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英雄传说 > 第50章 郓城之行

水浒英雄传说 第50章 郓城之行

    一行人改道前往郓城。这一日,眼看郓城不远了,众人便急匆匆地赶路。谁料还没赶到,天色就暗了下来。几人瞧见郓城县外有个村落,既然进不了城,便打算去借宿。

    他们看到一处庄园,走到庄外跟庄客说明情况。那庄客进去通报后,没过多久,走出来一个大汉,带着七八个庄客出来相迎。

    “有贵客登门,晁盖未曾远迎,实在抱歉。请诸位随我进庄,晁某定会尽心竭力,好好招待各位。”

    史进听后一愣,随即问道:“此处就是东溪村?您莫不是‘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笑着回答:“正是在下,没想到我这点微末名声,将军您也知道。”

    史进连忙摆手:“我只是个都军,哪里算得上将军。倒是您的名字,在京东路相当响亮,都说您仗义疏财,往来客商和豪杰都被您好生招待。”

    晁盖大笑,迎着众人进了庄子。众人围坐好后,庄客端来酒菜,摆好酒具。晁盖陪着众人,一边喝酒一边询问众人的来意。

    “既是如此,诸位若不介意,便可在庄中留宿。我这便去将宋江与邻村的吴学究请来,他们二人想必可为诸位解惑。明日清晨,我遣庄客去林中猎取数只东山羊,此乃我郓城特产,再遣人至石碣村购得两尾大鱼熬制鱼汤,其味鲜美异常,诸位定要品尝一番。”

    众人听了,都感谢晁盖考虑得如此周到,为他们省却了许多麻烦。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杨芝褚等人也放松了下来,推杯换盏,聊得十分愉快。

    次日,晁盖果然信守承诺,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只是杨芝褚一看到来人,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晁盖的名声远扬,真可谓人如其名。只见他身材魁梧,犹如铁塔一般,足有八尺之高,浓眉大眼,浑身透着一股好汉的气概。

    再看眼前的这位呼保义宋江,身高六尺有余,脸庞黝黑。若不是身着锦袍,看上去就像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倒是那吴学究,看起来颇为不错,身材中等,手持折扇,头戴纶巾,一副典型的读书人模样。

    两人说话的时候都十分客气。宋江得知杨芝褚是杨戬义子的消息后,赶忙躬身行礼,言辞间谦卑之态尽显。吴用问明众人来意后,轻轻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

    “济州有一异人,名曰‘玉臂匠’金大坚,其于金石雕刻之技甚为精通,遣其雕琢此等宝物,实乃上佳之选,必能使大人称意。”

    杨芝褚这下彻底放心了,于是吩咐李忠、周通带着籽料和田黄,骑马加鞭赶往济州找金大坚雕刻。

    而他和史进两人则留在郓城等候,等一切事宜完备之后,再乘船进京。晁盖更是热情好客,表示两位尽管住下去,不要有任何拘束。他婉拒了二人送来的金银,让他们安心地在庄子里住着。

    一连数日,晁盖招待得极为周到。他家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史进结识了不少好汉,心中满是欢喜。

    “兄长,此郓城县实乃良善之地。能与众多豪杰相识,这几日我甚是感到愉悦。”

    杨芝褚微微一笑,缓声道:“若论武艺,我确是不如你。然而论及观人察人,我实则是胜你甚多。”

    史进惊道:“兄长何出此语?莫非这几日来往数人,皆不是真好汉?”

    杨芝褚摇头,言道:“晁盖确为世间罕见之好汉。其心赤诚,德行高尚,远胜你我。此数日之间,他招待吾等几人,无微不至,未曾有丝毫懈怠。若仅仅如此待你我,尚属寻常好汉。然而我观其对待,诸多前来投宿之客,晁盖可有丝毫怠慢?由此观之,其乃真英雄也!”

    史进顿悟:“原来如此,还是兄长观察入微啊。吴学究与宋江莫非不是好汉?”

    “吴学究此人,心机深沉,言辞谨慎,若为友尚且可以相处。若是敌人,其暗中算计,实令人如芒刺在背。”杨芝褚沉凝道。“那宋江这人,虽声名远扬,然究其实,亦不过一介凡人小吏而已。听闻我为七品官,尤其是杨戬义子,其谦卑之态尽显无遗。”

    史进闻此,心下不禁有些失落:“听哥哥一眼,观之整个郓城,似乎仅有晁盖,乃是唯一真英雄。”

    杨芝褚笑道:“非也,尚有一人!吾觉那骑兵都头朱仝人品甚佳,不卑不亢,行的端,做的正。这数日之间,我正与之商议,若有适当时机,将调其至身边,任其为军官。”

    说话之间,庄客前来禀报,李忠和周通已经骑马返回。两人匆匆走进屋子,奉上两个锦盒。杨芝褚满怀期待地打开一看,不禁赞叹好手艺!

    那块田黄被雕刻成一个狮头印章,狮头栩栩如生,威风凛凛;那块和田籽料则雕成了貔貅,其工艺堪称鬼斧神工,每一处色泽都恰到好处。

    如此一来,再搭配身上这串东珠链子和黄金佛像,进京办事便再无后顾之忧了。于是,在晚间宴席之上,杨芝褚便向晁盖提及,打算明日坐船赴京。

    “贤弟,这几日住得可好?若有任何不适之处,尽管开口说来。”

    “兄长,在下这几日住在这里,深深感受到哥哥的大义。如今兄弟有一事相求,不知哥哥能否帮忙?”杨芝褚心中已有打算,所以今日才开口提出。

    “贤弟但说无妨,晁盖若能做到,定会万事依你。”晁盖沉思片刻后,开口回应道。

    “兄长知道,杨某身为朝中武将,领兵之人需以战绩安身立命。若没有亲随的子弟兵,便难以建功立业。如今厢军制度崩坏,依靠他们打仗毫无用处。我打算借兄长的庄园,操练一百亲兵,不知哥哥能否帮忙?”

    晁盖听闻杨芝褚所托之事,点头答应下来。“贤弟尽管放心,这事包在晁盖身上。只是这铁器管制甚严,贤弟可有好器具?”

    杨芝褚大笑:“哥哥请看。”说着,李忠看了杨芝褚一眼眼色,将一车铁块推了过来。

    “这里有五六百斤上好的镔铁,打造好武器便不成问题。稍后还会有几十张牛皮奉上,只需差人缝制皮甲即可。到时我再准备些铁砂,锻打成铁片缝合上去,便是扎甲。这里还有五百两银子,充作军资,粮食之类我会一并安排妥当。”

    晁盖见杨芝褚安排得如此妥当,只需自己帮忙练兵并安排食宿,便爽快地答应下来。两人约定一年的时间,待这一百兵士练好之后送到史家庄。