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 第15章 大明新兵种,皮卡兵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15章 大明新兵种,皮卡兵

    朱由检这个想法真的很不错,那些穿越大明的爽文动不动就是十万骑兵,二十万铁骑。一点都不现实,一点都没有皮卡兵好。

    20万骑兵咱就不说了。就拿10万骑兵来说吧,骑兵是旧时代所有兵种最费钱的兵种了。人吃马嚼都是钱。人要铠甲,马要护甲,这些不是小钱。何况马不仅天天要吃草料,还要吃粮食,否则就掉膘。

    大明一副铠甲没有50两拿不下来,而且这是最便宜的,贵的得一百两。马匹上护甲也得50两吧。

    一匹普通的战马的价格也得50两,一匹优质战马最少100两。

    而且一匹马一天消耗十斤干草,五斤细料(豆子)。一年下来是45两银子左右。更可怕的是草料不是想有就有,得从远方运过来。这成本就更高了。

    而且一个骑兵要配三匹马,明军达不到这个要求,比不上后金,最少也得两匹马换乘,否则就没法打仗,机动性不足。

    仔细算一下,养一个骑兵最少投入得350两以上,这还是大明的。如果是满清,最少400两。因为满清马是自己养的,草原有优势,成本低。

    要想维持一个一万骑兵,没有350万两银子根本不要想。十万骑兵,就得前期花费3500万两白银。就这些,我还没算骑兵的军饷呢。如果也算上的,4000万两银子根本打不住。

    历史上真正能常年维持十万铁骑的朝代屈指可数。尤其是穷国,想也不要想。二十万铁骑,也只有游牧民族能办到。朱由检实在想不通哪些穿越人才为啥在大明玩命堆骑兵,难道这银子真的花不完吗?

    大明朝,尤其是崇祯这一朝,又处于小冰河时期,十万铁骑根本不要想。这个时期粮草最贵。养骑兵绝对是亏钱货。崇祯时期撑死有三万常备骑兵就不错了,一年消耗一千万白银算是比较靠谱的。如果说能统计出五万骑兵,估计把各家总兵饲养的战马都算上了。不过这些钱可不是崇祯出的。

    这样一算,朱由检决定暂时不搞骑兵,太不划算了。一千万两白银,三万铁骑,还是算了。咱搞皮卡吧。这东西不吃草。不用就可以放着。

    朱由检打算入手一些二手皮卡,价格十五万左右的,最好是丰田,皮实耐造。之所以选丰田,还是看中了故障率低。因为这里除了艾哈迈德和瓦西里,就没人会修。

    不过朱由检希望这兄弟俩以后能带一带明军,培养出一些维修人才。毕竟这两万美元不是那么好拿的。

    想到这一点,朱由检立刻回到张媛媛那里,要求购买一百台丰田二手皮卡,要求车况好一些的。一百台丰田皮卡,撑死一千五百万以上,朱由检预算给到一千六百万。

    这些车朱由检打算拿来作为训练用车,其次作为作战用车。反正都是新兵,用二手车正好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提前练习一下维修技术,就算报废了也不可惜。只是苦了两位修理工。

    此外又嘱咐媛媛购买两台油罐车,五百吨柴油。

    大明的土地上没有高速路,但是这种皮卡不挑路况,有路就行,跑的飞快。

    自从有了这种皮卡,十三陵大营每天下午训练完毕就热闹起来,好多人都要体验驾驶的感觉。

    为此朱由检表示,只有训练积极的士兵才有优先的资格,从而进一步带动了训练热情。

    至于出了故障,自然轮到艾哈迈德和瓦西里修理。但是这两人很聪明。,成立了一个维修队,开始带起一批维修人才,并且报名维修的官兵可以优先驾驶。

    如此一来,朱由检又得到了汽车兵这个兵种,只不过朱由检没有单列,人手少,大家就兼任吧。

    等训练了一阵子,很多官兵都会开皮卡了,朱由检又对两位教官提出结合皮卡战斗的要求。

    对于这一点,艾哈迈德和瓦西里表示小菜一碟。

    “放心好了,我们那里最擅长的就是驾驶皮卡去战斗,这个就交给我吧,包你满意。”

    “不过我的钱,能不能多加一点,这个科目你没提前说,如今我们两人又给你带徒弟修理汽车,我们太忙了。”

    朱由检也是一阵尬笑,用人是有一点太狠了,不过朱由检表示钱一定会加钱,二人才高兴的走了。

    朱由检当然不会亏待两人的,因为白沙瓦必须要有可靠的人存在。至少阿里家族是不可或缺的。

    这段时间朱由检两头穿越,买了不少礼品去阿里家,给阿里的几个老婆哄的非常开心。也给阿里的亲戚也带了不少礼品。阿里的兄弟和夫人也对。朱由检非常满意。

    至于艾莉亚,虽然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但是也没少给他买首饰和化妆品。这让艾莉亚很开心,觉得父母给找了一个好男人。

    而朱由检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巴国打开局面。朱由检打算在这里投资,搞自己的工业。毕竟买不如造。

    朱由检商议由自己出资,阿里出面办一家自己的武器加工厂,培养阿里家族的一些人作为员工。然后慢慢的带起一个家族势力。

    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用按成本价加20%核算,卖给市场按市场价核算。这样一来根本就不愁销路。至于设备,朱由检打算购买一些加工车床,告别手工制造。

    阿里兄弟两个表示赞同,虽然没有出钱,但是所有一切都得阿里出头打点。朱由检居于幕后。至于分成,朱由检拿六成,阿里拿三成,阿里兄弟拿一成。

    对于这个分配,阿里相信自己的眼光。朱由检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跟着干准没错。一个异国人,敢于在这里单枪匹马干这种买卖,而且敢去毛毛熊哪里去交易,而且一下子就是六百多万美元。绝不是一般人。

    阿里相信,这个加工厂只是一个试探性的投资,大手笔的投资在后面。只要跟定朱由检,家族在巴国腾飞的日子不远了。

    阿里这一次把家族的命运压在了朱由检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