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希望家园 > 第87章 资源困境的探讨

希望家园 第87章 资源困境的探讨

    资源困境的探讨

    在共享城那宽敞明亮的科研室内,刺目的白灯洒下光芒,将四周摆满的复杂仪器设备照得锃亮。一张会议桌前,李明、王伟、张鹏、刘涛和董浩五人围坐,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面前悬浮着的全息屏幕上,屏幕里,小i那抹蓝色的虚拟形象静静伫立。

    李明眉头紧锁,神色凝重,率先打破寂静,向小i发问:“小i,以目前资源的消耗态势和开发情况,你预测2100年后,地球上那些不可再生的稀有自然资源,有没有可能彻底枯竭 ?”

    小i那柔和的电子音瞬间在室内回荡:“李明,从当前趋势和各类因素综合分析,2100年后地球上不可再生的稀有自然资源存在完全枯竭的可能性。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这些稀有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上升。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使得锂、钴等稀有金属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尽管人类在资源回收利用和勘探技术上不断进步,但不可再生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其再生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的消耗速度。”

    “虽然我们也在探索新的资源获取途径,像是深海资源开采以及太空资源探测,但这些领域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和高昂成本。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没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来改变资源利用模式,从大概率上讲,到2100年部分不可再生的稀有自然资源极有可能面临完全枯竭的严峻局面 。”

    85岁的张鹏虽已白发苍苍,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透着孩童般的灵动与好奇。他率先按捺不住,抬手挠了挠稀疏的白发,操着略带沙哑却依然洪亮的声音说道:“小i啊,如今这资源问题火烧眉毛啦,就说钾、锂、铷、铀、钴这些金贵的战略性稀有资源,能不能从回收那些废旧零部件里给弄出来呀?”

    小i那柔和的电子音瞬间响起,耐心解答:“当然没问题。像钾元素,在废旧含钾电池、钾肥废渣以及部分电子废弃物里都能找到。通过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这些方法,便能从废弃物的溶液里提取出钾盐。锂大量存在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先对其进行放电、拆解、破碎预处理,再用焙烧、酸浸等手段就能分离出来。铷在特种玻璃、电子元器件以及含铷矿石加工的废弃物里,利用离子交换、溶剂萃取技术就能提取。铀在核反应堆退役后的零部件、乏燃料元件里,借助溶剂萃取等后处理工艺可以回收。钴作为电池、硬质合金的重要原料,从废旧电池和硬质合金里,经过拆解、化学溶解、萃取、电解等步骤也能提取出来。”

    王伟微微皱着眉头,伸手摸了摸下巴,满脸疑惑地追问:“从那些成熟的工业品里提炼这些东西,到底得费多大劲、花多少功夫啊?”

    小i不紧不慢地回应道:“这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在设备与技术上,破碎机、研磨机这类预处理设备必不可少,还有反应釜、萃取塔等化学分离提纯的设备,购置这些设备成本极高。而且技术研发也极为关键,得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去提升提炼效率和纯度。能源与原材料方面,预处理时的破碎、研磨,化学处理时的加热、搅拌,都要消耗大量能源,并且提炼过程中还得使用大量化学试剂,用完之后还得进行无害化处理。人力与时间上,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一个都不能少,人力成本很高,从收集工业品到最终提炼出成品,流程繁杂,耗时也长。环保与安全方面,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得投入资金建设处理设施,部分提炼过程涉及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安全防护和员工培训那是必须要做的 。”

    张鹏眼睛一亮,兴奋地拍了下桌子,嚷嚷道:“哎呀呀,有没有啥厉害的前沿科技,能让这提炼变得轻松些,就像给咱们的工作插上翅膀呀?”

    小i的形象闪烁了一下,似乎在飞速整理数据,紧接着说道:“前沿科技还真不少。纳米技术中,纳米吸附材料能凭借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表面活性,高效吸附目标元素;纳米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条件。生物冶金技术里,微生物浸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溶解金属;生物吸附剂能从低浓度溶液中吸附金属离子。膜分离技术,像离子交换膜能根据离子的特性进行分离,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则能浓缩、分离金属离子。还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能优化提炼过程,预测原材料里金属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

    刘涛一直沉默不语,此刻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却透着坚定:“先不考虑钱的事儿,从废弃工业品里提炼稀有物,具体都有啥办法呢?”

    小i耐心解释道:“物理方法有磁选法,利用磁性差异来分离,比如可以分离出含钴、镍的磁性金属部件;重力分选法,依据密度不同,像用跳汰机、摇床能分离含钾矿物颗粒和脉石矿物;浮选法,往废弃工业品的矿浆里加入特定的浮选药剂,让稀有物附着在气泡上上浮,就像提炼锂的时候富集锂辉石矿物。化学方法有酸浸法,用酸溶液使稀有物溶解,后续再通过沉淀、萃取进行提纯;碱熔法,用来处理那些难酸溶的,像含铷的云母矿石;氧化还原法,通过改变稀有物的化学价态便于分离,比如提炼铀的时候。生物方法有生物浸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溶解稀有物;生物吸附,利用生物材料吸附稀有金属离子。”

    董浩撇了撇嘴,半开玩笑地说:“这么多方法,到底哪个速度最快呀?别跟我讲那些有的没的。”

    “很难说哪种绝对最快。”小i客观地回答,“不过一般来讲,化学方法里的酸浸法相对快些。物理方法主要用于初步富集分离,很难直接获得高纯度的稀有物,而且处理速度还受设备和物料的限制。酸浸法能直接与稀有物发生反应,快速溶解它们,要是把反应条件优化好,比如选好合适的酸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能在较短时间内从复杂的基体里提取出大量稀有物,后续再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提纯。生物方法虽然环境友好,但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生物材料的吸附都需要时间,整体过程通常比较慢。 ”

    李明长叹一口气,神情凝重:“要是全球某一种稀有不可再生金属资源,都被转化成工业品,消耗得干干净净,人类难道就只能干等着,啥也做不了?”

    小i的语气依旧平和:“并非如此。人类可以加强回收利用,完善回收体系,提升回收技术,从废旧品里高效回收稀有金属;开发替代材料,满足工业需求;探索新资源,像利用深海、月球及其他星球探测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浪费。”

    王伟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满脸焦急:“那要是所有不可再生资源都没了,全变成工业品枯竭了,咱们到底该咋应对?”

    小i有条不紊地回应:“从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来看,要深化回收体系,在社区设置分类回收点,利用智能技术辅助分类,还要提升回收技术,比如用生物冶金技术回收电子垃圾中的稀有金属。开发替代资源方面,要研发新材料,像陶瓷基复合材料,同时探索新能源,比如核聚变能。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上,优化工业设计,采用拓扑优化减少材料使用,实施精益生产,就像汽车制造的准时化生产。太空资源开发方面,既然高层已经决定联合各国共同解决未来资源枯竭问题,那咱们可以借助这股东风,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建立基地开采资源,还能对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开采 。”

    张鹏挠了挠头,满脸纠结:“这么多办法,那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这些,跟向太空开发资源比,哪个成本更高啊?”

    “通常情况下,向太空开发资源成本更高。”小i分析道,“资源循环利用,比如说年处理18万吨铝固废的项目,总投资大概5亿元,随着技术的成熟,成本还会降低,而且回收的资源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开发替代资源,主要是科研、设备购置、人才培养这些方面的投入,相比太空开发,不需要应对复杂的太空环境和高昂的运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大多是在现有体系上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成本集中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上。而太空开发,航天器的研发制造、发射成本高昂,太空作业还得研发特殊的技术设备,运营维护也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

    刘涛双手抱胸,沉思许久后问道:“要是所有不可再生稀有资源都变成工业品了,人类到底该咋办?回收萃取利用,还是去太空开采太阳系资源?这两个哪个更好?”

    小i权衡利弊后说道:“二者各有优劣。回收萃取利用,技术成熟,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对环境影响小,但回收率有限,存在技术瓶颈,还依赖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体系。向太空进发开采太阳系,资源储量大,能推动科技进步,有战略意义,但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大,风险也高。如今高层推动国际合作,理想的方式就是协同发展这两种途径,同时配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发展替代材料等举措,多管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众人陷入沉思,资源紧缺的现状如同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自2050年起,因资源分配不均,各国摩擦不断升级,局部冲突频发,战争的阴云越聚越厚。2060年,全球资源储备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粮食、能源等关键资源极度匮乏,饥饿、贫困和疾病肆意蔓延。

    王伟想起上个月,非洲某国因争夺有限的水资源,与邻国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短短一周内,伤亡人数就超过了十万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看着那些惨不忍睹的新闻画面,王伟意识到,这样的冲突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资源的进一步枯竭,更大规模的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如今已经2070年,国际局势愈发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回想起2040年特朗普对三战爆发的警告,以及美国中情局对2040年因气候、资源等因素引发世界大战的预测,王伟越发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许已近在咫尺。

    在王伟的设想中,一旦三战爆发,核武器、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被投入战场,地球将遭受灭顶之灾。核辐射、化学污染将弥漫全球,土地无法耕种,水源无法饮用,生态系统全面崩溃。战争结束后,地球或许将沦为一片废墟,不再适宜人类居住。

    到那时,人类或许只能被迫离开地球,在太空飞船上开启漫长的流浪之旅。想到这里,王伟突然抬头,神色紧张:“再往极端了想,要是哪天地球没了,没法住人了,人类只能在太空飞船上,那该怎么获取资源活下去呢?”

    小i罗列着方法:“可以进行小行星开采,获取金属资源用于制造飞船零部件,加热水冰获取液态水和燃料原料,部分化合物还能当作化工原料;彗星采集,收集水汽净化后使用,获取有机化合物用于合成生物分子等;行星卫星资源开发,比如月球上的氦-3可作核聚变燃料,开采铁、钛等金属,探测木卫二、土卫二的地下海洋资源;还有太空垃圾及废弃飞船回收,回收金属材料,再利用那些还能用的零部件 。”

    全息屏幕缓缓熄灭,五人依旧坐在原地,眼神中既有对未来资源困境的深深担忧,又怀揣着对人类智慧的坚定期许。在这安静的科研室内,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探讨暂告一段落,可他们心里清楚,这场与资源危机的赛跑,才刚刚拉开帷幕。

    过了好一会儿,李明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前倾,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高层的决策给咱们指明了方向,小i给出的信息也很明确,资源危机迫在眉睫,咱们绝不能坐以待毙。虽说向太空开发资源成本高、难度大,但潜力无限;回收萃取利用技术成熟,能解燃眉之急。这两者相辅相成,必须双管齐下。”

    王伟微微点头,神色焦虑却语气决然:“没错,老李说得对。回收利用这块,咱们得赶紧配合政府推动相关政策出台,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加大对回收技术研发的投入。就像小i说的,在社区设置智能分类回收点,得尽快落实。太空开发方面,既然国家牵头国际合作,咱们更得积极参与,攻克技术难题。”

    张鹏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兴奋地说:“我觉得在这过程中,那些前沿科技肯定能帮上大忙。咱们得大力支持纳米技术、生物冶金技术这些研究。我这把老骨头,还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人类解决资源危机呢!就说那纳米吸附材料,要是能研发出更厉害的,从废弃工业品里提取稀有资源的效率不得蹭蹭往上涨!”

    刘涛一直是实干派,他双臂抱胸,沉思片刻后沉稳地说道:“不管是回收利用还是太空开发,都得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咱们得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比如,先从国内的重点企业入手,建立几个资源回收利用的示范基地,摸索出成熟模式后推广。太空开发方面,和科研机构合作,先开展小型可行性试验,配合好国际合作的大计划。”

    董浩摸了摸脑袋,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之前我还半开玩笑,现在才知道这事儿这么严峻。我觉得咱们也得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让大家都意识到资源危机的紧迫性,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支持资源回收。众人拾柴火焰高,光靠咱们几个可不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更加坚定了之前达成的一致看法:面对资源危机,在高层引领的国际合作背景下,回收萃取利用和太空开发太阳系资源必须协同推进,利用前沿科技提升效率,制定可行行动方案,加强公众教育,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这场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挑战。

    确定方向后,五人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李明站起身,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既然大家想法一致,那就别耽搁,赶紧行动起来!我去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对接资源回收政策的制定工作。”

    王伟也跟着起身,精神抖擞:“我负责和科研机构沟通,看看怎么快速把前沿科技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助力国际合作的大目标。”

    张鹏自告奋勇:“宣传教育这块交给我,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人脉广、点子多,会利用各种渠道,让更多人了解资源危机和咱们的应对计划。”

    刘涛点头赞同:“我去精心整理详细的行动方案,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责任人,确保咱们的行动有条不紊,契合国际合作的节奏。”

    董浩拍了拍胸脯:“我负责协调各方资源,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合作需要的,都保证项目推进过程中物资和人员及时到位。”

    带着坚定信念,五人走出科研室。此时,窗外的天空已被晚霞染成绚丽的色彩,那美景仿佛是对他们即将开启的征程的美好祝福。尽管前路充满荆棘,但他们坚信,在高层引领的国际合作下,只要齐心协力,人类一定能在这场资源危机中开辟出一条生存与发展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