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花妖小桂 > 第168章 分享授课

花妖小桂 第168章 分享授课

    走进女子医馆后,时间已然过了午饭时分。小桂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缓缓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正准备稍作歇息,忽然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她略带疑惑地起身前去开门,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名身着粉色衣裳的女子。

    那女子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轻声说道:“小桂大夫,馆主让我来问问您是否要享用午饭呢?我们特意给您留了一些饭菜。如果您需要的话,我现在就去给您端过来,可以吗?”小桂听到这话,摸了摸自己咕咕叫的肚子,这才意识到经过一整个上午的忙碌救人工作,此刻的自己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于是她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感谢。

    没过多久,那位粉衣女子便小心翼翼地端着小桂的午餐走了进来。只见托盘之上摆放着三道菜和一道汤,其中有一盘竟然还是荤菜,此外还有一小碗晶莹剔透的白米饭、一个松软可口的大馒头以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汤。尽管这些饭菜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对于此时饥饿难耐的小桂来说,无疑充满了温暖与关怀,这毕竟是大家的一番心意啊!

    小桂赶忙走到水盆边,仔细地洗净双手,然后满心欢喜地坐在桌前开始用餐。她先是夹起一口香喷喷的荤菜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受着食物带来的满足感;接着又喝了几口鲜美醇厚的鸡蛋汤,顿时觉得浑身舒畅无比。然而由于实在太饿,小桂吃得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功夫便将桌上的饭菜消灭得差不多了。最后剩下的那些吃不完的部分,她也没有随意丢弃,而是统统拿出去喂给了一直守在门口的猎狗大黄。看着大黄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美食,小桂心里感到格外欣慰,如此一来,一点儿粮食都没有被浪费掉呢。

    小桂哼着小曲儿,心情愉悦地将自己吃过饭菜的碗清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的水珠顺着碗沿滑落,宛如一串串断了线的珍珠。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洗净的碗一一放置在托盘之上,那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在呵护一件件珍贵的宝物。

    随后,小桂端起托盘,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膳堂走去。一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当她到达膳堂时,正好看到门口的日晷显示的时辰与馆长之前所说相差无几。

    稍作歇息后,小桂按照馆长的指引来到了传说中的“议事堂”。站在门外,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推开那扇略显古朴的大门。门轴发出一阵轻微的“嘎吱”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建筑悠久的历史。

    走进屋子,小桂的双眼瞬间瞪大,嘴巴张成了一个大大的“o”型,眼珠子差点儿就要从眼眶里掉出来。原来,这间屋子竟然是一座古代版的阶梯教室!她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只见前三排摆放着一张张精美的木质桌椅,桌上铺着柔软的绸缎桌布,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而后边的阶梯上则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坐垫,看起来既舒适又美观。

    目光继续向前移动,小桂看到最前方是一个宽阔的讲台,讲台上同样放置着一张精致的木桌。令人惊奇的是,在那张桌子后方的墙壁上,赫然镶嵌着一块硕大无比的白色石板。这块石板的表面异常光滑,宛如一面镜子,但小桂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断定它是可以用来书写的。而且,只要使用湿布轻轻擦拭,上面的字迹便会消失无踪。

    至于书写工具嘛,小桂很快就在“白石板”前的桌子上发现了端倪——那里摆放着几支粗细不一的毛笔、一罐罐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墨汁,以及各种五颜六色的绘画颜料。显然,这就是这家医馆用来开会和提升医术的学堂了。可以在这里写写画画,把问题说清楚。

    小桂站在医馆中央,目光缓缓扫过四周,心中不禁再次涌起对医馆设计者的深深赞叹之情。这位设计者当真是独具匠心啊!竟能将现代医院与医学院的诸多优点如此巧妙地融入到这座古老的医馆之中。

    此时,已有七八位身着医馆白色长袍、粉色衣裳以及青色服饰的药师们,分别端坐在各个不同的位置上。他们或低头沉思,或翻阅着手中的古籍,又或是轻声交流着医术心得。

    小桂面带微笑,迈步向前,与这些药师一一打过招呼后,好奇地询问起他们各自所负责的工作范畴,以及平日里在行医过程中所遭遇的常见问题。药师们也都热情回应,详细讲述着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困惑。

    就在众人相谈正欢之时,陆陆续续有观众走了进来。不一会儿工夫,房间内的座位便已大半被填满。只见前排的座位上坐着的大多是年事稍长之人,其中还包括那位威严庄重的馆长;而后面那呈阶梯状排列的坐垫上,则坐满了一张张充满朝气的年轻医者脸庞。

    厚朴馆长站到讲台上,咳嗽了几声,下面的人都噤了声,正襟危坐。“各位,本馆长荣幸地告诉大家,咱们在医讯通报上看到的新药研发人的小桂大夫,已经来到咱们女子医馆了。咱们都知道小桂大夫在外游历期间研发了很多新药,非常有效。救治了很多百姓。现在邀请小桂大夫上台来为大家讲述一些新药研发的内容。”边说边伸手邀请小桂上台,然后带头鼓掌欢迎。下面的人也都纷纷鼓掌欢迎。

    小桂站起身,走上讲台,冲着大家行礼,然后缓缓开口,“感谢馆长看重,给机会让我分享一些遇到的疾病和新药。馆长过誉了。我来这里看到咱们这里各项设施都非常齐全,整洁漂亮,医者、药师、护理员都非常专业。感到这里真的是太专业了。能救治很多的病患。我也曾经在街头听到百姓们口口相传咱们这里医术高明。在下也能从各位身上学到很多。还请各位不吝赐教。接下来,我就把我在游历期间见到的几种病,分享给大家,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我来提问。”

    紧接着,小桂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讲述起关于“疟疾”的相关知识。她首先描述了发病患者那憔悴虚弱、面色苍白且伴有高热寒颤的模样,让在场的众人仿佛亲眼目睹一般。随后,小桂又有条不紊地讲解着救治这种疾病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她提到对于轻度疟疾病患,可以通过服用特定的草药方剂来缓解症状;而对于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结合针灸等手段刺激关键穴位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不仅如此,小桂还将每一味药材的用量以及调配比例都一一说明清楚,并解释了根据不同病情如何对药方进行灵活调整。

    说到此处时,台下的医者和药师们全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在本子上沙沙作响,生怕遗漏掉任何一个重要信息。果不其然,期间还是有不少人举起手来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每当这时,小桂都会微笑着停下话语,耐心地解答疑问。如果遇到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的地方,她便会从容地拿起一支毛笔,轻轻地蘸取些许颜料后,在那块洁白如雪的石板上勾勒出重点部位或关键穴位。

    只见她运笔如飞,线条流畅自然,不一会儿功夫,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瞬间变得清晰明了起来。大家看着石板上生动形象的图示,恍然大悟地点着头,表示已经完全理解。除了穴位之外,还有一些复杂难记的药名也被小桂用同样的方式标注出来,大大减轻了记忆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医者和药师们手中握着的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毛笔,而是一种经过改良创新的工具——将一根细长的碳条小心翼翼地塞进竹管之中制成。与毛笔相比,它使用起来更为便捷顺手,书写速度也更快。据说,这项巧妙的发明正是出自莫珺公子那位医术高明的娘亲——子璐大夫之手。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医者们的喜爱和追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