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迥沙 第53章 沙漠中的碉楼
整个雕塑上并没有专门取血的机关或者凹槽。
不对!?
它手里的那把弓箭有问题。
刚才在幻境之中它特意将箭矢才刺入了她的胸口,冷静下来看这个操作实在有些多此一举。
明明一箭射过来就行了,这其中定有玄虚。
解开这石门之谜,恐怕问题就出在这箭头之上。
迦陵频伽的存在应该是用来抵御那些盗墓者,防止他们进入石门。
刚才的幻境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如果真的死在了幻境之中,恐怕现实中的自己也会变成失心疯永远的留在这个地下空间。
而那些拥有特殊血液的人们则恰恰相反,迦陵频伽在幻境之中只要伤害到他们必然能够解开幻境。
想到这里袁珊更加肯定了心中的猜想不禁一番唏嘘,也不知道自己出现在这里到底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
她用嘴咬破自己的食指,上面冒出了一个豆大的血珠,纵身一跃精准地抹到了迦陵频伽手持的那把弓的箭头之上。
同一时间,雕塑立刻就有了反馈。
抹在箭头上的血就像之前在幻境中一样滋滋冒烟。
迦陵频伽逐渐挺直了身体,石门也伴随着它的动作发生了震动,门上的沉积了多年的沙土和零散的碎石抖落在地上。
袁珊眼巴巴地望着石门,非常期待石门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迦陵频伽的雕塑动了一半忽然停住了,石门没有完全打开,震动也戛然而止。
怎么回事?石门仅开了一条缝,根本挤不过去一个人?
袁珊看着雕塑心想,难道是因为自己的血液不纯所以无法发挥作用?
她再次一跃而起,这下她直接用手抓住箭头,用力地将掌心抵在箭尖上推了进去,把整个箭头没入手掌,隐隐有些要从手背上刺穿的迹象。
果不其然,雕像继续开始移动,震动也随之而来。
袁珊心中暗骂,这古代人就知道故弄玄虚,一点也不符合逻辑。
她单手抓着箭矢悬在半空,这次没有急着松开自己的手,而是看着石门打开足够通过一人的空隙之后才重回地面。
袁珊站在石门之前,一股凉风从门后吹了出来。
有窜堂风的话就不会是密闭空间,正常这种大型古墓都是真空的环境,为了更好将里面的东西保存完整。
秦始皇陵墓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开掘就是因为如果里面的东西遇到了空气不能及时补救的话就会风化和失真,这样就破坏了里面古物的完整性和可研究性。
但这里却是一反常态,除非这里建造之初就不是一座古墓,而是另有他用。
既然里面有空气,袁珊就放心大胆的挤到了门里。
与前面佛塔的那道门一样,她刚进去就立马又重新闭合了起来。
她回头看了一眼,里面并没有外面迦陵频伽那样的雕塑,看来这条路是没有回头路的,只能一直往前走。
不过她倒也不太担心,只要有空气流通,就一定还有另外的出口。
没想到石门后比外面更加通亮,不知道是哪里产生的光源,不用专门照亮就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往前走是一处向下的石阶。
她现在所在的地方石阶宽度大概有十几米那么长,顺着石阶往下走明显能感觉到越来越宽,石阶整体呈倒梯形分布。
袁珊看到眼前的景象愈发震撼,古人的智慧与能力真是让现代人都极为惊叹。
石阶之下是一处很大的空间,整个洞顶上爬满了散发着黄色暖光的小虫,就像阳光洒了整个空间。
她曾在一本科普杂志上见过这种虫,这是一种类似萤火虫的发光甲虫,它的发光原理跟萤火虫一样,都是靠腹部发光且分两个节段发出不同的颜色。
只不过这种虫应该生长在西方国家,按说古时候的西夏是不会有这种生物存在的,而且它的寿命也是极短,几百年过去了竟然还能够活着散发着光亮,真是神迹。
洞内底部铺满了黄沙,如同一个微缩的沙漠景观,在沙漠的中央立着一个小型的碉楼,时不时的还有一股股吹过掀起沙风。
袁珊从石阶上走下来,一只脚踩在黄沙上,无法想象这底下到底铺了多厚的黄沙,那种有些塌陷失衡的感觉就和沙漠别无二致。
西夏人为何要在这建造一个如此庞大的地下世界?这里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地方?
现在已是秋末就快要进入冬天了,但是这里却还隐隐有些灼热之感,就好像四五月份日头正盛一般,袁珊脱掉了自己的外套搭在胳膊上,只穿着一件紧身短袖。
不知道是不是这洞顶的发光甲虫散发出的热量,袁珊越走越热,当她走到那座碉楼前面的时候背后已经有些湿润了。
她把头发随便一挽扎了起来,看着面前的建筑打量了起来。
这是一座有三层楼那么高的小型碉楼,保存的相当完整,并没有任何风化或者残缺,如同新建的一般。
如果按照这个碉楼的建筑风格来推测的话,黑水城景区一比一还原出来的建筑跟原本的样子还是有不小的出入。
果然现代人对历史的还原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并不能做到高度还原。
如果不是袁珊今天亲眼见到一千年前的建筑物,她也不会知道历史留存到现今到底还能留存多少完整度。
碉楼正中间是一个一人多高的拱门,门的两侧各有一个小窗口,而第二层是一个露台,露台旁用石头砌成了一个类似烽火台一样的垛口。
这个建筑让袁珊想起来了海原的哨马营,哨马营最初的面貌会不会就是这个样子?
她从拱门走了进去,碉楼内外的温度真是天差地别,里面非常阴冷,就好像有一层看不见的屏障阻断了室内外的温度。
正中间有一口井,井口之上还悬着一个特别大的木桶。
看起来跟农村的水井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方形的碉楼中一口井,倒有一种地阁方圆的势头。
袁珊定睛一看,突然感觉毛骨悚然,就在那口井之后的阴影处,好像有两个坐着的人影。
“是谁?谁在那里?!”
她轻唤两声,但是并没有人回应她。
自从进了石门以后袁珊就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甚至忘了自己来的目的,这地下还有陈曦那伙人。
那井后面的人影,会不会就是他们?
她掏出手机打开了手电,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匕首,缓慢地朝着那两个人坐着的地方靠了过去。
当光照射到那个两个人身上时,她这才看清原来蹲坐在那里的是两具古尸。
分别是一男一女,看样貌好像两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他们的身上黢黑发亮,应该是浇灌了什么东西。
袁珊小心翼翼地用刀尖轻轻在男尸上面刮了一下,刮出了一道白色的痕迹,落下一些白色粉末。
这让她立刻想到了蜡烛,这两具尸体应该是被蜡油所封,有一些历史记载说过古代人会用蜡来防腐。
袁珊走近了些,把光打在古尸的脸上,蜡油虽表面黢黑但是却通透无比,光亮可以透过这层蜡油看到里面尸体的五官。
她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古尸虽然已经死去多年但是五官清晰可辨,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会破茧而出。
这种完整度的古尸只要带出去必然能够轰动世界。
这个地方真是诡异,这半天也没有发现陈曦他们的踪迹,自打自己进入到这里就像个无头苍蝇一般,好像没有走错路但是又感觉杂乱无章。
袁珊把头探到井口,想要看看这底下有什么。
从井口往下看就像黑洞一般深不见底,手机微弱的光亮早就被井内的黑暗所吞噬。
这么大的井口和木桶,肯定不是用来打水的,这井内应该别有洞天。
凭她的身材刚好可以坐在桶里下到井底。
袁珊一只脚踩到井沿上,刚准备把另一只脚伸进桶里的时候,突然从身后传来了一阵悉悉祟祟的声音。
她转过头看了一眼,浑身汗毛倒立,吓出一身冷汗。
不对!?
它手里的那把弓箭有问题。
刚才在幻境之中它特意将箭矢才刺入了她的胸口,冷静下来看这个操作实在有些多此一举。
明明一箭射过来就行了,这其中定有玄虚。
解开这石门之谜,恐怕问题就出在这箭头之上。
迦陵频伽的存在应该是用来抵御那些盗墓者,防止他们进入石门。
刚才的幻境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如果真的死在了幻境之中,恐怕现实中的自己也会变成失心疯永远的留在这个地下空间。
而那些拥有特殊血液的人们则恰恰相反,迦陵频伽在幻境之中只要伤害到他们必然能够解开幻境。
想到这里袁珊更加肯定了心中的猜想不禁一番唏嘘,也不知道自己出现在这里到底是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
她用嘴咬破自己的食指,上面冒出了一个豆大的血珠,纵身一跃精准地抹到了迦陵频伽手持的那把弓的箭头之上。
同一时间,雕塑立刻就有了反馈。
抹在箭头上的血就像之前在幻境中一样滋滋冒烟。
迦陵频伽逐渐挺直了身体,石门也伴随着它的动作发生了震动,门上的沉积了多年的沙土和零散的碎石抖落在地上。
袁珊眼巴巴地望着石门,非常期待石门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迦陵频伽的雕塑动了一半忽然停住了,石门没有完全打开,震动也戛然而止。
怎么回事?石门仅开了一条缝,根本挤不过去一个人?
袁珊看着雕塑心想,难道是因为自己的血液不纯所以无法发挥作用?
她再次一跃而起,这下她直接用手抓住箭头,用力地将掌心抵在箭尖上推了进去,把整个箭头没入手掌,隐隐有些要从手背上刺穿的迹象。
果不其然,雕像继续开始移动,震动也随之而来。
袁珊心中暗骂,这古代人就知道故弄玄虚,一点也不符合逻辑。
她单手抓着箭矢悬在半空,这次没有急着松开自己的手,而是看着石门打开足够通过一人的空隙之后才重回地面。
袁珊站在石门之前,一股凉风从门后吹了出来。
有窜堂风的话就不会是密闭空间,正常这种大型古墓都是真空的环境,为了更好将里面的东西保存完整。
秦始皇陵墓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开掘就是因为如果里面的东西遇到了空气不能及时补救的话就会风化和失真,这样就破坏了里面古物的完整性和可研究性。
但这里却是一反常态,除非这里建造之初就不是一座古墓,而是另有他用。
既然里面有空气,袁珊就放心大胆的挤到了门里。
与前面佛塔的那道门一样,她刚进去就立马又重新闭合了起来。
她回头看了一眼,里面并没有外面迦陵频伽那样的雕塑,看来这条路是没有回头路的,只能一直往前走。
不过她倒也不太担心,只要有空气流通,就一定还有另外的出口。
没想到石门后比外面更加通亮,不知道是哪里产生的光源,不用专门照亮就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往前走是一处向下的石阶。
她现在所在的地方石阶宽度大概有十几米那么长,顺着石阶往下走明显能感觉到越来越宽,石阶整体呈倒梯形分布。
袁珊看到眼前的景象愈发震撼,古人的智慧与能力真是让现代人都极为惊叹。
石阶之下是一处很大的空间,整个洞顶上爬满了散发着黄色暖光的小虫,就像阳光洒了整个空间。
她曾在一本科普杂志上见过这种虫,这是一种类似萤火虫的发光甲虫,它的发光原理跟萤火虫一样,都是靠腹部发光且分两个节段发出不同的颜色。
只不过这种虫应该生长在西方国家,按说古时候的西夏是不会有这种生物存在的,而且它的寿命也是极短,几百年过去了竟然还能够活着散发着光亮,真是神迹。
洞内底部铺满了黄沙,如同一个微缩的沙漠景观,在沙漠的中央立着一个小型的碉楼,时不时的还有一股股吹过掀起沙风。
袁珊从石阶上走下来,一只脚踩在黄沙上,无法想象这底下到底铺了多厚的黄沙,那种有些塌陷失衡的感觉就和沙漠别无二致。
西夏人为何要在这建造一个如此庞大的地下世界?这里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地方?
现在已是秋末就快要进入冬天了,但是这里却还隐隐有些灼热之感,就好像四五月份日头正盛一般,袁珊脱掉了自己的外套搭在胳膊上,只穿着一件紧身短袖。
不知道是不是这洞顶的发光甲虫散发出的热量,袁珊越走越热,当她走到那座碉楼前面的时候背后已经有些湿润了。
她把头发随便一挽扎了起来,看着面前的建筑打量了起来。
这是一座有三层楼那么高的小型碉楼,保存的相当完整,并没有任何风化或者残缺,如同新建的一般。
如果按照这个碉楼的建筑风格来推测的话,黑水城景区一比一还原出来的建筑跟原本的样子还是有不小的出入。
果然现代人对历史的还原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并不能做到高度还原。
如果不是袁珊今天亲眼见到一千年前的建筑物,她也不会知道历史留存到现今到底还能留存多少完整度。
碉楼正中间是一个一人多高的拱门,门的两侧各有一个小窗口,而第二层是一个露台,露台旁用石头砌成了一个类似烽火台一样的垛口。
这个建筑让袁珊想起来了海原的哨马营,哨马营最初的面貌会不会就是这个样子?
她从拱门走了进去,碉楼内外的温度真是天差地别,里面非常阴冷,就好像有一层看不见的屏障阻断了室内外的温度。
正中间有一口井,井口之上还悬着一个特别大的木桶。
看起来跟农村的水井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方形的碉楼中一口井,倒有一种地阁方圆的势头。
袁珊定睛一看,突然感觉毛骨悚然,就在那口井之后的阴影处,好像有两个坐着的人影。
“是谁?谁在那里?!”
她轻唤两声,但是并没有人回应她。
自从进了石门以后袁珊就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甚至忘了自己来的目的,这地下还有陈曦那伙人。
那井后面的人影,会不会就是他们?
她掏出手机打开了手电,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匕首,缓慢地朝着那两个人坐着的地方靠了过去。
当光照射到那个两个人身上时,她这才看清原来蹲坐在那里的是两具古尸。
分别是一男一女,看样貌好像两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他们的身上黢黑发亮,应该是浇灌了什么东西。
袁珊小心翼翼地用刀尖轻轻在男尸上面刮了一下,刮出了一道白色的痕迹,落下一些白色粉末。
这让她立刻想到了蜡烛,这两具尸体应该是被蜡油所封,有一些历史记载说过古代人会用蜡来防腐。
袁珊走近了些,把光打在古尸的脸上,蜡油虽表面黢黑但是却通透无比,光亮可以透过这层蜡油看到里面尸体的五官。
她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古尸虽然已经死去多年但是五官清晰可辨,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会破茧而出。
这种完整度的古尸只要带出去必然能够轰动世界。
这个地方真是诡异,这半天也没有发现陈曦他们的踪迹,自打自己进入到这里就像个无头苍蝇一般,好像没有走错路但是又感觉杂乱无章。
袁珊把头探到井口,想要看看这底下有什么。
从井口往下看就像黑洞一般深不见底,手机微弱的光亮早就被井内的黑暗所吞噬。
这么大的井口和木桶,肯定不是用来打水的,这井内应该别有洞天。
凭她的身材刚好可以坐在桶里下到井底。
袁珊一只脚踩到井沿上,刚准备把另一只脚伸进桶里的时候,突然从身后传来了一阵悉悉祟祟的声音。
她转过头看了一眼,浑身汗毛倒立,吓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