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第110章 海关税和远洋贸易经营牌照
平定台湾,剿灭了海盗,这为大明王朝开展沿海远洋贸易创造了条件。
朱由检开始准备成立海关税务司,关于收税,朱由检对东林党甚为疑虑。这些人贪得无厌,而且没有家国情怀。
让宦官收税,情况能好一点,宦官没有子女,贪的能少一点,但是同样也要贪。
朱由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深知大明王朝当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缺乏精通海关税务的专业人才。要知道,此时的大明王朝正处于历史重要关头,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大明王朝能否未来几个世纪中称霸世界。若想从头开始培养这样的人才,时间显然已经不允许了。
那还不如让洋人来收海关税,这种事情在大清朝就干过,结果老外收的多不说,账目清晰,还不贪腐。
这些洋人,早在 15 世纪的时候,他们便已经开始涉足关税领域,并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欧洲人的精明与智慧使得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税收政策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此外,朱由检还对欧洲人的工作态度赞赏有加。他们以严谨着称,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这种精神正是当下大明王朝所急需的。若是能引入这些欧洲人参与到大明王朝的海关税务管理中来,或许能够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如何让这些欧洲人与本土官员和谐共处、相互协作,又将成为摆在朱由检面前的一道难题……
朱由检心中暗自思忖着,他深信只要大明王朝所给出的价码足够诱人,那些来自遥远欧罗巴大陆的人们,肯定会看在那白花花的银子的份儿上,严格地遵循所谓的契约精神。毕竟,这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呢?
想到此处,朱由检当机立断,决定从那些已经投降的荷兰海军人员当中去寻觅可用之才。他派遣了众多亲信深入其中,仔细地对每一个人进行考察与了解。这个过程可谓是漫长而艰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们发现并筛选出了十多位曾经从事过税收工作的荷兰人。这些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无疑将成为大明王朝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宝贵财富。
当时的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关税体系也非常健全,朱由检能找到这些人也很正常。
朱由检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做到账目清晰可查,廉洁奉公。对于进出口货物和资金往来,不能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此外还需对海关工作忠诚,严格执行海关规章制度等。
对于这些任职海关的外国人,起步年薪最低200两银子,最高一万两银子。
这些海关职员,还要培训朱由检选拔的明朝办事人员。最后达到以明朝官员为主,欧洲人为辅的海关职员构成。
第一任海关税务司司长是荷兰人严格斯。
对于进口关税,朱由检统一按百分之十五收取,出口关税为百分之七。出口关税是进口关税的一半。关税的收取,还是以保护国内产业为主。
此外大明王朝向沿海远洋渔轮商人施行外贸经营牌照制度。
外贸商人只有在取得大明王朝颁发的外贸牌照后,才可以进行远洋贸易,凭牌照报关,缴纳关税,才能通行无阻。
否则一律按照走私贸易对待,轻则货物充公罚款,重则抄家问斩。
所有的外贸经营牌照,一千两一个,数量不限,只要验资合格,都可以申请。
该外贸经营牌照每年审查一次,换发新照,审查费用200两银子。
这样一来,所有的大明的贸易商人统统被纳入大明王朝的严密监管之下,想偷税漏税也不那样容易了。
一开始还有商人观望,还打算继续走私,偷税漏税,被朱由检抓了几个典型,一番严打下来,也就没人敢再折腾了。
毕竟这些人交了银子,也就收到大明王朝的保护了,也没有别的衙门敢来骚扰了。
乖乖的申请牌照,才是正事,晚了大明王朝就该控制牌照发放的数量了,到时候,想申请牌照都申请不到了。
果不其然,那些先知先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提前拿到了经营牌照,先人一步做了出海贸易,都赚的麻了,赚到手软。
对于那些敢和大明作对的人,就得让他们把肠子悔青了。
杭州马氏和牛氏两个小家族,就看准了这个机会,各花费一万两白银,申请了十张贸易经营牌照。一把就赌赢了。
大明王朝的远洋贸易经营牌照申请时间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就停止了,后期想入手一个经营牌照难如登天。
此时的远洋贸易经营牌照炙手可热,一张牌照被炒到几万两银子以上,还有价无市,都在惜售。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张经营牌照意味着特许贸易经营权,有了它就可以让自己的船队通行无阻,没有的话,就只能租借别人的牌照了,那价格可是要上万两银子的。这样的话,还不如自己办一张牌照好了,可是大明王朝此时已经不再办理远洋贸易经营牌照了。怎么办?只能出高价购买了!
杭州马家和牛家,自己留了一张经营牌照,其余九张远洋贸易经营牌照在八万两银子的价格抛出,净赚七十二万银子不说,还白得一张经营牌照。
从此马家和牛家摆脱了牛马一样的生活,再也不用做牛做马了。马家和牛家同时跨入了杭州的顶级富豪圈不说,还利用出售经营牌照的机会,交到了大批商界的朋友。
靠着剩余的一张经营牌照,以及当黄牛赚的七八十万两银子的本金,马家和牛家组建了自己船队,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跨国贸易中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从而成为大明王朝的顶级豪族。
此外,朱由检把一些经营牌照作为奖赏,赏赐给那些作战有功的功臣。海军和陆军都有赏赐,就连吴三桂都捞到了一张远洋贸易经营牌照,这让吴三桂高兴的要死。
这些人有的把牌照送给自己的族人,投身于充满风险与机遇的远洋贸易之中;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将手中的牌照以高昂的价格转让出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最终他们都成功地赚取了巨额财富。
那些因此而发财的功臣和官兵们,无不对当今圣上朱由检心怀感激之情。这份感恩之心犹如熊熊烈火,燃烧在每个人的心间。他们纷纷立下誓言,表示愿意誓死效忠于大明王朝,永不背叛。对于朱由检所下达的每一道旨意、所说出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听从并执行,视其为至高无上的指示,绝不敢有丝毫违背。
此时的,朱由检在大明王朝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朱由检也知道搞个人崇拜不好,造神也不是朱由检初衷,可是如今朱由检通过穿越,所展现的种种手段和各种近代武器,还有现代的工业产品,包括发电厂、火车、电灯都是这些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大部分的人,莫名其妙的对朱由检产生了个人崇拜。
朱由检也不想给他们解释其中的缘由,有些时候,或者在特殊的时空,保持神秘感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为朱由检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敢挑战神的权威,虽然朱由检不是神。
朱由检开始准备成立海关税务司,关于收税,朱由检对东林党甚为疑虑。这些人贪得无厌,而且没有家国情怀。
让宦官收税,情况能好一点,宦官没有子女,贪的能少一点,但是同样也要贪。
朱由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深知大明王朝当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缺乏精通海关税务的专业人才。要知道,此时的大明王朝正处于历史重要关头,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关乎大明王朝能否未来几个世纪中称霸世界。若想从头开始培养这样的人才,时间显然已经不允许了。
那还不如让洋人来收海关税,这种事情在大清朝就干过,结果老外收的多不说,账目清晰,还不贪腐。
这些洋人,早在 15 世纪的时候,他们便已经开始涉足关税领域,并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欧洲人的精明与智慧使得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税收政策来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此外,朱由检还对欧洲人的工作态度赞赏有加。他们以严谨着称,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这种精神正是当下大明王朝所急需的。若是能引入这些欧洲人参与到大明王朝的海关税务管理中来,或许能够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如何让这些欧洲人与本土官员和谐共处、相互协作,又将成为摆在朱由检面前的一道难题……
朱由检心中暗自思忖着,他深信只要大明王朝所给出的价码足够诱人,那些来自遥远欧罗巴大陆的人们,肯定会看在那白花花的银子的份儿上,严格地遵循所谓的契约精神。毕竟,这世间又有几人能真正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呢?
想到此处,朱由检当机立断,决定从那些已经投降的荷兰海军人员当中去寻觅可用之才。他派遣了众多亲信深入其中,仔细地对每一个人进行考察与了解。这个过程可谓是漫长而艰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们发现并筛选出了十多位曾经从事过税收工作的荷兰人。这些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无疑将成为大明王朝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宝贵财富。
当时的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关税体系也非常健全,朱由检能找到这些人也很正常。
朱由检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做到账目清晰可查,廉洁奉公。对于进出口货物和资金往来,不能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此外还需对海关工作忠诚,严格执行海关规章制度等。
对于这些任职海关的外国人,起步年薪最低200两银子,最高一万两银子。
这些海关职员,还要培训朱由检选拔的明朝办事人员。最后达到以明朝官员为主,欧洲人为辅的海关职员构成。
第一任海关税务司司长是荷兰人严格斯。
对于进口关税,朱由检统一按百分之十五收取,出口关税为百分之七。出口关税是进口关税的一半。关税的收取,还是以保护国内产业为主。
此外大明王朝向沿海远洋渔轮商人施行外贸经营牌照制度。
外贸商人只有在取得大明王朝颁发的外贸牌照后,才可以进行远洋贸易,凭牌照报关,缴纳关税,才能通行无阻。
否则一律按照走私贸易对待,轻则货物充公罚款,重则抄家问斩。
所有的外贸经营牌照,一千两一个,数量不限,只要验资合格,都可以申请。
该外贸经营牌照每年审查一次,换发新照,审查费用200两银子。
这样一来,所有的大明的贸易商人统统被纳入大明王朝的严密监管之下,想偷税漏税也不那样容易了。
一开始还有商人观望,还打算继续走私,偷税漏税,被朱由检抓了几个典型,一番严打下来,也就没人敢再折腾了。
毕竟这些人交了银子,也就收到大明王朝的保护了,也没有别的衙门敢来骚扰了。
乖乖的申请牌照,才是正事,晚了大明王朝就该控制牌照发放的数量了,到时候,想申请牌照都申请不到了。
果不其然,那些先知先觉,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提前拿到了经营牌照,先人一步做了出海贸易,都赚的麻了,赚到手软。
对于那些敢和大明作对的人,就得让他们把肠子悔青了。
杭州马氏和牛氏两个小家族,就看准了这个机会,各花费一万两白银,申请了十张贸易经营牌照。一把就赌赢了。
大明王朝的远洋贸易经营牌照申请时间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就停止了,后期想入手一个经营牌照难如登天。
此时的远洋贸易经营牌照炙手可热,一张牌照被炒到几万两银子以上,还有价无市,都在惜售。
要知道,这个时候,一张经营牌照意味着特许贸易经营权,有了它就可以让自己的船队通行无阻,没有的话,就只能租借别人的牌照了,那价格可是要上万两银子的。这样的话,还不如自己办一张牌照好了,可是大明王朝此时已经不再办理远洋贸易经营牌照了。怎么办?只能出高价购买了!
杭州马家和牛家,自己留了一张经营牌照,其余九张远洋贸易经营牌照在八万两银子的价格抛出,净赚七十二万银子不说,还白得一张经营牌照。
从此马家和牛家摆脱了牛马一样的生活,再也不用做牛做马了。马家和牛家同时跨入了杭州的顶级富豪圈不说,还利用出售经营牌照的机会,交到了大批商界的朋友。
靠着剩余的一张经营牌照,以及当黄牛赚的七八十万两银子的本金,马家和牛家组建了自己船队,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跨国贸易中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从而成为大明王朝的顶级豪族。
此外,朱由检把一些经营牌照作为奖赏,赏赐给那些作战有功的功臣。海军和陆军都有赏赐,就连吴三桂都捞到了一张远洋贸易经营牌照,这让吴三桂高兴的要死。
这些人有的把牌照送给自己的族人,投身于充满风险与机遇的远洋贸易之中;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将手中的牌照以高昂的价格转让出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最终他们都成功地赚取了巨额财富。
那些因此而发财的功臣和官兵们,无不对当今圣上朱由检心怀感激之情。这份感恩之心犹如熊熊烈火,燃烧在每个人的心间。他们纷纷立下誓言,表示愿意誓死效忠于大明王朝,永不背叛。对于朱由检所下达的每一道旨意、所说出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听从并执行,视其为至高无上的指示,绝不敢有丝毫违背。
此时的,朱由检在大明王朝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朱由检也知道搞个人崇拜不好,造神也不是朱由检初衷,可是如今朱由检通过穿越,所展现的种种手段和各种近代武器,还有现代的工业产品,包括发电厂、火车、电灯都是这些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大部分的人,莫名其妙的对朱由检产生了个人崇拜。
朱由检也不想给他们解释其中的缘由,有些时候,或者在特殊的时空,保持神秘感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为朱由检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根本就没有人敢挑战神的权威,虽然朱由检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