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锦逸良缘 > 第21章 力挽狂澜,福泽万民

锦逸良缘 第21章 力挽狂澜,福泽万民

    在萧逸尘和苏锦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的共同努力下,救灾工作终于逐渐步入正轨。每日天未亮,萧逸尘便已奔赴堤坝,指挥着士兵与百姓搬运沙袋,一筐筐沉重的沙袋在众人齐心协力下,层层垒起,将原本岌岌可危的堤坝加固得坚如磐石,洪水的汹涌势头被暂时遏制,威胁也随之解除。与此同时,苏锦组织的安置点也运转有序,受灾群众被妥善安置,老人、孩子有了温暖的床铺,伤病者也能得到及时照料。然而,萧逸尘望着仍满是疮痍的大地,心中明白,这仅仅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深思熟虑、从长计议。

    萧逸尘身着朴素衣衫,深入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与衣衫褴褛的百姓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而后,他召集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和质朴的百姓代表,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围坐在一起,就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共同商讨灾后重建的计划。他结合改革中推行的惠民政策,详细地向众人讲解,鼓励百姓们积极参与重建家园,承诺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扶持。不仅如此,他还引入了从西域传来的耐旱稻种,以及江南地区新兴的鱼塘与桑田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希望能帮助百姓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苏锦则在京城四处奔走,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真诚,游说城中的富商和心怀善念的慈善人士。她言辞恳切,诉说着灾区百姓的悲惨境遇,许多人被她打动,纷纷慷慨解囊。同时,她亲自挑选了一批医术精湛的大夫,这些大夫有的擅长外科手术,能为受伤的百姓处理伤口;有的精通药理,可调配各种良药。苏锦亲自带领着这支医疗队,不顾路途艰险,长途跋涉前往灾区。每到一个受灾村庄,她都率先踏入,手中提着装满药品的竹篮,为百姓们送去生的希望与温暖。她的善举在百姓间口口相传,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 “苏仙女”。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朝堂上那些曾心怀叵测、企图抹黑萧逸尘的人,见他政绩斐然,灾区百姓对其感恩戴德,也逐渐闭上了嘴。皇帝听闻救灾和重建工作的进展,对萧逸尘和苏锦的表现十分满意,在朝堂之上,当众对他们进行了嘉奖,赏赐了金银珠宝与良田美宅。然而,萧逸尘和苏锦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们深知,脚下的路还很长,还有无数的工作等待着他们去完成。

    在重建过程中,萧逸尘和苏锦发现,洪水的肆虐使得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桥梁垮塌,道路泥泞不堪,水利设施也尽数损毁,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修复。他们再次向皇帝上奏,详细地阐述了灾区的现状与需求,言辞恳切地请求拨款支持灾区重建。皇帝欣然应允,并即刻下旨,号召其他地区的官员和百姓为灾区提供援助。一时间,各地的物资、人力纷纷向灾区汇聚。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下,灾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田野里又有了百姓辛勤劳作的身影,新修的房屋错落有致,孩子们在街巷中嬉笑玩耍。百姓们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他们对萧逸尘和苏锦充满了感激之情,家家户户都将两人的画像挂在堂前,日夜供奉。萧逸尘和苏锦看着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满是欣慰,这些笑容便是他们最大的慰藉。

    经过这场天灾,萧逸尘和苏锦在并肩作战中,感情更加深厚。他们在朝堂上,凭借着出色的政绩,赢得了同僚们的敬重;在民间,百姓们对他们更是感恩戴德,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国家,有百姓,有彼此。他们将继续携手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百姓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