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11章 告示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第111章 告示

    “你们是不关注,外面都传疯了,这几人仗着身份,在学里作威作福,被人阿谀奉承捧着,才传出才子之名。

    他们被抓走了,就有人传出消息,说他们平日作的一些诗词文章,都是出自他人之手。

    这有没有学问,只要让他们当场考验一下,就能分晓了。”

    毕竟肚子有没有墨水,一问便能知晓。

    孙文石一脸你们怎么这都不明白的表情,一边摇着折扇一边摇头。

    虽然觉得孙文石说的有道理,但没有直接证据,仅凭怀疑抓人,这理由有些牵强,肯定是查出来什么了,没对外说罢了。

    林向安便追问道,“那有没有具体的人证呢?”

    “这个倒没有听说,不过有人被带去问话,没多久就放回来了。要是那几人没事,早就该放回来了。”

    薛文逸想起了一些事情,便偷偷透露给几人。

    “你们大概不知道,这位知府大人明面上清廉,但背地里收了不少好处。

    就冯家在府城做纺织生意,每年都送不少礼孝敬,更别说其他家了。

    你们想这人一旦贪了,肯定想贪更多,不妨大胆猜测一下,若是这位大人想在科考上做点手脚,是很容易的。”

    孙文石忍不住咋舌,不禁摇头,感叹道,“监察御史大人来了,搞不好这些事会因为作弊事件,而被揭发出来。”

    林向安想到上次府试结束后,前十名的童生去拜谢知府,知府的官威很大,说话一套一套的,一看就不务实。

    “这事会不会影响中榜的人?若是结果考生不满意,后面会不会再闹事?”

    宋桐对结果倒是不在意,即便有名额空出来,也轮不到他。

    就怕事情拖的太久,大家得一直等着。

    将折扇收回来,孙文石朝宋桐解释。

    “这你放心,既然定了时间,一定会有结果,不会拖延的。若是考生继续闹,最终吃亏的是他们。”

    杨辉不明白为何吃亏的是考生,一脸疑惑地问道。

    “为何这样说?”

    “考生聚众闹事,闹得最后,最坏的结果就是至少三年内,咱们府不会举行科考,最终影响的是每一位考生的未来。”

    这还是有考生煽动人群时,有部分清醒的考生,好言劝阻,适可而止。

    其他考生以为他胆小,那人才解释的,说早年间,其他地方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考官不会向考生妥协的,如今学政和监察御史愿意察,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得接受。

    后来那群激动的考生,这才冷静下来。

    这次落榜了,下次还能再考。

    倘若禁考,什么时候再举行科考,就不是他们说的算。

    孰轻孰重,大家心里自然知晓。

    听完孙文石的话,几人都沉默了,心底默默希望事情能顺利解决。

    看气氛有些沉重,林向安便笑着调侃道。

    “文石兄,你还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消息灵通啊!”

    孙文石得意地扬了扬眉,一把打开手中折扇,捂着嘴偷笑,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好说,好说!”

    其他人见他这样,纷纷笑了起来,瞬间气氛活跃起来。

    ......

    又过了两天,突然一大批官兵出动,包围了一家看似普通的宅院。

    结果抄出了大量的白银、古董字画、金银珠宝,当时抬出来的东西,路人围观,纷纷诧异。

    原本林向安四人宅在家里,正等待明日的消息。

    结果抄家的院子,离他们不到两里地,动静闹的太大,也跑出来看热闹。

    看着抬出来的东西,林向安脑海里瞬间想起了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即便清廉的知府,三年内也能捞到十万两的灰色收入,除了别人送的,更多搜刮的民脂民膏。

    难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刻曾经学过的话语,在这一刻得到了具象化。

    从这搜出来的东西,贪污的人足够被处凌迟处死,子孙都被牵连永不得为官,其家族的人怕是得发配充军。

    路人指指点点,义愤填膺。

    朝廷一直严抓贪腐,斩了一茬又一茬,但依旧有人前仆后继。

    看完热闹,回去之后,林向安的心情颇复杂,久久不能平静,感慨万千。

    其他人也大受刺激,甚是气愤。

    正好五日之后,到达约定的时间,同样的告示,贴在了府城门口、闹市、考棚大门外。

    不到片刻功夫,三处都挤满了人。

    城门口,连平日里卖菜挑担的农夫也驻足不前,探着脑袋好奇望去。

    大红的纸张在晨风中微微抖动,告示从头到尾写满密密麻麻的黑字,顶端赫然写着“奉天承命,布告四方”几个斗大的字。

    几名衙役手持长棍,站在告示旁,神情肃穆,目光如刀。

    街道四周,人们屏息凝神,连孩童的啼哭声都不见了。

    人群中,一名书生模样的青年,用力挤了进去。

    一字一句地念道:“查得湖州府知府周石,受朝廷重托,身负教化士子、主持科场之责,不思清廉奉公,反行贪污舞弊之恶,罔顾法纪,谋取私利,罪行昭昭,天理难容。其罪状如下:

    一、收受贿赂三千两,以权谋私,侵吞民脂民膏,败坏官箴。

    二、于府院试期间,收受贿赂一万两,勾结考生,内外交易,非法获取功名,践踏科考公平。

    此等行径,罔顾圣眷,毒害士子,罪不可赦。

    即日起相关犯案人员,扣押回京......”

    话音未落,四下里顿时炸开了锅。

    “好一个周知府,平日里口口声声清廉,原来竟是个大贪官!”

    “好,狗官就该死!”

    “听说还有五名考生,被革去功名,终生禁考。”

    “这几人惩罚太轻了,就该关进大牢!”

    议论声此起彼伏,闻者皆愤愤不平。

    远处,有商贩已开始搭台,准备卖糖果和瓜子,等着看热闹的人群更多。

    风过之处,告示边缘微微卷起,但字字句句仍清晰如刀刻,似乎每一笔都带着肃杀的寒意,直刺人心。

    街头巷尾,一时间都传遍了这条骇人听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