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105章 东洋海军实力大增
电厂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大明王朝百姓的生活,以前是天一黑,老百姓除了睡觉,就是疯狂造人。如今可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劳作和玩乐。
而朱由检带来电灯的彻底改变了大明的照明方式,让老百姓摆脱了蜡烛、油灯等传统照明工具的束缚,拥有了更加明亮、稳定、安全的照明环境,从而丰富了他们夜间生活。
因为京城和金陵附近的州县都通了电,朱由检开始从后世大量批发各种照明灯泡、灯管,进行售卖。并且是皇家专营。
朱由检也不黑,普通的灯泡、灯管一两银子一个,这么亲民的价格,老百姓也愿意买单,情绪极其稳定。
对于吊灯、壁灯等高档的照明设备,当然价格就比较高,最少都得十两银子才能买的到。不过这也阻挡勋贵百官的购买热情,大把的银子就这样流到皇家供销社和宗人府的账户。
而且朱由检还会慢慢的把电风扇、电熨斗、电饭锅、电吹风、电褥子这些后世的产品慢慢引入到大明。
这些东西在大明王朝那个时候都是稀罕物,只要朱由检不是太黑的话,都能卖个不错的价格。
而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建几个电厂。不过这很难全国推广,等现在的电厂慢慢培养出来人才,朱由检打算在武昌、洛阳、成都、西安、大同、南昌、沈阳这些地方率先建立发电厂,进一步拓展业务。
两京铁路的修建,把现有的两条铁路连成一片,从此辽东的木材和山货可以直接进京,然后转运的到金陵。同样金陵方面可以收集江南的特产,直达京师,然后进辽东贩卖,非常方便。
而且两京铁路的修建,减轻了漕运的压力,京城的粮食安全有了保障。
最重要的是,发电厂和钢铁厂,煤矿,铁路吸收了大量人员的就业,尤其是这些修筑铁路的工人,大部分也进了工厂,也就没有人准备天天闹事了。
不过这两座的钢铁厂的建成,让内阁首辅和交通部尚书李之藻看到了希望,建议修建一条京城到西安的铁路,一条京城到武昌的,以及更庞大的铁路系统。
李过指出,大明要想掌管天下,必须要大修铁路。高效的铁路运输可以确保大明王朝军队能够快速调动,而且运输粮草快速便捷,而且能节省官兵的体力,维持军队的战斗力,这对大明王朝影响太重要了。
天下农民起义,在明末那是太普遍了。刚起事的时候,规模都不大,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等朝廷的兵马过几个月去剿灭的时候,这些农民起义就做的很大了,为时已晚,难以剿灭了。
如果有铁路的话,朝廷的军队几天之内就能到达,剿灭个几千人的起义,还不是轻而易举。
李之藻认为,有了铁路,全国各地的物资,都可以快速运到京城,对于商业发展很有好处。而且铁路的商业价值很大,修到哪里,沿途的矿产资源就可以得到开发和利用。
李过和李之藻的想法得到了朱由检的支持,让他们规划一下未来铁路的修建蓝图,做个详尽的规划呈上来。
有了这些钢铁厂和发电厂还有铁路,大明才能慢慢开启工业文明,才会有称霸世界的基础。
不过眼前最急于解决的还是海盗问题。
如今朱由检通过薅美利坚的羊毛,又得到了十艘新式远洋渔轮,东洋海军的实力得到翻倍的增长。
这一次,朱由检要对东洋海军的火力配置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来适应朱由检的需求。
首先,朱由检把原有的十艘铁甲战舰上面的红衣大炮全部换掉,淘汰给木制战舰。
这些新式的远洋渔轮,将全部改造成配置新式火炮的铁甲战舰。
这次朱由检的目的是攻取台湾,很明显对付郑经的上千条船,仅仅依靠那十门加农炮是不够的。
为了提高东洋海军整体的火力配置,有必要在这些船队两侧全部加装75毫米的榴弹炮。
铁甲战舰的两侧各装备75毫米火炮20门,一共20门,船体的前后各安装一门105毫米加农炮作为主炮。
这样算下来,二十艘铁甲战舰上面一共拥有800门75毫米榴弹炮,四十门105毫米的加农炮。
这种火力配置,就算是来到1840年,英法联军的海军主力全来了,朱由检也不怕,朱由检有把握全歼英法联军。
这几年,威海卫的船坞,也建造出不少的木制战舰,加上刘香投奔过来的几百条船,朱由检的东洋海军实力大增,也有将近五百条船了。
此时的东洋海军光铁甲战舰的排水量就高达十万吨,整个亚洲,首屈一指。
东洋海军列装的十艘新式远洋铁甲战舰,需要大量的人手,东洋海军的现有人手已经不够用了,朱由检打算再招五千人,加入东洋海军。
朱由检这里刚刚和兵部的几个大人谈完,第二天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很多居住在京师,就为了参加东洋海军的宗室把兵部衙门围的水泄不通,愁坏了兵部尚书雨青云,这递条子,走后门的太多了。
大家都想进步!雨青云录取谁都要得罪人。最后雨青云和海军提督黄龙一商量,这次海军不公开招募,而是从天龙军中选拔。
天龙军也是大明王朝的王牌部队,里面的构成也是宗室。里面还有很多人是当初因为进不了东洋海军,才委屈求全加入了天龙军。
这些人已经训练了有几年了,也算是老兵,素质过硬,进了海军,稍加训练就能上战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兵部尚书雨青云一下子就把招兵这个皮球踢给了陆军,你们这些宗室如果不嫌弃,就参加天龙军吧,在里面训练几年,总有机会加入东洋海军的。
这些新加入的五千东洋海军官兵,被分散到所有军舰上,由老兵带着训练。
不过那些没有机会参加东洋海军的宗室又开始哭鼻子了,这些年东洋海军的成就有目共睹,已经成为了大明的英雄,名利双收。银子赚的够多,官也升的够大。好处 多多。
通过增加东洋海军实力,这次朱由检准备重拳出击,彻底解决郑经。解决东南沿海海洋贸易的难题。
而朱由检带来电灯的彻底改变了大明的照明方式,让老百姓摆脱了蜡烛、油灯等传统照明工具的束缚,拥有了更加明亮、稳定、安全的照明环境,从而丰富了他们夜间生活。
因为京城和金陵附近的州县都通了电,朱由检开始从后世大量批发各种照明灯泡、灯管,进行售卖。并且是皇家专营。
朱由检也不黑,普通的灯泡、灯管一两银子一个,这么亲民的价格,老百姓也愿意买单,情绪极其稳定。
对于吊灯、壁灯等高档的照明设备,当然价格就比较高,最少都得十两银子才能买的到。不过这也阻挡勋贵百官的购买热情,大把的银子就这样流到皇家供销社和宗人府的账户。
而且朱由检还会慢慢的把电风扇、电熨斗、电饭锅、电吹风、电褥子这些后世的产品慢慢引入到大明。
这些东西在大明王朝那个时候都是稀罕物,只要朱由检不是太黑的话,都能卖个不错的价格。
而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建几个电厂。不过这很难全国推广,等现在的电厂慢慢培养出来人才,朱由检打算在武昌、洛阳、成都、西安、大同、南昌、沈阳这些地方率先建立发电厂,进一步拓展业务。
两京铁路的修建,把现有的两条铁路连成一片,从此辽东的木材和山货可以直接进京,然后转运的到金陵。同样金陵方面可以收集江南的特产,直达京师,然后进辽东贩卖,非常方便。
而且两京铁路的修建,减轻了漕运的压力,京城的粮食安全有了保障。
最重要的是,发电厂和钢铁厂,煤矿,铁路吸收了大量人员的就业,尤其是这些修筑铁路的工人,大部分也进了工厂,也就没有人准备天天闹事了。
不过这两座的钢铁厂的建成,让内阁首辅和交通部尚书李之藻看到了希望,建议修建一条京城到西安的铁路,一条京城到武昌的,以及更庞大的铁路系统。
李过指出,大明要想掌管天下,必须要大修铁路。高效的铁路运输可以确保大明王朝军队能够快速调动,而且运输粮草快速便捷,而且能节省官兵的体力,维持军队的战斗力,这对大明王朝影响太重要了。
天下农民起义,在明末那是太普遍了。刚起事的时候,规模都不大,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等朝廷的兵马过几个月去剿灭的时候,这些农民起义就做的很大了,为时已晚,难以剿灭了。
如果有铁路的话,朝廷的军队几天之内就能到达,剿灭个几千人的起义,还不是轻而易举。
李之藻认为,有了铁路,全国各地的物资,都可以快速运到京城,对于商业发展很有好处。而且铁路的商业价值很大,修到哪里,沿途的矿产资源就可以得到开发和利用。
李过和李之藻的想法得到了朱由检的支持,让他们规划一下未来铁路的修建蓝图,做个详尽的规划呈上来。
有了这些钢铁厂和发电厂还有铁路,大明才能慢慢开启工业文明,才会有称霸世界的基础。
不过眼前最急于解决的还是海盗问题。
如今朱由检通过薅美利坚的羊毛,又得到了十艘新式远洋渔轮,东洋海军的实力得到翻倍的增长。
这一次,朱由检要对东洋海军的火力配置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来适应朱由检的需求。
首先,朱由检把原有的十艘铁甲战舰上面的红衣大炮全部换掉,淘汰给木制战舰。
这些新式的远洋渔轮,将全部改造成配置新式火炮的铁甲战舰。
这次朱由检的目的是攻取台湾,很明显对付郑经的上千条船,仅仅依靠那十门加农炮是不够的。
为了提高东洋海军整体的火力配置,有必要在这些船队两侧全部加装75毫米的榴弹炮。
铁甲战舰的两侧各装备75毫米火炮20门,一共20门,船体的前后各安装一门105毫米加农炮作为主炮。
这样算下来,二十艘铁甲战舰上面一共拥有800门75毫米榴弹炮,四十门105毫米的加农炮。
这种火力配置,就算是来到1840年,英法联军的海军主力全来了,朱由检也不怕,朱由检有把握全歼英法联军。
这几年,威海卫的船坞,也建造出不少的木制战舰,加上刘香投奔过来的几百条船,朱由检的东洋海军实力大增,也有将近五百条船了。
此时的东洋海军光铁甲战舰的排水量就高达十万吨,整个亚洲,首屈一指。
东洋海军列装的十艘新式远洋铁甲战舰,需要大量的人手,东洋海军的现有人手已经不够用了,朱由检打算再招五千人,加入东洋海军。
朱由检这里刚刚和兵部的几个大人谈完,第二天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很多居住在京师,就为了参加东洋海军的宗室把兵部衙门围的水泄不通,愁坏了兵部尚书雨青云,这递条子,走后门的太多了。
大家都想进步!雨青云录取谁都要得罪人。最后雨青云和海军提督黄龙一商量,这次海军不公开招募,而是从天龙军中选拔。
天龙军也是大明王朝的王牌部队,里面的构成也是宗室。里面还有很多人是当初因为进不了东洋海军,才委屈求全加入了天龙军。
这些人已经训练了有几年了,也算是老兵,素质过硬,进了海军,稍加训练就能上战场,是个不错的选择。
兵部尚书雨青云一下子就把招兵这个皮球踢给了陆军,你们这些宗室如果不嫌弃,就参加天龙军吧,在里面训练几年,总有机会加入东洋海军的。
这些新加入的五千东洋海军官兵,被分散到所有军舰上,由老兵带着训练。
不过那些没有机会参加东洋海军的宗室又开始哭鼻子了,这些年东洋海军的成就有目共睹,已经成为了大明的英雄,名利双收。银子赚的够多,官也升的够大。好处 多多。
通过增加东洋海军实力,这次朱由检准备重拳出击,彻底解决郑经。解决东南沿海海洋贸易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