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81章 即将参加乡试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第181章 即将参加乡试

    四月,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府试。

    林向安他们刚回来,县里考童生的读书人,陆续启程参加府试。

    冯辰、薛文逸、宋桐三人是童生,不用参加,可以直接参加今年的院试。

    不过,他们去考院试的时间,大概和林向安去参加乡试的时间重合。

    还剩的这几个月,更是抓紧的时候。

    幸好民报也吸引了一些撰稿人,倒有不少其他的投稿故事,他们仨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放在上面。

    因为都在县学,时常去请教杨辉、孙文石、林向安。

    他们的交流并不仅限于课堂知识,时常也会谈论一些个人的疑惑与心结,大家彼此提携,互相鼓励。

    林向安总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抬起头,语气沉稳地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今年他们所在的县学,通过科试的生员约四十人。

    为了让他们适应后面的乡试,县学给他们安排模拟乡试考试。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乡试,县学特意安排了模拟乡试。

    模拟乡试的环境几乎与真正的乡试无异。

    乡试,一场三天,在里面住着吃喝拉撒,一共三场。

    基本一次模拟大概就要耗费半个月。

    生员们将被关在考场里三天,吃住拉撒全在号舍内。

    模拟考试开始前,县学的教官们给每位生员列出了必带的物品清单:考篮、开水壶、火炉、烛台、烛剪、卷袋、被褥,还有三天的生食。

    进入考场时,生员们大包小包的背进去,待详细检查后,在里面待一晚。

    林向安看着这些物品,心中不禁一阵叹息,简直像搬家啊!

    第一次模拟的时候,他带的干粮,细碎的肉干和炒米,准备用热水泡着吃,想着虽然简陋,却可以将就。

    正式开始模拟考后,他才真切感受到了考试磨人的程度。

    三天的时间,每顿饭都只能吃那种口感单一的干粮,几次下来,味同嚼蜡。

    然而,最糟糕的并不是吃的单调,而是上厕所的困扰。

    考试期间,只能尽量控制水分摄入,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但这毕竟是身体的自然需求,无法避免。

    毕竟就在号舍里大小号,多少有点气味。

    然而,随着考试的进行,这些不便逐渐影响到了他的答题。

    第一轮考完后,所有的生员都出来了,虽然面容疲惫,神色间却带着几分释然。

    大家知道这只是模拟,尽管有些考得不好,也没有人因此过于沮丧。

    毕竟,模拟考试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适应这种高压的环境。

    随着模拟的继续,林向安逐渐习惯了这种环境,尽管身体疲惫,心理上却已经不再那么抗拒。

    经过三轮模拟,大家似乎都开始适应了。

    尤其是在面对那种时间紧迫、环境封闭的气氛时,大家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慌乱。

    模拟毕竟和正式考试有所不同,但它的意义也在于让每一位生员经历这种封闭式的考试压力,提前锻炼自己的耐性与应对能力。

    而当真正的乡试到来时,每一个细节都会更加严格。

    一旦考场大门关闭,即使里面发生火灾,时间未到之前,都不允许开门。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六月。

    湖州府的院试,今年定在了六月中旬,天气倒还没有完全热起来,相比于酷暑倒是舒服一些。

    毕竟天气是最影响人的状态。

    ......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下来,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的清新气息。

    林向安和杨辉一前一后,站在城外的路口,背后是远处渐渐消失的县城,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

    他俩来送冯辰林、薛文逸、宋桐三人,去府城参加院试。

    五人站成一排,相互间的眼神充满了难舍的情感,以及祝福的期待。

    冯辰扬起嘴角,眼中闪烁着一种坚定的光芒。

    “就送到这里吧,我们考完回来,你们估计也去参加乡试了,祝你们俩这次能高中举人。”

    林向安和杨辉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林向安先笑着摇了摇头,眼神里充满了期望与鼓励,语气中透着对他们的信任。

    “这话该对你们说,这次你们三定要好好考,争取考中秀才!”

    冯辰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几分自信,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放心,这两年我学的可用功了,一定会考上的。”

    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眼中闪烁着的光芒让人不由得觉得,他一定会成功。

    林向安看到冯辰的表现,笑了笑,眼中的笑意温和而真挚,拍了拍冯辰的肩膀。

    “那就等你的好消息。”

    一旁的杨辉也不忘问起薛文逸和宋桐,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他稍稍偏了偏头,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

    “你们俩今年准备的怎么样?”

    薛文逸笑了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一次我准备的特别充分,定比上次要考的好。”

    说话时语气坚定,手指微微动了动,仿佛在提醒自己。

    他的眼神不由得扫向远方,回想起过去每一次旁听讲习会时,曾经并肩作战的同窗好友,如今已经走得越来越远,这种失落的感觉深深刺痛了他的内心。

    于是他暗下决心,这一次一定要考中秀才,为了不被甩得太远,也为了不再有遗憾。

    杨辉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那这次可得好好考,定能考中!”

    他拍了拍薛文逸的肩膀,给他传递了更多的信心与鼓励。

    接着,林向安和杨辉的目光转向了宋桐。

    两年的时间过去,宋桐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他不再像两年前那样稚嫩,而是更加成熟稳重。

    这三人中,就属宋桐最让人担心,想起上次宋桐在院试中中暑,林向安便忍不住提醒。

    “这次天气还没有完全热起来,宋桐,你可得注意些。”他语气温和,却不失关心,“这两年你学习很努力,正常发挥,定能通过的。”

    宋桐感受到了林向安的关心,微微低下头,轻声说道:“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心里有准备的,这次我会保持平常心。”

    眼中有些许坚定,显然是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和思考,内心已经不再那么容易动摇。

    看着昔日好友越来越厉害,他不想被落下太多,心里暗暗激励自己。

    林向安听后,有些欣慰,叮嘱道:“行,你既然能这样想最好,你考试时别想太多,就专注在考题上。”

    他的语气轻柔,却也带着一种无形的鼓励,仿佛在告诉宋桐,他可以做到。

    宋桐听到这里,露出了一抹笑容,“你们去考试,想来我们碰不上了,就提前祝你俩这次考试能高中举人。”

    虽然嘴上这么说,眼中却闪过一丝不舍和感激。

    薛文逸也笑着附和,“等高中了,咱们再回来聚。”

    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朋友之间不变的情谊。

    五人站在那里,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间,时光在这一刻变得格外缓慢。

    然后,伴随着一阵清风,大家互道一声“保重”,冯辰、薛文逸、宋桐三人转身离开,乘上了马车。

    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林向安和杨辉则静静地站在那里,目送着他们消失在远方的路上。

    这一分别,大概半年后才能见了。

    林向安感叹道,“咱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