制品,让娘多研究些口味,还能找一些手艺好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能够运输出去,可以卖往其他地方。”

    豆腐这玩意就只能周边卖,到其他地方只能重新开豆腐坊,别无他法。

    但肉类不一样,古人为了保存,研制出了:腊肉、腊肠、熏肉、熏肠等等。

    这时候的猪都是黑土猪,没有现代红皮猪长得快,除了长的慢,最多长到200斤左右。

    不过黑土猪的味道更美味。

    王四顺听明白儿子的意思,既能循环利用豆渣,还能拉着王家族人一起赚钱,也能给田地带来好处,能多方得利。

    “嗯,我懂了,族里的长辈,有几个比较明事理,可以试一试。”

    林向安点点头,这事只要管理者们明事理,就好办。

    一个族里,你不能指望人人都是好人,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若是族老们处理公正,那这个村子就有希望,能够把劲使到一处,比如集中资源供出一个秀才或者举人。

    然后再一一拉上年轻一辈,几代下来经营沉淀,族里定能出当官的。

    这才是古代宗族社会能够壮大,以及延续下去的原因。

    “正好,这个月中家里的晚稻就要收了,我让五哥和五嫂到时候回去收稻子,若有人好奇,就让他们透露些赚钱的事,引起其他人的羡慕,也好为以后铺路。”

    “嗯嗯,爹,就是这个理,咱们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

    先铺垫着,至于弟弟的名字,以后再给爹一个惊喜。

    “对了,儿子,有个姓杨的人寻来咱们铺里,说是和你认识,过来询问有没有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