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英雄传说 > 第16章 高俅泄私愤

水浒英雄传说 第16章 高俅泄私愤

    王进接过药材,向杨芝褚表达了深深的谢意,随即吩咐丫鬟去煎药。他转身从屋内取出十两银子,诚恳地说:“真是太感谢了,我也不知道这药材值多少钱。这里有十两银子,你先收下。等我家里的事情忙完,凑齐了银两再全部给你。”

    杨芝褚笑着摆摆手,说道:“王教头,你传授我武艺,这点小事何足挂齿,真的不用放在心上。”

    见杨芝褚推辞,王进也不再客气,拱手致谢后将银子放在一边。接着,他拉着杨芝褚,开始传授一套吐纳法。

    “此乃我家祖传心法,实则一种发力之技巧。力量自地而生,经腰部传递,终由手中释放。此乃基本功,亦为我秘藏之训练法门。须知,练武若不练功,终将徒劳无功。汝需勤勉修习,方可练成真功夫。对了,我尚有一方药,现抄录一份予汝。练功需耗费大量体力,故需食补,亦需辅以药浴。如此方可相辅相成,迅速恢复元气,进展顺遂。”

    杨芝褚感激地谢过王教头,心中暗道今日真是收获颇丰。这套秘法是多少金银 都换不来的珍宝。于是,他当即磕头下拜,以表敬意。

    王进欣慰地将他扶起,说道:“我观你品行出众,比朝中许多年轻人都要优秀。尊师重道,礼节周到,我本来就想点拨你一二。再加上你是我好友的晚辈,传授给你也是应该的。林教头也有自己的秘法,都是家传的发力技巧。你无需太过客气,回去后勤加练习吧。”

    两人相谈甚欢,殊不知,这一幕却被一个军汉,尽收眼底。他匆匆离去,竟直接奔向了,高太尉的府邸。

    此人正是高俅的心腹李虞侯,出身军汉,因在端王府时与高俅交好,如今得以在殿帅府中,混得风生水起,尽享荣华富贵。

    自从高俅偶尔提及,一些陈年旧事,李虞侯便铭记于心。尤其是当年,王进的父亲王升,当街教训他,打得高俅三个月,下不了床的事情,更是让高俅耿耿于怀。

    今天,李虞侯特意前来窥探王进,想要抓住他的把柄。不料却撞见了这番场景,便迫不及待地要向高俅汇报。高俅听完李虞侯的汇报,脸上露出了阴冷的寒光:

    “你是说,王进的老母亲病重,他刚刚递交了令牌,请了十天假?而且他还急需要老山参,而那个叫什么……杨什么的,居然自己掏钱买了山参送给他?”

    李虞侯跪在下方,连连点头:“正是,小的看得真切,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也说得清清楚楚。”

    高俅冷笑道:“好,我正愁没机会报仇呢。老子死了,儿子还,我要好好教训教训,王进这个混蛋。来人,取来纸笔,不识抬举的,那个什么杨,就发配边疆。你,速速准备轿子,我们去点卯,这顿板子他王进是吃定了!”

    于是,一封决定杨芝褚职位的书信,被送到了殿前司。与此同时,高俅也乘着轿子,来到了禁军教场,准备召集所有教头开会。

    “所有教头是否都已到齐?”高俅端坐在高堂之上,扫视四周,发现唯独少了王进。他当即开口问道。

    “回禀太尉,只有王进教头因病请假,其余人等都已到齐。”一名下属回答道。

    高俅一听,猛地一拍案桌,厉声道:“本太尉第一次检阅,就有人敢借故请假。来人,快去把王进给我叫来!我倒要看看,他到底病得有多重?就算是抬,也得把他抬来!”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不解,不知高俅此举究竟是何用意。于是,将士们只得奉命,出去寻找王进。

    不一会儿,王进身披铠甲走进大殿,跪在堂下。他刚要开口解释,一抬头看见高俅,顿时大惊失色。心中已然明白,今日之事恐怕难以善了。

    这位高俅,正是当年被父亲,在街上痛打的泼皮无赖。王进心中暗自感叹,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拿着一只死猫,讹诈孤寡老人的泼皮,如今竟然成了朝中的权臣。

    高俅冷哼一声,说道:“说是病了请假,如今看来却是生龙活虎,身穿三十斤重的,黑漆山子甲行动自如。由此可见,你平日里,差事是如何懈怠。来人,给我把他夹下去,脊仗三十!”

    众将闻言,无不错愕不已。如此小事,即便是处以三十军仗,也显得过于严厉。更何况是脊仗三十!要知道,寻常人多半,难以承受这样的酷刑,即便是身体强壮者,能够留下性命,也必然是筋骨打断,能否养好都是个未知数。就算是在场的各位教头,也没多少人,敢接这三十脊仗。王进究竟是如何,得罪了这位上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