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 第19章 吴三桂决定降清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19章 吴三桂决定降清

    朱由检这里练兵正忙,山海关那边已经决定降清了。

    要说吴三桂降清这事还真的不赖吴三桂,都是被李自成逼得,因为李自成从一开始就没重视过吴三桂。

    吴三桂本是大明辽东总兵,平西伯。如今镇守山海关,手下有三万关宁铁骑,加上其他兵力,大概五万多人。

    这是大明的精锐,吴三桂的选择,可以决定天下的归属,但是李自成偏偏就估计不足。

    大概是大顺军从山西一路向西,沿途明军望风而降,导致李自成对降将极度蔑视。

    初期,吴三桂听闻京城陷落,也是打算投降的,奈何此时李自成方面做出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这让吴三桂宁肯降清,也不肯再考虑李自成了。

    这个错误绝对是致命的。就是对吴襄的处置。这位吴三桂的父亲,早在大顺军进京时就被俘获。按照当时的惯例,拿下高级将领的家眷,往往可以收到"投诚"的效果。

    可是李自成的手下爱将刘宗敏,在审问吴襄时,竟然动用了酷刑。一位部将曾劝阻说:"吴襄乃辽东名将,若善待之,或可收服其子。"然而刘宗敏并不当一回事。吴襄因此受到严刑拷打。

    不仅虐待吴襄,刘宗敏还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

    消息传到山海关时,吴三桂正在犹豫是否归顺大顺。当他得知父亲遭受虐待拷打和陈圆圆被霸占的消息,当即下定决心,宁可投靠满清,也绝不向李自成低头。

    本来吴三桂都打算投降李自成了,结果变成了投降多尔衮。为此吴三桂驱逐了李自成派来换防的明降将唐通。

    唐通率七千明降军进不去山海关,立刻报信给李自成。

    李自成打算让刘宗敏去和吴三桂决战,但是权将军刘宗敏一点不给李自成面子。

    并且口吐芬芳:“大家都是做贼的,凭啥你在京城享福,我去拼命?要去就一起去山海关。”

    李自成没有办法,遂决定四月十三日离京,率刘宗敏等部将迎战吴三桂。

    消息传来已经是四月十二日了。

    这些消息是由留在京城的成国公朱卫国的眼线得到的。

    朱由检认为自己必须提前行动了。

    为此朱由检把在关外草原训练的人马全部撤回十三陵大营,开始整兵备战。

    既然离李自成离京去山海关只差一天了,朱由检想回到另一个世界做一下安排。

    回到了港城,急匆匆的找到了张媛媛,翻看了一下账本,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不禁佩服这个丫头做的真不错。

    虽然媛媛经手的物资并不多,也无非就是些粮食、柴油、皮卡、对讲机之类的东西,但是却办的井井有条。

    朱由检不由得生出一丝敬佩之情,好好的对待她,或许真的能成为人生一大助力。

    见到媛媛,朱由检堆满热情。

    “媛媛真是能干,怎么也不顾几个人手?这点工资我还是能付得起的。”

    “你个大忙人,天天也见不到你。这点小事也用不到许多人手,既然我父亲也有一家贸易公司,我顺便在一起办公了。这样方便不少。”

    “而且你需要的那些商品都是大宗买卖,为了一个报关也没必要再雇人了,我这里就有现成的人手。”

    听到媛媛如此说法,朱由检很是感动。其实朱由检并不在乎省钱,在乎的是人家工作的态度。

    “媛媛,你干的非常好,如果有时间我会请你吃大餐,你一定得赏脸才好。”朱由检堆满了笑容。

    “好说了,朱公子。朱大老板”媛媛调侃道。

    朱由检趁机把最近的要求说给媛媛听。最近我需要一万吨大米,还有一万吨玉米,品质不一定要最好,但是价格一定要最低,玉米最好是南美的,希望你能把价格谈下来。

    无论是玉米还是大米,反正又不是朱由检自己吃。大米是供应明军吃的,玉米朱由检准备拿出来救济灾民。

    夺回京城,重振大明,没有粮食是不行的,小冰河时期最珍贵的不是银子,是粮食,有粮食就能稳定一切。

    为了拥有大批的粮食,让明军还有百姓吃饱,饿不死,普通品质的粮食就足够了。这样才能大量供应。

    此外又让媛媛购买了一些药品,消炎消毒,处理伤口之类的品种。

    然后又给公司账户打够必须得资金。

    做完这一切,朱由检也不耽误,赶紧传送到白沙瓦,去见自己未来的老丈人,顺便给艾莉亚买了一些礼物。

    到了白沙瓦,发现阿里和他的兄弟把武器店已经营业了。

    有了媛媛从国内运来的普通机床,确实提升了工作效率。比手工打磨提高了好几倍。

    朱由检看了看新制造出来的AK,感觉非常满意,唯一美中不足的还是子弹,产量太少了。这东西手工生产难度太大了。数量大,利润又不高。

    对于这些产品,朱由检暂时也用不上,嘱咐阿里销售给附近地方武装就行了。

    这个武器店,只不过是投石探路而已,如果顺利的话,朱由检打算大批投资此地,但是前提,就是看看阿里一家的经营能力和本地的关系。

    如果没问题,在巴国搞一个子弹自动化生产线,因为未来朱由检需要海量的子弹,这毕竟是一个王朝的需求量。

    不能总是购买子弹吧,但是生产的话,在大明是无法做到的,这涉及机器、电力、厂房、培训等方方面面,什么各种人才。

    有传送门,朱由检可不打算在大明搞什么工业文明。

    作为穿越者,朱由检讲究的是务实。真正的文明不是几个车床就能搞定的。

    搞工业文明,需要搞教育,培养人才,发展各种学科,还要搞基础建设。等这一切搞完,大明早就没了。

    就算朱由检想搞,也要一步步来。

    朱由检的想法就是巴国搞生产,大明来消费。至于发展工业文明,朱由检认为急不得。等收复京城后,慢慢的普及基础教育,启发民众的科学萌芽,顺应自然而发展。

    到时候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这些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开展系统教学,把人才培育出来,再从后世传送一些实验器材,还有基础的机床,这样工业建设就会慢慢展开。

    只要大明能提前西方十几年进化出工业文明,或者同步进化出工业文明。朱由检认为就是为华夏建立了不世功勋。

    如果仅仅是战争或是收复国土,有这些近代的武器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